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应用气象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气象、农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经济等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中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应用气象业务、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结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品格、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
2.把握应用气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应用气象学业务、研究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熟悉应用气象问题的剖析方式和设计方式;
4.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了解应用气象学的国外外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熟悉我国气象业务、气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初步的应用气象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总论、大气化学学、大气侦测学、天气学原理与剖析、动力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原理、农业气象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侦测学(56学时)、大气化学学(64学时)、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技巧(72学时)、天气学原理(56学时)、小气候学(56学时)、计算机模拟基础(48学时)、应用气候学(54学时)、土壤学基础与底泥地理学时(56学时)、应用气象统计与物理方式(48学时)、农业气象业务方式(48学时)、遥感与卫星气象学(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学时)。
示例二:大气化学学(48学时)、流体热学(32学时)、天气学(80学时)、应用气象学(48学时)、动力气象学(32学时)、微气象学(48学时)、气象水灾学(48学时)、气候资源学(48学时)、气象服务学(32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2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8学时)、应用气象学方式(48学时)、农业气象学(48学时)、农业气象情报预报(32学时)、应用气象仪器(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科技创新实践、天气学剖析、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侦测实验、天气预报实验、应用气象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
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