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气度谈国企用人制度的改革 本文关键词:气度,国企,用人,改革,制度
从曹操的气度谈国企用人制度的改革 本文简介:从曹操的气度谈国企用人制度的改革[摘要];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各级管理者敢不敢用人,会不会用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用人模式对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缺少竞争力,越来越制约企业的发展。;[关键词];企业管理;用人;气度;借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
从曹操的气度谈国企用人制度的改革 本文内容:
从曹操的气度谈国企用人制度的改革
[摘要];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各级管理者敢不敢用人,会不会用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用人模式对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缺少竞争力,越来越制约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用人;气度;借鉴;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必须加速构建新型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想稳妥地推行新的用人制度改革,一是领导要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二是突破传统,合理使用,倡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之道。;
一、魄力非凡,容得下天下英雄;
刘备在羽翼未丰时,曾一度与曹操合作。那时的刘备,虽然势单力孤,但在曹操看来,这是个可与自己打天下,也可与自己争天下的屈指可数的英雄人物。“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因此,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国志·先主传》),总是想把刘备纳入自己的阵营。曹操的谋士程昱等人多次提醒曹操趁机杀掉刘备,但曹操却回答:“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国志·武帝纪》)明知刘备是劲敌,也有机会杀掉他,但只要有一丝争取的希望,也不肯下手,这是何等的器量!;
作为各级管理者者,如果心胸狭隘,惟恐手下人的能力超过自己,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声誉,甚至抢了自己的位子,在用人时必然会嫉贤妒能,宁愿用能力平平者,造成实际用人标准的降低。如此用人,当然休想指望会有不俗的业绩。;
二、不计前嫌,容的下自己仇人;
魏种原是曹操的故旧好友,兖州战役曹操败绩,投敌叛曹的人很多,曹操说“唯魏种不弃孤也”。没想到,魏种也叛逃而去,这真是大伤了曹操的脸面。不久,将魏种捉到,有人说,把他杀了算了。曹操思量再三,“唯其才也”,还是“释其缚而用之”(《三国志·武帝纪》)。;
陈琳为袁绍作檄文辱骂操为“赘阉遗丑”(《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当时出身于阉宦之家,最为人所不齿,亦系曹操所最忌讳者,骂得曹操出了一身冷汗。可是当袁氏失败陈琳被抓获后,曹操对陈临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陈琳表示谢罪,曹操“爱其才而不咎”,遂以陈琳为司空军祭酒,掌管文书。据载,“军国书檄,多琳、所作也。”(《三国志·陈琳传》);
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后,下属搜集到本营中一些人给袁绍写的欲降信,问曹操如何处理。曹操连看都不看,把信都烧了,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曹操这一把火,不知将多少对他的动摇之心烧炼成对他的忠诚。对曹操和袁绍都很了解的杨阜,称曹操“能用度外之人”(《三国志·杨阜传》),真是一点不假。;
曹操这种用人雅量真正难得,充分反映了其非凡的政治家气度。个人好恶比之于事业成功,选哪一个?明智的各级管理者总会摒弃个人恩怨,而有效地追求事业的成功。因而作为各级管理者必须要有一种宽大的胸襟与器量。;
三、不拘小节,容的下他人之短;
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三国志·郭嘉传》),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绍谋臣许攸贪财”(《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和许攸是故旧,对此很了解。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当许攸弃袁绍而投曹操时,喜得曹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已!’”(《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正是由于采纳了许攸的计谋,曹操才火烧了乌巢,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无完人,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毛病。作为各级管理者者,既要看到别人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对待人才,应看他能做什么,而不是看他不能做什么,如果过分的追求完美和苛求下属,即使是人才,最终也成了庸才。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个人,容人之短、用人之长,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形成共创大业的合力。;
四、戒在面从,容的下反面意见;
面从,就是长官意志,上级各级管理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跟着附和,或想方设法完善上级各级管理者的意图,而不主动从多方面或反对方面权衡利弊得失,提出问题。为了减少或防止“面从”现象,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下令:“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诫在面从,……吾充重任,每惧失中,……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曹操将北征三郡乌桓时,诸将皆言:“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三国志·武帝纪》)。曹操胜利归来,对以上谏阻自己的诸将,不但不如训斥,反而给以厚赏,对他们说:“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虽然谏而不从,但皆赏之,是怕堵塞言路。曹操这样做,为的是让下属知道,只要肯进谏,不管对不对,都应受到称许,以此鼓励下属敢提反面意见。;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逆耳之言往往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如果各级管理者刚愎自用,听不得反面意见,对提意见的人结恨于心、怒形于色,甚至“穿小鞋”,打击报复,就会既伤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更损害了事业,到头来只能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不可能成就大的事业,曹操的用人气度应该为各级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郑天挺主编:三国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