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梁家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全书,去探寻奥秘。
整本书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体现了陕北人敦厚,实在,吐出一句话,砸出一个坑的气质,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全书三个部分,从习近平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探亲: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到回忆往事: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到最后展示今天的梁家河: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整本书,作者带领我们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寻找他信念开始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当年小伙伴的嘴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扎根黄土地,深入群众,爱读书,勤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总书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群众一起吃窝窝头,一个在地头挥汗抡锄头的总书记,一个在煤油灯下读书,给群众扫盲,带领大伙修坝、打井的总书记,一个如此亲近,和蔼可亲的一一声唤小名的总书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陕北延川县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的喜人景象……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激动澎湃,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触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开启一个新时代。结合近期读的《梁家河》一书,不难看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心系民族魂,敢于担当,继往开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燃情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新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梦想,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伟大的梁家河,孕育了一个伟人的民族魂……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梁家河》这本书,来看看习总书记的修齐治平。
习总书记爱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下乡时带的行李,两大箱书,还有他为了借读一本书,可以跑几十里地,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珍惜,真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对比自己,我总是感叹要看的书有一堆,但是拿来拿去,老是说没时间,但是真的是没时间吗?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煤油灯下看书,直到深夜,一晚都能把脸熏黑,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不觉得倍感惭愧吗?习总书记正是因为大量的博览群书,执着的上了清华大学去深造,并结合实际,勤思考,多实践,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地,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宽广可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有了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的勇气。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在背负“可教子女”的罪名下,他不沉沦,不气馁,不自卑,不放弃,干活不撒奸,对所有人平等看待,拥有这样的气度,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再来看看习总书记的治国平天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习总书记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梁家河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总书记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在梁家河与广大群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习总书记就立下志向,要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梁家河,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不仅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也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办法。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挨家挨户劝说老乡放弃旧观念,支持打大坝,跑水利局找技术人员,查资料,带领群众打起了大坝,为梁家河赢得了至今最好的一块良田。他排除万难,远赴四川寻找经验,亲自设计试验,建起全西北地区第一座沼气池……,他用行动实践着知行和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无不在最基本的民生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今天的梁家河,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路宽了,人笑了……以前的窑洞变成了今天的楼房,有了万亩果园,有了民办公司,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富裕村……“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的说。梁家河展示的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相亲们喊出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话……
通读《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不变的信仰,也对祖国的今天更加自信,对祖国的未来更加自信,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早日复兴,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