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益演讲稿(3篇) 本文关键词:演讲稿,公益
2018公益演讲稿(3篇) 本文简介:2018公益演讲稿(3篇)前几天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档节日,是一个有关公益事业的节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在农村投资建了十处豪华的厕所,但是,厕所建成了,用纸和用水却成了问题,老潘(潘石屹,人称老潘)感觉非常无奈,他的想法就是当地政府应该解决水的问题。节日邀请了中国慈善事业、世界慈
2018公益演讲稿(3篇) 本文内容:
2018公益演讲稿(3篇)
前几天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档节日,是一个有关公益事业的节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在农村投资建了十处豪华的厕所,但是,厕所建成了,用纸和用水却成了问题,老潘(潘石屹,人称老潘)感觉非常无奈,他的想法就是当地政府应该解决水的问题。
节日邀请了中国慈善事业、世界慈善事业相关人士,还有媒体评论人员,当面还有一些现场的观众。因为这个节目,我没有从头开始看,当我打开电视的时候,好象已经播出了一段时间了,我看到当主持人问现声的观众:既然厕所也建了,干脆好人做到底,连卫生纸也提供了得了,同意这个说法的请举牌。当时,我看到赞成的多,反对的少。这使我感觉非常出乎意料。
当时评论员给出的评论是:老潘建的厕所不合适当地使用,说这笔投资到哪里不好哪,非得投资到厕所上,并且建的这么好,造成了一种资源浪费,换句话来说,这厕所建的是有失败的。同时,他建议如果以后老潘再建厕所的话,应该把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全去掉,跟农村的生活方式相配套为好。我不能说他的建议不好,但是,我却感觉他没有给予老潘的行为承认,我唯恐这话会伤到老潘,伤到我们更多的慈善家。
别管慈善家的投资怎么样,但是他的用意是好的。就象老潘所说的一样:如果调查一个当地孩子的意愿,他们都想有一个好点的厕所,并且,如果有水管,他们方便之后能洗一下,有一个调查表显示,有70%的人会在上完厕所后不洗手,而与这样的人握手,都会让人感觉有些后怕。把厕所建的好一点,就想让孩子们有个好的条件,能在方便后,做一下清洁。
如果投资人投资了厕所后,还要对以后的用水用纸来负责的话,我想,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并不是因为用了他们多少钱,而是让他们心寒。看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肯定,还惹上了说不定的后事,那还是不投资的好。
所以,我感觉人应该以心换心,将心比心,也请我们站到对方的立场看一下问题,对等别人少一点刻薄,多一点谅解与宽容,让这社区变的更加和谐,让我们的慈善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2018公益演讲稿(2)
|
大家好,我叫张xx。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一刻演讲,和大家来分享一段,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点特别的个人公益经历。
其实说句实话,每次当我知道有人来听我演讲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为了一个莫不相干的人,听他来讲他和另一些更加莫不相干人的故事。所以我特别希望讲完之后,能够带给大家一些东西,让大家增加一点点幸福感。
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自然而然就有两类最大的弱势群体。一个是残疾群体,一个就是临终关怀的群体。
在残疾群体这个领域,我大概用了16年的时间,指导了将近40位生命勇士,写出了40部励志自传,现在已经出版了25本。有人说,张xx,你做着一件可能全世界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人,来指导这么一帮人,写出了这么一套书。当然这是在事后,别人对我的夸奖。但当时我做这件事的时候,别人给我的评价是:有一个疯子领了40个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出版社要出版我们的书,那个出版社的领导非常想促成这次公益行动,于是直接跟我们签约了。
之后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找到我,说:“张老师,我们已经签合同了,签了5本书。请问一下,你的这些同学们之前出过书吗?”
我说:“没出过书。”
他说:“没事,他们是大学毕业,还是什么样的学历?”
我说:“他们都是小学毕业。”
当然这个编剧听后汗都流下来了,他说:“老师你不要开玩笑,你说他们是什么毕业?”
“小学,还有的小学三年级没毕业就辍学了。”
“那他们自学成才吧,发表过什么作品吗?”
“他们从来没发表过任何作品。”
这个时候编辑非常郑重地跟我讲:“老师,虽然我们领导促成这一项公益行动,但我也有自己的编辑尊严,你得保证书的质量。”
我说:“没问题,你看吧”。
我给他发了第一篇书稿,看完之后他非常激动,他说:“其他书都是这个质量吗?”
我说:“其他书的质量应该比这本更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我把其他4部书稿都发给他后,他非常激动,以至于现在他已经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了,却还在想着帮我们出版剩下没出版的书。
我再来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奇迹是怎么锻造出来的。这源于一个人,他叫张云成,是肌无力患者。1996年,我在黑龙江电视报做编辑,无意间从一大堆信件中,发现了张云龙的来信。在信里,他表达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念头:一方面想当作家,一方面想轻生。
那时他的手已经连一个枕头都无法举起,他觉得这么活着没意思。当时我拿着这封信,印象非常深刻,我走到窗台旁,想象一个18岁的年轻人,天天在炕上躺着,连蚊子叮到他身上,都没有办法拿手把它打掉。而且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傻子,觉得他没法跟别人交流,而他只能天天坐在那个地方。
我当时没想太多,唯一真实的念头就是让他多活一天,我给他回了一封信。我在信中写到:“我来指导你写作吧,我是中文系毕业的。”
他在第二封信中说道:“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汉语拼音是哥哥教的。”
我说:“没事,我既然收你为徒,肯定会教你。”
到了这一步,他非常恐惧。为什么非常恐惧?他说:“这个老师有问题,一个这样的人收我为学生,肯定有目的。他是要做传销,还是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这个骗子。”
过了一个月,我才收到他的第三封信,他说:“我们开展了全家讨论,大家让我做决定,我说‘我们家已经穷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是个骗子的话,可能最后也是我们把他给骗了’。所以,我同意做你的学生。”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因为家里很穷没有电话,所以我通过信件来对他进行指导。特别着急的时候,我给他拍电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然想的是给他制造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信念。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如果他真的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便是倒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结果慢慢地我发现他写的东西非常感动我,比如有一次,他为了把跑进屋子里的鸡赶走,自己蹭蹭蹭,蹭了到地上。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爬上炕了,就借助一个凳子,不行;踩着一个塑料盆,也不行;又找了一个钢塑料盆,终于垫着脚蹭了上去。这个过程花了两个小时,当他坐在炕上时,他喊了一句:“我征服了整个世界。”那篇*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我觉得他能写出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
然后我开始以写书的方式指导他。大概六年之后,XX年的时候,他出版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动了。当时他躺在炕上,记者把书横在他的面前,一页一页翻给他看,他才看到了这本书的每一页。
这是中国第一本肌无力人出版的书,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十万肌无力人群一下子浮出水面,这些人一下子有了精神支柱。很多肌无力患者,因为这本书完全放弃了轻生念头。有一个山东的小孩给我打电话,说:“我想轻生。”
我说:“我帮不了你,我给你邮一本书,你一定要等到这本书到的那一天,看完后再给我打电话。”
大概十多天之后,他再来一次打来电话,说:“大诺叔叔,我准备好好活着,我准备像书中的主人公张云成那样好好活着。”
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只有一个残疾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完成一本书,他所做的事情才能够鼓励那个临终人,这是健康人鼓励不了的。为什么不能够让中国残疾领域,都有这么一本书出现。后来发现确实很难,为什么?就像刚才那个编辑提到的,他们没有上过学,很多都是辍学生。
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根本不会写东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我开始寻找这样的一些人,我也不管他们学历水平了。反正最差的情况,就是一天学没上过,我也指导出来了,我有一套方法。在几年时间里我找到了30多个人,他们跟我学东西。等到真的去教才发现“太奇葩了”。
公益旗手张xx一刻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的幸福16年
有一个学生,他给我第一天写稿的时候这样写的:“我!看到!!你很高兴!!!!”,中间用了五个叹号,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没学过标点,我查典,叹号表示很激动。
他不是说有错误的概念,他是有一套自己的语法。那套语法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写。包括省略号、分号,他根本就不懂。我告诉他,他是小东,我们想这么一个办法,我不管你写多少,你只允许用四个标点,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其他的一律不许用。
他说:“那显得我多没有文采”,我告诉他:“不要文采,你让我们看懂就行。”于是他写了两部书,30万部,全是四个标点,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标点。但是这本书仍然打动了很多人。
还有一个困难是什么呢?这些孩子特别穷,这是唯一能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机会。穷到什么程度上呢?就是打开电脑都怕浪费,他的钱有时候掏不齐。音频、电脑、qq都没办法用。只有一个办法,我给他们打长途电话。后来经常有记者问我:“你说句实话,你到底花了多少长途电话费?”
我说:“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从来都不敢算我到底花了多少钱。”
如果真的计算起来,我自己心里都会疼。后来学生多了之后,你就得看着他写东西,他们有惰性,他们从来没真正做过一个事情。然后我有三个电话,一个座机,两个小灵通,都一直开机来监督他们。
他那边做什么事我都能听见,他喝口水我都能听见,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课堂了,直播的课堂。用这种方法,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我的方式写作。最多的时候,我有40个学生,出版社要出书的时候,我的三个电话同时通话长达8个小时,我也无法不计算那是多么大一笔数额的钱。
还有更困难的事情,有的人住的太偏远,电话一分钟大概能断十次。后来我用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话之前先想好指导意思,大概十到二十个。打通电话省直接告诉对方,然后再发短信。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两三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一点一点把他们教会。
我特意在我的书架上留了一个空格,我想能有一天把它排满。终于现在20多本书排满了。而且已经正式出版签约的已经达到25本,其中有10本是中国最大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这是让我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当这到书出版之后,那一瞬间我有一点感觉。我觉得我好像做了一件之前想过又不敢想,却真正做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如同一个人突然真的来到期盼中年的珠穆朗玛峰脚下,他却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可能就那种感觉。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大约在XX年我开始做临终关怀项目。临终关怀的操作在中国可能更加困难,它跟世界的临终关怀不太一样。因为国外的临终关怀有宗教背景。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宗教信仰,那么他所有的痛苦都非常极致。
比如说一个癌症病人,当你跟临终病人接触的时候,他是不接纳你的。而其他人做志愿服务,他们却是很热情。有一次我被病人家属提着衣领拽到护士站,三个家属把我围在那个地方等着护士来,认为我是卖药骗人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就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偷摸的跟作贼一样。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患有骨癌的老奶奶,我看她非常的落寞,在她床边放着一本破旧的《知音》杂志。下次去医院的时候,我主动给她带了一本新的《知音》,尽管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是看得出来她很感动。在下一次,我带了一本《知音》的下一刊,然后我又带了《知音》的海外版,我就不信打动不了你。当我带到第四本《知音》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小伙子,坐,别老站着”。那一瞬间我就坐下,我的旁边放着五本《知音》。
临终关怀的病人是这样,一旦他对你有了信任,就会全都敞开。之前完全拒你千里之外,之后就像洪水一样,向你敞开全部的内心痛苦。
那大家可能说了,中国式临终关怀,如果他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能用所谓的来世规劝他,中国式临终关怀怎么劝呢?比如有一个大姐,她患有骨癌。我第一次看到骨癌的病人,她的胳膊是一般人的胳膊两倍粗,特别瘦,凹陷进去,让人都不太敢看。
一到要打吗啡的时候,她都要撞墙,像疯了一样,喊
“受不了”,哪怕一分钟都受不了。到了这个份上,她跟我说:“我这一辈子走错一条道路”。
我说:“走错什么道路了?”
她说:“我不应该做好人。”
我说:“你这什么意思?”
她说:“我是个财务,清清白白做了一辈子。快退休时候,遇到一个老板,让我做假账我都不做。最后老板都感动了,竟然送了我一部手机做礼物。”
她说着掏出一部手机:“你看,就是这个手机。我这一辈子就得到两样东西,一个是让人痛不欲生的骨癌,一个就是这部手机。那我干嘛这辈子要做好人?”
这就可能是很典型的一个中国式临终关怀困境,她会有对自己生命价值极度的怀疑和否定。一般来讲,我们不会直接跟她沟通,因为当你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让一让。过了几天之后,我突然看一个电影,很有感触,然后我就去找她。
我说:“大姐,你知不知道,中国有两个特别好的官,一个是焦裕禄。”
她说:“我知道”。
我说:“他就是肝癌。那你能说他这一辈子一点价值都没有吗?你能说他这辈子除了肝癌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吗?另外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人格高尚的总理,他也是癌症去世的。你能认为他这辈子就得了一个癌,什么都没得到吗?”
就在那一瞬间,我看见她一直看着天花板,也不说话,真的是在思考,或者真的在感受什么东西,然后掉眼泪了。她躺在那,眼泪一滴滴往下掉。当时我也没说什么,我没有替她擦眼泪。大概沉默了五分钟,然后她笑了,她说:“那行,你继续给我读报纸。”那一天过后,她整个人变得非常平静,非常快乐。
在她病危的时候,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病房外面,站了十多个中年男性,屋子里面有十多位中年女性,我问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说都是她的朋友,大家从全国各地赶来要送她一程。
我说:“你们为什么从那么远集体赶过来?你们要举办同学会吗?”
他们说:“不是,因为大姐为人特别好,是我们圈内公认的好大姐,我们一定要来送她。”
我说:“但是看大姐的情形,可能不知道会需要多长时间。”
“没关系,我们都已经请假了。”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她有个秘密,什么秘密呢?她的床比别人的床要高很多,床垫特别厚。我才知道,这个床垫是一个内蒙古的好朋友,在内蒙古给她定做的,特意托运过来的。
当她度过了那次病危后,我给她讲我遇到的这些事情,看到的这些人,她很高兴地笑了。她跟护工说:“我给小张那个东西,你拿出来吧。”
我说:“什么东西?”
护工拿出来一个信封,很大的信封。我打开后看到一张照片,是她四五十岁时候的照片,坐在她们家的床上,微笑着。
她说:“这个照片就留给你了,等我走了之后,你留个纪念,你不会感到忌讳吧?”
“不会不会”,我很高兴。拿着照片,我离开了,那一瞬间,我回头“狠狠”地看了她一眼,确实是习惯性地回头,因为一般来讲,这可能就是生命最后的告别。
几天之后,她去世了。但我仍然记得她临终时的笑脸,临终病人的笑脸是非常非常动人的。虽然他们都已经脱相了,但就是这么一张脱相的脸,还是很由衷地跟你微笑着,那种场景,可能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我个人觉得那确实是人生最美丽的一个风景。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临终关怀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我大概做了18年,临终关怀大概做了XX年。别人会问我:“你是怎么坚持的?”
我说:“这东西它不可能是坚持,对吧?这里面肯定你们想不到的幸福感。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天天去银行取钱,每次都能取5万块钱,取XX年,你说他会腻味吗?他会痛苦吗?
“他肯定不腻味,他高兴死了,他会天天去,每次都取5万块钱回来花,是不是?我说,我做这个事情基本就这感觉。每天早上起来,想着今天要去看望这些爷爷奶奶,不自觉的心情就很好。路上虽然有点辛苦,但仍然很高兴。
从医院出来后,你觉得有一种很厚重的成就感和快乐压在心里,这种感觉足够抵消你之后三四天生活的烦乱。这种快乐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像圆周π,3.1415926,绵绵不断地往外延伸,一直往前走。
我经常跟他们讲,我说:“这种幸福感你们从来没体会过,当你做公益的时候,当你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你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间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中,成了很专业的人士。”
然后你再踏一小步,你就会想,我做这个事如果再大一点的话,很有可能跟很多人的人生相融合,能对更多的人有益。比如说,当我指导张云成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指导出每个领域的残疾人写一本书,让这些书去关怀中国八千多万残疾人,或者让所有中国残疾青少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能在我这套书里边,找到关怀的真实的故事?于是当这本书出现在八千多万人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跟我相关的时候,那种激动,让人抖颤。
临终关怀也是,我是在一个定点关怀医院,关怀两三百个老人的,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两千万。
我就在想,如果我把这两百多人--各种各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都关怀好了,岂不是说我掌握了关怀中国一两千万80岁以上家庭的一些方法吗?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的左边,跟这个八千多万的残疾群体可能会发生关系,而且会对他们有用;你的右边会跟两千多万的家庭,会发生关系,并对他们有用,你会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能量胀膨的感觉。
媒体说马云上市的时候非常激动,我当时就在想,我这种感觉跟他的感觉很相像。
从善良的愿望到伟大的公益工程,这个创造的过程就的那种激情,像上市一样,甚至是我可以把它比喻成公益界的纳斯达克,我将它上市了,当时那种激动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我就对很多朋友讲,我说:当你做公益的时候,你这一辈子都会很幸福,不幸福都不可能,你想不幸福你都没有办法。你会天天生活在激情之中,那种人生是让人很难抗拒的人生。
于是乎就形成了我经常跟很多高校同学们分享的一句话: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现在有两类人非常值得关注,第一类人就是率先起来的那批人,第二类人就是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我们现在至少可以先做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
好,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听一个跟大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讲述他跟另外一些没有关系的人的故事。大家如果听到我的故事后,产生一个情绪,我就没有白讲。什么情绪呢?哪天当我破产了,媳妇离去了,女朋友不要我了,工作也没了,一无所有的时候,那我就怎么样?踏上人生最稳固的,永远在驰骋的一辆幸福的列车,那就是公益号!说不定在上面也能够遇到另外一波张xx。欢迎大家乘坐公益号列车,谢谢!
[成都“心灵抚慰”大型公益演讲稿sub-info“id=“sub3“>2018公益演讲稿(3)
|
各位朋友,我们人称为万物之灵,在碰到严重天灾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自己其实非常脆弱,但是许多哲学家还是提醒我们,鼓励我们说人类毕竟还是伟大的。西方近代法国的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他说人是大自然最柔弱的芦苇,芦苇非常脆弱,风一吹它恐怕就折了,人的生命恐怕跟芦苇差不多,但是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在万物里面就因为他有理想,可以思考,所以就成为万物之灵,作为一个人就是要发挥他的思考能力。但是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太想这样的问题,几年、几十年,忽然来一个天灾,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今天面对这样一个灾难,我们活着是应该想一想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里,我就举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来说,几年前美国拍了一部电影叫《拯救大兵瑞恩》,故事是说第二次大战的时候,有一位母亲有四个儿子全部当兵,三个儿子都阵亡了,美国的参谋本部一看,这位母亲有四个儿子,三个已经为国牺牲,最后一个一定要把他抢救回来,就派了一个小组深入敌后,把瑞恩救回来。为了抢救他,又死了好几个士兵。瑞恩后来就说,我一个人活着,但是好多人为了我而牺牲,所以我今天活着不是只为我自己,我要为那些替我牺牲的人也活下去。
这说明什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于我们逝去的亲友最好的怀念。他们去世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活下来了,我们就要记得他们在我们的回忆里面,我们这一生要把做人的优良的素质表现出来。通常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个量的累积,譬如你今年几岁,你就知道大概做过哪些事,但是你做我做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当你认真地看待你的生命时,就有质的差别,也就是说,你活多久并不是很重要,你的生活品质好不好,那才重要。因此,很多人为某种情况而走(去世)了,我们留下来的人,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生命的优良素质表现出来。
法国作家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有一本小说叫做《瘟疫》,一座城里发生了瘟疫,这座城就被隔绝了,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城里有几万人怎么办呢?于是有两个人开始合作,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牧师。在西方社会,医生代表科学家,牧师代表宗教家,这两种人平常不来往,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科学家认为你干吗信宗教呢?宗教是想象的,你不信就没有了,信才有,这是科学家的立场,认为神不能够证明;但是宗教家就认为,人的心灵不是只有身体,还有属于灵的部分,很多人什么都有,但是他照样需要某种安慰,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其实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说到是不是快乐,我在这里加一段插曲,我这几年对于心理学特别关注,是因为几年前读到一位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书,他在欧洲替很多人治疗心理疾病,后来归出纳一个结论。他说,我当心理医生三十几年,很多来我这里看病的都是社会高端上层的人士,这些人都是“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这三句话说得真好,我们现代人不是这样吗?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可以跟人来往,但是并不快乐。这时候你就要问:什么叫做快乐呢?通常很多人的快乐都是因为别人的苦难而反应出来的,平常觉得不快乐,看到别人有灾难,忽然发现我还是蛮幸运的,如果没有这些参照的话,恐怕快乐的机会不多,如此一来快乐变得太被动了。所以荣格的观念,给我很多的启发,通过这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今年大概几岁,这个可以通过外表来进行判断;另外一个是他会不会念书,工作情况怎么样,心理是不是正常)来判断快乐与否,是非常冒险的。因为人的身体注定会要结束,据统计,我们过去的人有九百多亿人,但是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将来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我们也跟他们一样,我们的祖先是如此,我们是如此,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一样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靠身体,身体总是会衰老的,总是会病,总是会结束。那能不能靠心理、靠理智、靠心智能力呢?也不行。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人年纪还不大,就已经开始慢慢地健忘了,患了失忆症。我有一个同事年纪和我差不多,还不到六十岁,就已经有问题了,他说那天坐在书房想到客厅拿一样东西,他就走到客厅,到了客厅忘了自己为什么来客厅,他就想回到书房可能会想起来刚才为什么到客厅;他就回到书房,回到书房之后,他又忘了为什么要回到书房,这就叫健忘症。所以你不能只靠身跟心,因为人的生命还有属于“灵”的层次。用一个例子来说,譬如,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叫做祖先崇拜,我们的祖先继续存在,怎么存在呢?他有灵的存在。你这样想就很简单了,没有什么迷信的问题。
人是很复杂的,平常有时候斤斤计较,等到出现重大的灾难,人性的光辉面表现出来,完全无私,完全忘我,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所以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神奇,充满了奥妙。他卑鄙的时候可以跟动物一样,他高尚的时候可以跟天使一样,每个人都是如此。但是问题是:你要往哪里走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每一个人都成为天使呢?这一点要做到不容易,因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某种修炼。所以我刚刚提到,在加缪的小说里面,当一个城市发生了瘟疫,这时医生跟牧师携手合作,他们说了一句话:不管有没有上帝存在,现在谁都不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要合作来帮助所有的百姓。大多数的人在碰到灾难的时候,都会携手连心来设法化解,为什么啊?通常我们的命运都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困住的,一辈子性格不改,命中注定就往这里走,这是很简单的命运,还有很大的灾难,也是一种命运,没有人可以知道为什么灾难会发生在四川,没有人知道。你也不能找任何理由来说,一定是哪些人可以活下来,哪些人就命该如此,因为有很多是天真无辜的孩子。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再作别的解释显然太复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古希腊悲剧,我们虽然是不一样的传统,也可以参考一下。古希腊悲剧对于西方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启发?所谓的悲剧的主角就是命运,不管怎么样,就算你知道了,你也避不开,这就是命运的厉害。为什么需要有悲剧呢?我们都知道在雅典有几个露天的大剧场,周围的观众可以多达五千人,底下是一个舞台,整个剧场顺着山坡往上盖,然后就看着底下一些人在表演。大家知道演的是悲剧,都知道事情会怎么发生,所以人们都在内心里呼喊“不要发生,不要发生”,但是命运是不受你操纵的。所有人都说“不要发生,不要发生”,但是该发生的还是来了。为什么希腊人要演这样的悲剧呢?他要人引发两种情感,第一种叫做怜悯,第二种叫做恐惧。
公益活动领导发言稿范本欣赏
世界自闭症日大型公益活动讲话稿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演讲稿
公益广告视讯会议领导讲话稿
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20XX元旦致辞
爱护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倡议书和宣传稿
北川中学校园公益演讲
演讲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