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戏青年社
前一段时间,被称为“成龙劝学”系列的搞笑视频登顶B站,成龙也再度达成“入选鬼畜全明星”的成就。
此前,成龙至少有三次因鬼畜搞笑梗而出圈:
家喻户晓的拟声词“Duang”;
陪伴无数人童年的动画「成龙历险记」;
以及他代言的传奇类手游广告。
而这次的素材堪称集大成之作,被一些网友调侃为:“成龙劝学”之于成龙鬼畜系列,亦如「艾尔登法环」之于魂系游戏。
大家之所以给出这么高的评价,主要原因还是成龙多年来为鬼畜贡献的经典素材太多,视频创作者们将它们与“劝学”整合起来成龙历险记小游戏,形成了搞笑中带着怀旧的风格。
经典要素全都回来了
至于新鬼畜素材的出处,则是2017年播出的一部国产3D少儿动画片「新成龙历险记」——虽然片名和童年经典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两者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部动画的每集片尾,同样也有成龙的真人出镜环节,向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传递一些正能量:比如“游戏里的你,再强大也是假的,所以不要贪玩迷恋”之类。
由于成龙的知名度和过往鬼畜素材,如今又被视频作者们恶搞,想来也是偶然中的必然。而在剪辑衔接之后成龙历险记小游戏,新老鬼畜素材的融梗联动带奇妙的化学反应:前一秒还是语重心长的“时间宝贵,不要贪玩”,后一秒就热血激昂的“今晚八点,一起攻沙”。
这些反差“笑”果,给大家带来无尽欢乐
当然,绝大部分网友在大笑之后,对成龙鬼畜视频的观感还是比较理性的。毕竟手游广告和儿童动画面向的受众完全不同,而且在成龙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这些年里,他在游戏领域的形象同样也深入人心。
当年有大量游戏角色喜欢蹭成龙
然而不管你是哪一个年龄段的玩家,可能都绝对想象不到,成龙在电影以外的跨圈影响力,其实远远超出想象。从奠定格斗游戏的起源之作,到火遍全球的动漫里程碑,再到全国用户覆盖最广的游戏机,我们能看到这个男人的身影。
01成龙踢馆,踢出了格斗游戏
要说成龙跨圈影响力最大的案例,莫过于1984年12月在街机平台上推出的那款横版清关游戏。——在日本,它的名字叫「スパルタンX(Spartan X)」;在中国,它的名字叫「成龙踢馆」。
国内玩家最熟悉的是FC版
可能玩过这款游戏的人会疑惑,「成龙踢馆」明明是一款横版动作游戏,跟格斗游戏的问世有毛关联?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因为「成龙踢馆」的设计者,正是被业界誉为“格斗游戏之父”的西山隆志。
西山隆志在完成了「成龙踢馆」之后,就转投CAPCOM并提出了「街头霸王」的创意企划。而「街头霸王」的一对一战斗灵感,正是源自「成龙踢馆」中的BOSS战。
「成龙踢馆」街机版最终BOSS战
在国外媒体Polygon公开了一份西山隆志的口述回忆录中,就明确地提到:“「成龙踢馆」是「街头霸王」整个想法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984年推出的「成龙踢馆」才算是格斗游戏的起源,顺便还间接影响了格斗游戏在日本的电竞萌芽。另外游戏中小兵向玩家扔出的飞刀,也为「街头霸王」以及未来的格斗游戏引入了“飞行道具(发波)”的概念。
初代「街头霸王」
至于再后来,西山隆志又跳槽去了SNK,开发了「饿狼传说」、「龙虎之拳」、「拳皇」等经典格斗游戏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需要指出的是,「成龙踢馆」并不是八九十年代游戏界常见的“白嫖明星脸”行为,而是真正拿到了成龙电影「快餐车」的IP授权——电影和游戏在日本的名字都叫「Spartan X」。
唯一比较违和的地方,是游戏的玩法风格看上去更像李小龙的「死亡游戏」——因为在游戏开发前期,西山隆志团队的设计原案的确是李小龙。但因为版权问题最终没能搞定,将游戏主角从李小龙换成了有版权的成龙。
好在当年的玩家对这种“换皮”行为并不较真,加上「成龙踢馆」街机版领先于同时期其它游戏的水准,让它成功大卖并引来任天堂的关注。
于是在山内溥(任天堂教父)、宫本茂(马里奥之父)、中乡俊彦(马里奥塞尔达主程)、近藤浩治(任天堂第一音乐人)的豪华阵容下,FC版「成龙踢馆」也与我们广大中国玩家见面了。
02当「龙珠」面临腰斩,成龙带来了转折
「龙珠」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动漫的巅峰代表,时至今日,它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依旧处于二次元领域的顶部。
但很少有人知道,「龙珠」在连载初期因为故事风格和主角人设的不讨喜,在读者中的人气一度跌到十名开外。根据「周刊少年JUMP」的漫画连载制度,如果再继续跌下去就要面临腰斩的风险。
然而「龙珠」很快在1985年下半年出现了人气逆转,自此再未跌出过人气榜单前三。其背后原因,是「龙珠」作者鸟山明和编辑鸟岛和彦商讨决定,将漫画风格从寻宝探险转型为当时最流行的动作格斗。
得益于鸟山明的漫画天赋,以及从功夫电影中获得的灵感素材,“武道大会篇”的精彩动作场面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而这一届的武道大会冠军,正是以成龙为原型的龟仙人。
虽然老爷爷形象与成龙相差甚远,但从漫画中龟仙人使用的化名“程龙”,还打出了成龙的代表作「醉拳」来看,都能确定武天老师龟仙人的原型就是成龙。
而由于早年的翻译问题,“程龙”在原版漫画中采用了成龙英文名“Jacky Chan”的日语音译,而当时传播最广的盗版「七龙珠」,则翻译成了“佳基·琼”(把日语音译再转成中文)。正是这个小失误,导致国内有很大一批深受盗版影响的读者,至今不知道“龟仙人原型就是成龙”这个梗。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的「七龙珠」——虽是盗版,但也启蒙了一代人
从面临腰斩风险,到冲上人气榜头部,并最终成为超越时代的神作,“武道大会篇”是大家较为公认的「龙珠」转折点。但对于大部分漫画家来说,转型并不是一件说说就能办到的事,倒是转型失败遭受更大损失的情况更为常见。而「龙珠」能有惊无险地成功转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作者鸟山明过人的天赋,以及他巧妙融入了当时流行的功夫片元素。
不难看出,鸟山明是港片真爱粉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日本经济和文化最巅峰的阶段,以「龙珠」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也开始席卷全球。此时,成龙的电影也在日本输出中国文化和功夫英雄,同样是风头无两。「龙珠」在一些人物和招式上借鉴致敬了成龙,进而获得了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因此也可以说,成龙电影为鸟山明提供的灵感创意,虽不能直接决定了一部动漫神作的诞生,但也起到了让人不可忽视的连锁效应。
鸟山明与成龙的合影
03小霸王其乐无穷
一提到小霸王游戏、学习机,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想起的就是“小霸王其乐无穷啊”的开机语音,和成龙代言的广告图片。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任天堂FC游戏机为原型的各路山寨机风靡中国大陆,而其中又以小霸王学习机最为知名。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也出现了小霸王
小霸王的成功既有时代因素,也有天才营销带来的热潮效应,让这个山寨游戏机品牌取得了远超过技术实力的市场地位。
对于当时中国玩家来说,消费能力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很少有家长会花几百上千来买台游戏机。小霸王则是在其它山寨FC同台竞争时,首先想到的用“学习机”这个概念凸显差异化,既迎合了电脑教育普及化的时代浪潮,又戳中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
当年小霸王学习机的广告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望子成龙小霸王”这句广告词,虽然不像“送礼就送XXXX”这样洗脑,但在当时非常切题地踩中了“普及电脑学习”、“电脑21世纪必备技术”、“再穷不能穷教育”等时代关键词。再加上成龙家喻户晓的形象,在家长的眼前反复出现,让“孩子考试成绩好就送一套小霸王”成为全国流行的奖励机制。
给孩子买小霸王的“传统”似乎还在延续
从此,小霸王开启对国内游戏机市场长达十年的统治,1991年至1999年累计销量至少超过2000万台,期间单在广东省就年销量破300万台。直到步入21世纪,小霸王学习机、游戏机依然在全国各地热卖,如今售价也从工人家庭一个月的工资降到了几十元。
00年代的小霸王代言人,也从成龙换成了贾静雯
基于这些可查到的销量数据,可以估算出小霸王可能拥有上亿的用户总量——因为大家小时候都是多人同玩的。而在智能手机兴起前,国内还没有其它游戏硬件能拥有如此多的玩家。
直到前几年,小霸王还有上万月销量
遗憾的是,在游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小霸王不可能靠山寨FC永远获得时代的青睐。在商业成绩达到巅峰之后,小霸王公司内部发生了高层变动,随着学习机的负责人段永平的离开,小霸王这个品牌也逐渐泯然于时代。至于他后来成功打造的步步高、vivo、OPPO等品牌也是另外的故事了。
04结语
成龙陪伴了好几代人的童年,这不仅仅体现在他本职的电影领域。正如本期介绍的,格斗游戏的起源有成龙的名字,「龙珠」从低迷到登顶的逆袭反转有成龙带来的灵感,更别提售价远高于无数工人家庭一个月工资的小霸王学习机。
值得一提的是,好莱坞经典佳作「阿甘正传」贯穿了美国大半个世纪的文化政治历史,引发了美国人的情怀共鸣。然而阿甘是虚构的人物,也没有多少能与中国人共鸣的典故回忆。而成龙是鲜活的真人,不管是广告还是游戏,亦或是鬼畜视频,我们通过他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时代的缩影。
可能正是因为成龙能够贯穿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甚至成为这些回忆的载体本身,才是他数十年来一直受人喜爱和尊敬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