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成长成才。她广泛联系,为民族团结搭建平台。
教师的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又是未来最具挑战的职业,做教师容易、做合格的教师难、做优秀的教师更难。z就是在这个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却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走向崇高。在她的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扎根山区、坚守岗位的爱岗敬业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自立自强、不畏艰辛的艰苦奋斗精神,关爱学生、勤奋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情系教育 一心选择当教师
z出生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这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地方,时常让人想到要逃脱开去。然而,生长于此对z来说,反而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人生铺垫。在这个贫瘠偏远的地方,z知晓了食粮、阳光、雨水对生命而言意味着什么,知晓了知识、善良、义举对灵魂意味着什么。
z的父亲秉性耿直、憨厚仁义,母亲心地善良、为人贤淑,经年累月悉心操持着几十亩庄稼,生活也不宽裕,还经常接济贫苦的乡邻。父母的言行,如一江春水浇灌着z的内心,让她在成长的岁月里,汲取向内向善的力量,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记得,父亲教我识字时,教的第一个字就是真,他说,身而为人,无论处事做人,凭的就是一个真,真真切切,不哄不骗,脚踏实地。”
从年幼起开始帮助母亲料理庄稼,干好农活,到进入学堂,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读书识字,把春夏度完,寒暑过了,z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考入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而作为一名回族女学生,这在当时来说是颇为不易的。在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里,与其他同学相比,z似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详尽的规划,她更是将青春的每一个白昼与夜晚安放在知识的殿堂中,挑灯熬夜,分析演算,勤学苦读。1990年,z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故乡三营镇,在三营镇第二中学教书。直到1995年被选拔进入固原市回民中学,z一心扑在教学上,用勤奋与刻苦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这让她在以后的教学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言传身教 满腔热忱绽杏坛
在z家中的案头上摆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她在三营镇第二中学带完最后一届学生,站在学校的花园前的留影。青春的面庞微笑着,像一朵花绽放开来,一种幸福久久地流露着。而二十多年之后,当另一张照片再次摆到桌前时,岁月的风霜在z的脸上刻写下了时光的沧桑。她站在固原回中校园的树下,依然是微小的面庞,静静地望着画外,一种沉着与希望从眼中透了出来。教书的二十多年间,每当万家灯火淹没在浓重的夜色中,z伏案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之后,她总要长时间揉搓早已酸痛成疾的脖颈;而到了秋冬之际,伏案干完最后一件工作的她,总会经受双膝生出的疼痛,风湿一遍遍向她袭来,让她在夜晚不断地醒来。正是凭着一种执着与坚韧,她将青春的名字写在了当地民族教育事业的丰碑上。
1994年,固原地区举行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第四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当时,z的同行几乎都不相信她会报名参赛。但是,作为教师的z却认为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敢于参加。她报名参加了此项活动,这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回族青年女教师,困难显而易见,尤其参评的教师多数是来自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此后,她开始了艰难的制作课件,从骨干教师那里取经,从网上找资料,从学生身上找灵感,利用第二课堂反复演练。大赛结束了,她获奖了,同行震惊了。尽管捧回的是一张获奖证书,但却让她感受到作为一名参赛教师所体现出的价值。如今,十几年过去了,z先后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上百次,撰写教学论文十多篇并发表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百余人,主编宁夏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数学《新课堂》,辅导学生百余人,承担并主持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z严谨治学;作为一名团委书记,她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把忠诚镌刻心底,把誓言付诸行动。在她的内心,共青团的工作如同一个久久追求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共青团事业,就要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而她自始至终都无怨无悔。2003年担任校党支部委员及团委书记的z,先后修订出台了《团干部管理制度》、《团干部职责条例》、《优秀团员评选办法》、《校团委制度汇编》,加大团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办好固原市回民中学两所“校中校”(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她自编了《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培训教材》《青年党校教程》,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喜闻乐道的思想教育阵地。
2006年毕业的zzz同学,在2004年刚刚进入青年党校参加学习时,品质优秀,但胆小学习信心不足成绩较差,通过在青年党校听课,外出参加活动及何老师的帮扶,海明成同学敢于表现,敢于问老师问题,学习劲头更加充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考入重点大学。2003年—2009年,少年团校共办8期,通过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