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我爱北京食文化
北京湾,一个特别的地理位置——西北是山,南是平原,东是大海。
山, 代表着执著;平原,孕育了智慧;海,则是一种包容。
正是这三种独特的气质影响了北京人的性格,才使北京成了五代朝都,以及全国文化集散地之一。
说到北京的各种文化,我最先想到的是食文化。而说到食文化,我最喜欢的是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又叫火锅,老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它。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可在东来顺、南来顺里,甚至小胡同的四合院里,北京人却围着一个火锅吃得热火朝天。
但它并不是北京人发明的,而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行军时无意中创造出来的美食。有一次忽必烈打了败仗,士兵们又累又饿,大军必须停下来休息、吃饭。蒙古人平时以煮牛羊肉为主食。我们知道煮肉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敌人正在后面穷追不舍,士兵们都担心等不到肉煮熟追兵就会赶到,大家根本吃不上饭。怎么办呢?关键时刻,忽必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行军途中支起几口大锅,锅里煮着开水,再把牛羊肉切成很薄的小片,每个经过的士兵自己拿几片肉在锅里烫一下就可以吃了。这样,既让士兵们吃了饭,大军又不用停下来。
这就是涮羊肉的雏形。后来元朝建立了北京城,从此,涮羊肉就在北京湾地区生根发芽了。
一晃五百多年过去了,涮羊肉默默无闻地在北京湾的老百姓中间流传着,成了我们祖先的一道家乡菜。直到清乾隆年间,和绅把涮羊肉搬上了皇帝的“千叟宴”,这道美食才得以向全国推广。再后来,涮羊肉在全国各地“进修”,逐渐发展出菌菇火锅、麻辣火锅、滋补火锅、鱼头火锅等各种风味。但北京毕竟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各种火锅又回到北京来“交流学习”、“认祖归宗”。
北京人接纳了蒙古人的涮羊肉是一种包容,又用自己的智慧给它添加了各种调料。今天,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有了好多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但是北京人仍然执著地吃着老祖宗留下来的美食----涮羊肉。
每当我吃着热气腾腾的涮羊肉时,都自豪地想:只有我的家乡北京湾,才能创造出这么迷人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