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经验交流: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关于教师的成长历程,五彩缤纷,体会更是很多,在此选择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成长经历,供教师们思考。
一、学习与实干——我成长的基石
教师成长有赖于好的环境,还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记得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年,看着班上一个个小麻雀似的小家伙们精神百倍的跟着我念着ABCD… 心里有些许的忐忑,生怕初为人师的我没掌握教育要领,别误人子弟了,那时最单纯的想法是,教不好学生我怎么向家长交代啊!于是狠了狠心,捧着课本狠钻起了教材教法,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听老教师的课,并作详细的记录,包括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
回来后对照自己的课堂进行思考,来弥补自己经验的欠缺。从听课中我感悟到作为英语老师语言要准确、简练;从听课中学到怎样向学生提问、追问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思考;学到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学到了老师在课堂上,当一个学习活动结束后如何进行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这些从老教师那学习来的教学基本技能为我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一年的教学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我自己也在讲台上找到了自信。第二年,在领导的指导下开始参加区级优质课观摩课,并获得好评,那时年轻的我凭着一股闯劲,珍惜每一次领导给的讲课机会,不管任务有多困难,咬咬牙硬接下来,为的只是在磨练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记得一次02年市里评选录像课比赛,肖主任把任务交给了我,那时我对录像课没有丝毫概念,课件制作也很少人可以操作,很多人请人做课件,我觉得完全可以自己学会,于是每天回家就抱着电脑学习ppt,到了讲课录像的时候,我把对象拽到了课堂上拿着自家dv给我录制讲课录像,然后四处找人剪辑,忙的不亦乐乎,不能不说,这次讲课给了我很大的磨练,也让我业务更加的熟练。从此以后我经常上公开课,交流的范围逐渐扩大。记得有一年我把初一一册书的课文内容基本都上了公开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次请领导听课后我都主动找领导评我的课,用批评和建议来修正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成熟起来。
记得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作为教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批改、课下的辅导以及班主任工作是另一块更大的阵地。英语的学习,反复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批改便成了第一要务。我第一次教毕业班,那一年在毕业典礼上,我送给毕业学生的礼物是一大盒空的油笔管。一管油笔油可以打多少个对号和错号?一盒又能打多少个?我凭着实干精神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这样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体会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像是不断越过一道道难关,在辛苦劳累奔向终点的同时,令人欣慰地是沿途看到了很多迷人的风景。在这条路上,我还觉得很年轻,我还要继续努力前行。
二、不断反思——我成长的途径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都是很自觉的进行反思。课堂上,当我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我就会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所以没有反应;当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我就会意识到今天的课堂效率很差,语法没有讲明白,句型没有讲透,短语没有很好掌握…… 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据自己教学的反馈情况,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有利于及时自我剖析教学状况,提出下一步的修改主张,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起调整、完善作用。这样的反思使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我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小组的集体反思。通过集体备课(或者备课组活动)采用集体研究的方式进行。在集体反思时我可以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共同研讨,从同组教师那里得到帮助,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创新。
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我的自我实现就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好学生,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的好评。通过工作和反思我感到一个经常反思的老师,能够拥有一份爱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够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能够进入教学的良性循环,自然能不断赢得学生、家长、领导的赏识、认可,而自己获得了多重角色体验。在无形中促进了自己专业素质的发展。
三、合作——我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合作,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我们能学习到别人一些好的教学策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比如合作备课、磨课、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等等都是比较好的合作方式。
如果说以上的这些合作都需要约定时间,每个学期不可能常常不可能日日实行,那么,同一个办公室成员的合作就可以时时处处进行了。现在大都一个年级老师在一个办公室,这就为我们创设一个非常好的合作环境。就拿我来说,与同年级三位教师在一起,上课前,我们常常会互相问问:“嗨,这一课你是怎么上的?”上课后,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今天这个环节,我这样上,效果挺好的。”“不知为什么,今天学生的反映不太好啊?”我们常常会围绕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这样下一堂课的老师就能更好的调整教案,掌控好课堂了。这样的交流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需要特定的地点,随时随地就能进行,效果却出奇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