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教师工作心得:强化“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努力思考、力争达到的目标。新课程倡导的师生的双边关系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应该提倡的是教师的引,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现就《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谈几点常见做法.

  一、问题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是指创设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情境,把认知活动与实际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是老师在备课中需精心设计的,一般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在《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中,首先可以提出问题:我国刚刚发射的“嫦娥一号”绕地球和月球运行的轨道是什么形状,是前面学过的圆吗?另外可由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哪些是椭圆呢?如:汽车油罐车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的形状像椭圆,把一个圆压扁了也像椭圆,橄榄球的轴截面也像椭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

  二、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如:前面举例的许多图形都像椭圆,可它们是不是数学概念上的椭圆呢?怎样来检验所得的曲线是不是椭圆呢?又怎样才能精确地设计卫星运行的轨道呢?这就要求我们找到椭圆上的点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就像圆是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一样。

  巧设悬念,创设“愤”“绯”情景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三、旧知导入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课中,可将大家举的例子“把一个圆压扁后像个椭圆”数学模型化,结合前一章节中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也是将本节中的例题3改编:将圆 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得曲线的方程。在用代入法求得轨迹方程为 后,请同学试着用几何描点法作出它的草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真切地画出了一个椭圆。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知识的最佳契机。

  四、试验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己有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课本前一章7.5节课后已经做了一道习题:点 到点 与点 的距离的和为12,求点 的轨迹方程。现在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现场解下一根鞋带,想办法通过试验来演示一下点的轨迹图形。一方面通过试验理解了椭圆是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这两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图形。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

  五、道具导入法

  道具导入法是在新课之前把已准备好的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实物、教学挂图、幻灯片、投影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沟通。如:汽车油罐的横截面的图片,天体中,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的动态演示,这样利用投影、计算机模拟动点的运动,既形象直观,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运用时常常相互交叉深透。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TAG标签: 教师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