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教学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如同医生看病,开处方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
反思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通常我们说备课主要是:
一是备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解读文本。
二是备教材,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文、道、质”,做到循文思质、因文释道、因道悟文。
三是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将课堂问题设计在学生知识掌握范围内;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思考学生能了解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力求让课堂设置符合学生的发展,并激起学习的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热情。
当然,我们都是经过大学正规教育的人民教师,专业知识很强,备教材内容很容易,而真正去备学生,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真正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每一堂课、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反思。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教学反思只是浅尝辄止,更有甚者只是为了敷衍了事。这非常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缺少了反思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甚至是有缺憾的。因为反思可以帮助我们:
1、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使教学不断提高。
2、将教学中的闪光点总结概括,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3、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4、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
可见反思对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知识的引导及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学习时的困难和接受的程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认知规律各不相同。所以,尽管我们感觉课堂上洋洋洒洒,挥洒自如,但课后还会有个别学生提问,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产生障碍。若是全班有一个、两个学生提问,那可能是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倘若五六个学生问相同的问题,那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从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去寻找问题了。例如:我在教授倒装句时,尽管课前备课十分充分,课堂上对完全倒装、部分倒装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讲解十分透彻,但课后有一个学生对一个例句提出质疑。我在分析中发现:他是把部分倒装与完全倒装混淆起来了。在完全倒装中,有一个特殊规则要求“主语是代词时,不倒装”。但是,在部分倒装中没有此要求。该生把完全倒装的要求误套到部分倒装中去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特别强调这二者的区别,在讲解倒装时要额外强调部分倒装没有此项要求。此后,学生对倒装的学习就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了。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细心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提问,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反思备课细节,看看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现状,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掌握、消化程度。
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做到:
1、细心体会、善于发现
平时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上,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注视学生的反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2、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并不断记录整理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难以预设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不断调整思路,让教学顺利进行。将这些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记录整理,以便我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我们离名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反思,贵在持之以恒,教师将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或他人,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所以,新课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的主课题,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思维主要表现为:善于摆脱常规的逻辑思维,借助直觉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诱发灵感捕捉机遇;善于转换思路,对问题进行发散和逆向思维;善于在事物的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实验教学的革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