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一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写就的。诗中描绘了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顽强战斗的长征过程,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虽然仅仅只有56个字,但却浓缩了红军长征的千难万险。课文背后,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然而,学生不了解长征,也就不了解诗意。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较好有以下几点:
一、理解背景、感悟精神
背景的了解,对学生来说是理解这首诗的一个关键所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在教学时,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诗词等,搜索并剪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飞夺泸定桥的视频;下载“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在理解“暖” 与 “寒” 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和影视资料的理解,去感悟诗文,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二、把握基调、体会困难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初步树立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同时,让学生根据课外所找到的相关资料,体会红军在翻越五岭、乌蒙山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腾细浪、走泥丸”之中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背景资料、图片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使学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上完了这节课后,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缺乏激情,特别是前半节课,不够投入,所以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去钻研教材,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认真领会课标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