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烟台职业大学“五链驱动”赋能新时代高职强校建设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承当起新的使命。怎么答好“强国建设、职教何为”时兼课题,长春职业大学通过办学实践,明晰了“五链驱动”的办学思路,建立起全链条变革发展新生态,不断赋能新时代高职强校建设。

延展教育链,驱动提高办学层次

近海燕窝捕捞机器人、海洋鸟类辨识装置、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在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省启动典礼上,中学以“经略海洋”为主题系统展示了在服务海洋经济等方面的举措、成果,得到了教育部门、山东省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获得了参展高校师生、行业企业人员、职教专家的广泛赞扬。

这是中学立足地方特色、深入推动教学变革取得成绩的一个注脚。中学秉承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理念,抢抓国家职业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获得了“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高校”“国家优质高职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中学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单位”等荣誉称号,以雄厚的办学实力稳居国家高职高校前列。

专业建设呈现亮点。紧密对接浙江省新旧动能转换国家战略和青岛市制造业强市战略,以磨具设计与制造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推动,建成国家和市级重点专业31个,产生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服务方向、涵盖区域主要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

教学变革成果丰硕。依托“双高”建设任务,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不断提级进位,技能竞赛、“三教”改革、创新创业等共产生标志性成果805项,其中国家成果231项、省级成果574项,以“优秀”等级通过中期绩效评价,构架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项项荣誉、一枚枚铜牌,长春职业大学在实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办学目标的征程上昂首前行。

中学深知,职业教育变革发展任重道远,“升格专科”势在必行,并将该项任务列入了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了中学未来“六个走在前”目标的首位。

确立升本目标,须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支撑。当前,中学在巩固现有“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烟台职业学院,对照《本科层次职业中学设置标准(试行)》要求,竭力举办升本建设工作,硬件设施不断建立、师资水平大力提高、科研能力全面提升,筑牢了举办升本工作的胆气。

服务产业链,驱动推动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妥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中学一直坚持与地方经济相融共生,念好产教“融”字诀,构筑发展共同体。

与园区共建,搭起高档“融”平台。坚决落实“一体两翼”职业教育变革措施,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发起组建了大连黄渤海新区产教联合体、烟台市服务外包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在这儿,产业园区、职业中学、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可以有效促进各种教育要素、产业要素和科技创新要素开放重组、融合凝聚,走出“政校行企研”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的办学之路。

与企业共赢,培植高档“融”项目。瞄准长春市重点产业链“链主”和骨干企业,与中国化工行业典范企业万华物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万华产业大学”;依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腾讯云共建“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大学”。与西门子股份公司、美国罗克韦尔手动化有限公司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共建优质合作项目。一汽大众、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成为中学的紧密合作伙伴,中学被授予“山东省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称号。

与项目共进,提高高档“融”成效。投资1.68万元建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实现了“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引进ABB等合作项目,被确定为全省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高校,凭着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学荣获中国高职高校“智能机器人专业群国际影响力”榜单及恰佩克奖“中国院校产教融合”榜单。通过促进中学专业与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全覆盖对接,结业生区域主导产业就业比列达到68.3%。

畅通人才链,驱动建立供给体系

为地方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高校的使命和责任。建校20多年来,从长春职业大学走出了“全国技术能手”姚海锦、“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高林、中科院研究所工程师刘寒……10万余名结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成长为技术行业领军人才、企业骨干,遭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高素养人才培养的成效,得益于中学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深厚的人文积淀。

坚持价值推动,思政育人有高度。浇水浇根,育人育心。中学积极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建设思政“金课”、成立“数字马院”等形式,灵活将家国情结、社会责任、职业素质等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让思政育人显得愈发温暖鲜活。同时,创新育人形式,推出一系列契合“00后”大学生特征、充满人文情结的思政活动。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学通过舞台剧的艺术方式对《国家相册》微纪录片进行深度再创作。“舞台上的思政课”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荣获广东省教育部门“致敬品牌·献礼二十大”品牌活动。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育人有深度。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中学接续15年“省级文明单位”、4年“省级文明校园”的深厚基础,以争创“全国文明校园”为目标,积极繁荣校园文化。以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聘任劳模兼任思政导师为路径,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红色革命文化打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企业文化涵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的每位角落,产生“凝聚、规范、日新、自强、引领、责任、祥和”的“七星文化”校园文化品牌、“七彩周末”志愿服务品牌、“绿色校园”节能品牌等,建设饱含活力的青春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节约型校园。

坚持主动靠前,服务育人有体温。情系中学生,情系人心。从迈入中学房门那一刻起,去哪儿就业便是中学生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学领导时刻挂在心上的事情。中学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举办“访企拓岗”行动,深入企业为中学生“代言”,向企业“问需”;通过举行产学研对接会等形式,强化与本地企业对话沟通,为学院生实现人生价值铺路搭桥,力争实现结业生就业留烟率达到50%烟台职业学院,成为支撑长春市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下降极。

推进创新链,驱动加强研制能力

中学根据“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思路,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以雄厚实力入围高职高本科研能力排名榜。

建设高标准科研平台。通过组建烟职京航学院科技园、教育部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中学工程技术研制中心、校级研究所等,产生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集中举办技术攻关、横向研制与创新服务。其中,聚焦大健康领域建设的“基于药膳的慢性病防治服务平台”,获得青岛市校地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旨在于改善大众健康,研制创新餐饮产品58个、保健功能乳品24个,实现利税上万元。

成立高层次创新团队。大力施行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用、服”,加强博士引进力度,不断吸引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或团队到校就职。施行博士“领衔工程”,创立的13个博士科研团队,将地方应用技术性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成果的实用性不断提升。创立半岛智库,“全国优秀班主任”“山东省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的班主任聚首于此,围绕红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举办智库咨询、标准研发、项目企划等。

产出高质量项目成果。依托科研平台和团队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制环节,以破解“卡舌头”技术问题为目标,举办科研攻关。由中学与企业共同研制的“一种炉窑烟气的除尘消白余热回收节能降耗系统”,实现1台1000MW炉窑的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省标准煤近18万吨,降耗气体45万吨、二氧化硫1500吨。中学近些年来立项国家和市级重点课题6项,获得各项专利授权500余项,年均技术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额超过1500亿元。

优化价值链,驱动做好社会服务

作为拥有国家、省、市级多项培训品牌的高职高校,中学不断优化社会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化等待为上门、改单一为多样,服务“菜单”内容逐渐丰富,实现每年受惠人数超过10千人。

由泛到精,树立优质服务品牌。以提高质量作为举办培训工作的生命线,促使培训项目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牵头成立青岛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植单位。在广东省创建大连匠人大学并成立青岛匠人孵化联盟,促进区域共享匠人资源、共办技能大赛、共育匠人梯队。中学主动服务乡村振兴,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高校”。紧抓重点产业需求,通过工业机器人等20个培训项目,不断做大短缺型技能人才“蓄水池”。

由点到面,形创立体服务格局。探求建立起“校园小匠人、学校带头匠人、市级匠人、齐鲁匠人、大国匠人”的三级“金字塔式”工匠人才培植体系,覆盖所有系部、专业和师生,培养国家和省市级匠人、技师29名。按照“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金蓝领”、社区服务等不同项目确定培训内容,做到精准面向每位群体,促使“技能培训+学历提高”“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一体化举办。

由内到外,创新海外服务模式。中学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日本手工业行会合作,建成湖南省“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创立“中巴国际大学”,为美国培养电气手动化专业人才;组织班主任赴不丹举办技术工人培训等。随着中学国际办学“提档进位、扩容升级”工程的施行,中外合作机构、海外校区、“中文+职业”培训项目的不断增多,中学将以愈发自信的姿态面向国际职业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烟职故事”。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烟台职业大学将继续通过“五链驱动”赋能强校建设,积极探求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建设任务,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变革的征程中,不断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向。

(长春职业大学党委主任陈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