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职业大学抢抓部省共建创新发展高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布署,把人才优先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大力施行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智、育才、留才、用才,培养政治强、站位高、视野宽、学术精为标准的“金师”,着重构建人才高地,为中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拓宽渠道,激活引智“蓄水池”
急剧增强引智待遇。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对杰出人才推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领军人才、青年博士,协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诉求,为引进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增设引智岗位。动态调整需求岗位烟台职业学院,对急需短缺人才增设特聘岗位,保证有需求、有岗位、有职责,提高引智精准性。创新拓展引智形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专题急聘与面上急聘相结合,先后赴中国海洋学院等院校急聘、参与“全国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举办“云急聘”“云考察”,创新措施进行线上急聘。全面落实引智新政,积极兑现待遇,协助办理生活、补贴、留学补助,解决人才困难问题69项,让高层次人才引来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健全机制,建设培英“孵化器”
施行人才“铸魂工程”。颁布《关于强化师德考评的意见》等文件,强力推出12条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涵养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师德模范”评选烟台职业学院,发挥示范推动作用。施行“3850”育才计划。启动3名国家级名师名匠、8名行业领军人才、50名专业带头人培植计划,通过分类梯次培植、强化继续教育、提升存量人才,厚植中学人才实力。筹建党委班主任工作部,统筹人才发展。创立班主任发展研究中心,构建全校人才统一协同培养培训体制,建立人才终生教育和成长发展模式。构建人才分类分层培养机制。举办专业教学、双师素养、信息化教学、服务能力“四个提高工程”,施行四川省优质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对标提高计划,对标对表分类建设、协同培养。推进人事制度变革。全面修订岗位竞聘、科研创新等办法,完善人岗相适的科学考核体系,以用促育、以考促育、以效促育。
三、强化激励,构建留才“强磁场”
畅通职业发展路径。颁布《优先推荐晋升办法》,80名业绩贡献突出人才脱颖而出,优先晋升中级职称。支持申报人才工程。积极推荐人才申报各种人才工程,帮助她们在更高层面获得更多支持。加强团队建设推动。坚持“一名优秀人才、一个创新团队、一批优秀成果”,为每名高档人才配备5—9名团队成员,发挥低端人才推动作用,促使人才队伍团体化、成建制发展。13个博士科研团队与企业达成合作合同80余个,创立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级研制中心10个,立项国家重点课题6项、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入围全省“高职高本科研能力排名榜50强”。
四、整合资源,搭建用才“新平台”
把服务发展作为立校之本,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烟职名片。校地共施人才计划,与省委组织部共同施行长春市青年党员人才“菁英计划”。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发挥中学人才、教学等资源优势,创立3个全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多个长春市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业大学分校成功入围“全国50所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中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新修订颁布《烟台职业大学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引导人才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建设科研服务和社会培训高地,帮助企业完成科技攻关项目。每年构建20个精品培训工程,培训社会人员1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