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

日期:2021-01-06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 本文关键词:氧化,还原,错误,常见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 本文简介:氧化还原反应例题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错误解答]选B、D。[错误原因]对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不理解以及对元素化合态形式存在时的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 本文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

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错误解答]选B、D。

[错误原因]对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不理解以及对元素化合态形式存在时的化合价的理解不够全面。

[正确解答]1)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2)置换反应不仅有单质参加,而且有新单质生成,反应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因此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电解质导电过程,实质就是电解的过程,而电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阳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时,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而阴离子转化为单质,因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本题正确选项为B、C。

例题2、下列四类反应:①置换反应,②复分解反应,③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④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错误解答]选C。

[错误原因]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

[正确解答]本题只有A选项正确。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可以推知它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只要有单质参加或生成,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这样的两个反应:Na2O2+SO2=Na2SO4、NH4NO3=N2O+2H2O,虽然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但它们仍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例题3、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

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

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错误解答]选B或C

[错误原因]思维不够慎密、全面,只把X、Y、Z当作金属或非金属一种情况考虑。

[正确解答]选D。由于置换反应既可有金属间的置换、又可在非金属之间置换,因此X、Y、Z既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对于这两种情况,说法①②都可以是正确的;它们对应的离子,如果这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也越弱,因此③④的说法也可以是正确的。

例题4、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钙

[错误解答]选B。Cl2有强氧化性,会把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2+氧化为Fe3+。

[错误原因]忽略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而漏选。

[正确解答]本题正确选项为B、C。对于B的分析同上。解答本题时还应该注意的是:题干中指明盐酸过量,因此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再往溶液中添加硝酸锌时,由于溶液中存在H+,硝酸根离子将显强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反应为:

4H++NO3—+2Fe2+=3Fe3+NO↑+2H2O

因此选项C也是正确的。(注意:在考虑离子共存问题时,一定不要忽视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或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NO3-、ClO-、MnO4-、Fe3+等。)

例题5、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

[错误解答]选C或D。

[错误原因]对“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性质的认识不够深入。

[正确解答]根据题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应生成单质X,可以推知该反应为“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价“一高一低”(一个高于0价、一个低于0价),两者共同作用生成X单质(化合价为0)。由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现正价态,不可能有负价态,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价态,又可呈负价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应该是非金属,即该题的答案为B。

例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A、5:1

B、3:1

C、1:3

D、1:5

[错误解答]选B。由于反应过程中每个KClO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为Cl—,而每2个HCl失去2个电子被氧化为Cl2。根据电子得失关系守恒关系,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选择B。

[错误原因]不明确该反应的实质,解题过程中违背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遵循“只靠近不交*”的原则。

[正确解答]由于该反应属于“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机理为:KClO3中Cl得到5个电子转化为Cl2(被还原),同样的HCl中的Cl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Cl2(被氧化),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数之比,即5:1;选择A。

例题7、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A、1/5

mol

B、2/5

mol

C、3/5mol

D、11/5

mol

[错误解答]选B。从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当15mol

CuSO4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将生成6mol

H3PO4,所以1mol

CuSO4

氧化2/5

mol的P并生成2/5

mol

H3PO4。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到H3PO4有一半是P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生成的。

[正确解答]本题中的还原剂是P,而氧化剂是P和CuSO4。由于反应过程中Cu从+2降为+1,因此反应中共得到15mol的电子;而做还原剂的P在反应中从0升至+5价,因此1mol

P得到5mol电子。因此15molCuSO4在反应中只能氧化3mol的P,即每摩尔硫酸铜能够氧化0.2mol的P。正确选项为A。

例题8、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错误解答]由于2Br-

+

Cl2=Br2

+

2Cl-,根据题意,有50%的Br-被氧化,即有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0.224L。选A。

[错误原因]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氧化性)越强的物质(或微粒)优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正确解答]由于Fe2+还原性比Br-强,当往FeBr2中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依次为:1)Cl2+2Fe2+=2Cl—+2Fe3+;2)Cl2+2Br—=2Cl—+Br2。因此溶液反应中反应的情况应该是:Fe2+被完全氧化并有50%

Br—

被氧化。根据电子得失关系,Fe2+、Br—离子失去的电子总数(0.02mol+0.02mol=0.04mol)等于Cl2得到的电子总数。由于每个Cl2在反应中得到2个电子,因此Cl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体积为0.448L。本题正确答案为C。(注:分析多种离子共存的溶液体系的电解问题时,也必须考虑离子反应次序——对于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的离子,电解过程中一般优先放电。)

例题9、取17.4

g

MnO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共热制取氯气(假设HCl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nO2作催化剂

B、盐酸未完全反应

C、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应产生2.24L氯气(标况)

[错误解答]选C、D。根据该反应中量的关系:MnO2——4HCl可知,该反应中MnO2过量,因此HCl完全反应。又因该反应中只有一半的HCl作还原剂(另一半为起到酸的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0.2mol),得到2.24L的氯气。

[错误原因]静态考虑反应问题,忽略盐酸浓度变化引起还原性变化的事实。

[正确解答]随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对应的还原性逐渐减弱,直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被停止。因此该反应过程中,虽然MnO2过量,盐酸也不可能完全反应,同样的,收集到的气体也不可能是2.24L。但是不论如何,参与反应的盐酸一定有一半被氧化(对应的量一定少于0.2mol)。因此正确选项为C。(注:许多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会受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在一些具体的反应中表现出来。例如,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能够发生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氧化性逐渐减弱,最终反应将停止;若参加反应的金属为Zn等活泼金属,则当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转化为稀硫酸)时,又会有H2产生。又如,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NO2,随反应进行,浓度减小,氧化性将有所减弱。当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反应产物变为NO。在解此类问题时,必须要打破常规,“动态”地考虑反应进行问题。这类问题也常在化学计算中出现。)

篇2: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本文关键词:练习题,知识点,氧化,离子,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本文简介: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本文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失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概念转化:还原剂

氧化剂

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反应物

生成物

发生还原反应(反应)

具有氧化性(性质)

元素化合价降低

元素化合价升高

具有还原性(性质)

发生氧化反应(反应)

元素失电子

元素得电子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

同时发生

电子转移

变价相等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性,恰相反;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表示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ne-

2、双线桥法(了解):表示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之间得失电子情况。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ne-

e-

三、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一)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

(1)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

(2)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

(3)高价态金属阳离子:

(4)能电离出H+的物质:

(5)其他:

2、还原剂

(1)金属性较强的单质:

(2)某些非金属单质:

(3)变价金属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

(4)其他:单质S、Sn2+盐、浓盐酸、NH3等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常用判断方法(两种题型考法)

1、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1)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强调顺序)

(2)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指Fe2+)

如氧化性:

2、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单质的氧化性:

(2)离子的还原性:

3、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

4、通过化学反应判断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简记为:左>右。

5、通过相近的反应判断

如由,可得出氧化性:

6、有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卤素单质按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难,反应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则可得出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

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2F2+2H2O==4HF+O2↑

C.2AgNO3+Na2CO3==2NaNO3+Ag2CO3↓

2.下列变化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

A.Fe——→FeSO4

B.Cu(NO3)2——→Cu

C.P——→P2O5

D.NaCl——→AgCl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实现下列反应需加入氧化剂的是

[

]

A.HCl——→CaCl2

B.HCl——→H2

C.HCl——→Cl2

D.HCl——→CO2

5.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Mg变为MgO时化合价升高,因此Mg在该反应中应中作还原剂

B.KMnO4受热分解时,Mn元素化合价一方面升高一方面降低,因此反应中锰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C.凡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能造福于人类

6.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7.在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任一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一定是还原剂

8.下列粒子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Mg

B.

Zn2+

C.

Fe2+

D.HCl

9.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氧化剂的是(

)

A.

C+

H2O

=CO+

H2

B.2

H2O=

2

H2↑+

O2↑

C.

Na2O

+

H2O

=2NaOH

D.CuO+

H2=

Cu+

H2O

10、对C+CO2===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O2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D、按照方程式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4

11、已知反应CL2+H2O===HCL+HCLO,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L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2

C、按照方程式进行,氧化剂失电子1

mol

D、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2.

黑火药爆炸反应为:S+2KNO3+3C=K2S+3CO2↑+N2↑。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①C

②S

③K2S

④KNO3

⑤N2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3.在H2SO3+2

H2S=3

H2O+3S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1:2

D.3:2

14.M2O7x-离子和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M2O7x-+3S2-

+14H+

=2M3++3S↓+7H2O,则M2O7x-离子中M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6

15.已知:Ni+CuSO4=NiSO4+Cu

Cu+2AgNO3=Cu(NO3)2+2A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还原性:Ni>Cu>Ag

B.氧化性:Ni2+

>Cu2+

>Ag+

C.还原性:Ni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h.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i.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7.、离子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离子间能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

①SO42ˉ与Ba2+、Ca2+、Ag+等不能共存;

②CO32ˉ与Ba2+、Ca2+、Mg2+、Ag+、Cu2+、Zn2+等不能共存;

③S2ˉ与Cu2+、Pb2+、Fe2+、Hg2+、Ag+等不能共存;

④OHˉ与Mg2+、Al3+、Fe2+、Fe3+、Cu2+、Ag+、Zn2+等不能共存;

⑤AlO2ˉ与HCO3ˉ不能大量共存:AlO2ˉ+HCO3ˉ+H2O=Al(OH)3↓+CO32ˉ

(2)离子间能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ˉ、HCO3ˉ、SO32ˉ、HSO3ˉ、S2ˉ、HSˉ等不能共存;

(3)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

①H+与OHˉ、AlO2ˉ、SiO32ˉ、ClOˉ、Fˉ、PO43ˉ、HPO42ˉ、H2PO4ˉ、CH3COOˉ、C6H5Oˉ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OHˉ与H+、NH4+、HCO3ˉ、HSO3ˉ、HSˉ、H2PO4ˉ、HPO42ˉ等不能大量共存;

8.、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在酸性条件下

①NO3ˉ与Iˉ、Brˉ、Fe2+、S2ˉ、HSˉ、SO32ˉ、HSO3ˉ等不能共存;

②S2ˉ与SO32ˉ等不能共存;(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③MnO4ˉ与Iˉ、Brˉ、Clˉ、S2ˉ、HSˉ、SO32ˉ、HSO3ˉ、Fe2+等不能共存;

④ClOˉ与Fe2+、Iˉ、S2ˉ、HSˉ、SO32ˉ、HSO3ˉ等不能共存;

(2)Fe2+与S2ˉ、HSˉ、SO32ˉ、HSO3ˉ、Iˉ等不能共存;

9、离子间能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Fe3+与SCNˉ、C6H5Oˉ不能共存;

(2)Ag+与NH4+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10、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Al3+与AlO2ˉ、HCO3ˉ、CO32ˉ、HSˉ、S2ˉ、SO32ˉ、HSO3ˉ、SiO32ˉ、ClOˉ、C6H5Oˉ等不能共存;

(2)Fe3+与AlO2ˉ、HCO3ˉ、CO32ˉ、SiO32ˉ、ClOˉ等不能共存;

(3)NH4+与AlO2ˉ、SiO32ˉ等不能共存;

11.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

、SO32-

等,还有酸式根离子如:HCO3-

、HS-等

12.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有H+,弱碱阳离子如:Cu2+

、Fe3+

等,还有酸式根离子如:HCO3-

、HS-

13.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HCO3-

、HS-

14.有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Cu2+,Fe2+,Fe3+,MnO4-均是有色离子

二价和三价铁离子

MnO4-、是常见的强氧化性离子,它与S2-、SO32-等强还原性离子无论在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铜离子不能跟氢氧根等共存

15.铝离子与什么离子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碳酸根

16.偏铝酸根离子与什么离子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ALO2-不能和能水解产生H+的弱碱阳离子大量共存,否则会产生AL(OH)3沉淀。弱碱阳离子水解产生的酸性不足以溶解产生的AL(OH)3。H+

+

ALO2-

+H2O=AL(OH)3,ALO2不能和少量H+共存,大量可以,因为大量H+可以溶解AL(OH)3。

17.铁离子与什么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SCN-

三价铁离子会和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络合物

18.铁离子与什么离子因发生还原氧化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S2-、I-等等

Fe3+和S2-不能共存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铁离子有一定的氧化性,硫离子处于最低价态,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两者反应生成单质硫沉淀和亚铁离子

19.亚铁离子与什么离子因发生还原氧化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HNO3-

3Fe2++4H+

+NO3-=3Fe3++2H2O+NO,Fe2+被NO3-氧化成Fe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像8,9题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的更多的例子:强氧化性的:MnO4-,ClO-,Fe3+,MnO4(2-),CrO4-(重铬酸根离子),等等较强还原性的:Ag+,Fe2+,S2-,Cu2+,I-,等等,这些与上面的结合都会反应(两个铁结合的除外)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一般是:

20.溶液里的离子间能够反应,生成难溶、难电离、易挥发的物质时,不能大量共存。

21.弱碱的金属阳离子不能存在于强碱溶液中。如NH4+、Fe3+、Cu2+、Al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22.弱酸根的阴离子不能存于强酸溶液中,如碳酸根、醋酸根、硫离子、偏铝酸根、次氯酸根不能与氢离子大量共存。

23.弱酸的酸式酸根,既不能存在于强酸溶液中,也不能存在于强碱溶液中。如碳酸氢根、硫氢离子、亚硫酸氢根、磷酸氢根、磷酸二氢根等既不能与氢离子共存,也不能与氢氧根共存。

24.水解显酸性的离子与水解显碱性的离子一般不能大量共存,如三价铁离子、铝离子不能与偏铝酸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硫离子等阴离子大量共存。

25.两种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在强酸溶液中二价铁离子、硫离子、碘离子不能与高锰酸根、硝酸根等离子大量共存。

26.两种离子相遇生成稳定的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大量共存。

27.离子方程式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概念关键在理解,并不能说明实质。离子方程式有其书写规则,并不是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离子反应。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写离子方程式时由于醋酸是弱酸,应写分子式。)

意义:1.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

2.表示同一类型离子反应

28.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的强电解质应看其是否主要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例如,石灰水中的Ca(OH)2写离子符号,石灰乳中的Ca(OH)2用分子式表示。浓硫酸中由于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也书写化学式。浓硝酸、盐酸书写离子式。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看是否配平),还要看所得式子化学计量数是不是最简整数比,若不是,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29.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规律:1.依据四原则

(1)客观事实原则

如2Fe

+

6H+

====

2Fe3+

+

3H2↑,错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应为:Fe

+

2H+

====

Fe2+

+

H2↑。

(2)质量守恒原则

如Na

+

H20

====Na+

+

OH-

+

H2↑,错在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应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电荷守恒原则

如Fe3+

+

Cu

====

Fe2+

+

Cu2+,错在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

+

Cu

====2Fe2+

+

Cu2+。

(4)定组成原则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

+

SO4-

+

Ba2+

+

OH-

====

BaSO4↓

+

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定组成。应为:2H+

+

SO4-

+

Ba2+

+

2OH-

====BaSO4↓

+

2H2O。

2.看拆分正误

(1)能拆分的物质

如Ca(HCO3)2

+

2H+

====Ca2+

+

2CO2↑

+

2H2O,错在未将Ca(HCO3)2拆分成Ca2+

和HCO3-。应为:HCO3-

+

H+

====CO2↑

+

H2O。

可见:能拆分的物质一般为强酸(如盐酸HCl)、强碱(如氢氧化钠NaOH)、和大多数可溶性盐(氯化钠NaCl)等强电解质

(2)不能拆分的物质

如Cl2

+

H2O

?

2H+

+

Cl-

+

ClO-,错在将弱酸HClO改写成了H+

ClO-。应为:Cl2

+

H2O

====

H+

+

Cl-

+

HClo。

可见不可拆分的物质一般为弱酸(如氢硫酸H2S)、弱碱(如氢氧化镁Mg(OH)2、一水合氨NH3?H2O)、少数可溶性盐(如氯化亚汞HgCl2)、沉淀(CaCO3、AgCl、Cu(OH)2等)、气体(CO2、H2等)和水

3.分析量的关系

如把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HCO3-

+

Ca2+

+

OH-

====CaCO3↓

+

H2O,错在未考虑反应物中量的关系。应为:2HCO3-

+

Ca2+

+

2OH-

====

CaCO3↓

+

2H2O

+CO32-。

4.查看是否有忽略隐含反应

如将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H2O

+

SO2

+

Ca2+

+

2ClO-

====

CaSO3↓

+

2HClO,错在忽略了HClO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应为:

Ca2+

+

2ClO-

+

SO2

+

H2O

====

CaSO4↓

+

H+

+

Cl-

+

HClO。

30.易错分析:①所有氧化物过氧化物统一写化学式,初学者易忽略只有易溶且易电离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往往将许多不可溶的强电解质拆开,导致错误。这里必须清楚,像过氧化钠、氧化钠等活泼金属氧化物或过氧化物,虽然是易溶的电解质,但是不可拆。

②还有像碳酸氢钠,属于可溶的强电解质,但是有时(例如向饱和碳酸钠中通二氧化碳)也写作化学式,那就要看它主要是以固态物质形式存在,还是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③强酸的酸式盐如硫酸氢钠要拆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高中只有硫酸氢盐属此类);弱酸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则拆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磷酸、亚硫酸等的酸式盐皆属此类)。

④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氧化物、单质、沉淀、气体都不能拆。

31.

33种易误拆而不能拆的物质

BaSO4,BaCO3,CaCO3,MgCO3,Ag2CO3

FeS,CuS

Fe(OH)3,Cu(OH)2,Al(OH)3,Mg(OH)2

NH3·H2O

AgCl,AgBr,AgI

CH3COOH,HF,HClO,H2CO3,H2S,H2SO3

MnO2,CuO,Fe2O3,Al2O3,Na2O,Na2O2

HCO3-,HS-,HSO3-,H2PO4-,HPO4

2-

32.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a.一色--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b二性--溶液的酸,碱性:(1)在强酸性溶液中,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S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2)在强碱性溶液中,O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3)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c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1)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

AlO2-+HCO3-+H2O=Al(OH)3↓+CO32-;

(2)“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32-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NH4+与CH3COO-,CO32-,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了)。

d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1)复分解反应

如Ba2+与SO42-,NH4+与OH-,H+与CH3COO-等;

(2)氧化还原反应

如Fe3+与I-,NO3-(H+)与Fe2+,MnO4-(H+)与Br-等;

(3)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如Al3+与HCO3-,Al3+与AlO2-等;

(4)络合反应

如Fe3+与SCN-等。

33、a.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所以有的物质后面没有离子符号,只要反应方程式中出现离子就可以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称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b.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写、改、删、查

写: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改:把易溶解、易电离的物质改成离子

删:删去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关键记住:不可以改为离子的物质:

①难溶物(如BaSO4);②难电离物(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H2O);③气体(CO2、SO2);④单质(Fe、H2);⑤氧化物(Na2O、CuO

等)

c.一看清题目要求:选的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的答案及所反应的两种物质是相对量多少等。

二看反应能否写离子方程式:固体与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不是熔融态),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反应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三看拆分是否正确:①“强酸、强碱、易溶的盐”拆写成离子的形式,其他物质则仍写化学式。②酸式根离子只有HSO4—通常要写成SO42—+H+,其他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分。③微溶物的拆分:作为反应物且是澄清溶液拆成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写成化学式;作为生成物写成化学式(标“↓”)。

四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如铜片加入氯化铁溶液中:Fe3++Cu=Cu2++Fe2+,钠加入水中:Na+H2O=Na++2OH—+H2↑两者均有电荷不相等问题,后者还有原子个数不等的问题。

五看反应物、生成物的配比是否合理: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SO42—+Ba2++OH—=BaSO4↓+H2O,方程式中Ba2+与OH—的比例不符合化学式中的配比。

六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如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写成SO42—+Ba2+=BaSO4↓,反应物中漏了Cu2+与2OH—,产物中少了Cu(OH)2。

七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如:“少量”“过量”“足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方程式的影响。

①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需注意题给的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正确确定产物的形式。如Ca(OH)2溶液通入CO2等。

②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遵循“以少定多”的原则(足量物质的阴、阳离子个数的配比要跟该物质的化学式相同,不足物质则不一定)。如NaHSO4溶液与少量Ba(HCO3)2溶液反应时:Ba2++2HCO3—+2H++SO42—=CO2↑+2H2O+BaSO4↓。

③与氧化还原能力相关的离子反应:遵守“先后规律”(氧化剂总是先把还原性强的还原剂氧化,还原剂也是类似的),如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氯气先将还原性强的Fe2+氧化,若氯气有剩余,再将Br—氧化:Cl2+2Fe2+=2Cl—+2Fe3+(少量氯气);3Cl2+4Br—+2Fe2+=6Cl—+2Fe3++2Br2(足量氯气)。

八看产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与稀硝酸反应:Fe+2H+=Fe2++H2↑是不符合反应事实。

篇3:生物氧化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

生物氧化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 本文关键词:生物化学,氧化,第三版,生物,笔记

生物氧化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 本文简介:第十二章生物氧化第一节呼吸链一、定义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再氧化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过程。其中的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粒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

生物氧化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 本文内容:

第十二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呼吸链

一、定义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再氧化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过程。其中的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粒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整个过程称为氧化呼吸链或呼吸代谢。

在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中,一分子葡萄糖共生成10个NADH和2个FADH2,其标准生成自由能是613千卡,而在燃烧时可放出686千卡热量,即90%贮存在还原型辅酶中。呼吸链使这些能量逐步释放,有利于形成ATP和维持跨膜电势。

原核细胞的呼吸链位于质膜上,真核细胞则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二、构成

呼吸链包含15种以上组分,主要由4种酶复合体和2种可移动电子载体构成。其中复合体Ⅰ、Ⅱ、Ⅲ、Ⅳ、辅酶Q和细胞色素C的数量比为1:2:3:7:63:9。

1.复合体Ⅰ

即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由NADH脱氢酶(一种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硫中心)组成。它从NADH得到两个电子,经铁硫蛋白传递给辅酶Q。铁硫蛋白含有非血红素铁和酸不稳定硫,其铁与肽类半胱氨酸的硫原子配位结合。铁的价态变化使电子从FMNH2转移到辅酶Q。

2.复合体Ⅱ

由琥珀酸脱氢酶(一种以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种铁硫蛋白组成,将从琥珀酸得到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

3.辅酶Q

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氧化还原载体,可在膜中迅速移动。它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可接受各种黄素酶类脱下的氢。

复合体Ⅲ

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是细胞色素和铁硫蛋白的复合体,把来自辅酶Q的电子,依次传递给结合在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类

都以血红素为辅基,红色或褐色。将电子从辅酶Q传递到氧。根据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a,b,c。呼吸链中至少有5种:b、c1、c、a、a3(按电子传递顺序)。细胞色素a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最后一个载体,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从a传递到a3的是两个铜原子,有价态变化。

复合体IV: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将电子传递给氧。

三、抑制剂

1.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阻断电子从NADH到辅酶Q的传递。鱼藤酮是极毒的植物物质,可作杀虫剂。

2.抗霉素A:从链霉素分离出的抗生素,抑制从细胞色素b到c1的传递。

3.氰化物、叠氮化物、CO、H2S等,阻断由细胞色素aa3到氧的传递。

第二节

氧化磷酸化

一、定义

与生物氧化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其作用是利用生物氧化放出的能量合成ATP:

NADH+H++3ADP+3Pi+1/2

O

2=NAD++4H2O+3ATP

其中NADH放能52.7千卡,ATP吸能21.9千卡,占42%。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不同,前者ATP的形成与电子传递偶联,后者与磷酸基团转移偶联,即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上,形成ATP。

二、P/O比**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NADH的P/O比为3,ATP是在3个不连续的部位生成的:第一个部位是在NADH和辅酶Q之间(NADH脱氢酶);第二个在辅酶Q和细胞色素C之间(细胞色素C还原酶);第三个在细胞色素a和氧之间(细胞色素c氧化酶)。

三、偶联的调控

(一)呼吸控制

电子传递与ATP形成在正常细胞内总是相偶联的,二者缺一不可。ATP与ADP浓度之比对电子传递速度和还原型辅酶的积累与氧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ADP作为关键物质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称为呼吸控制。呼吸控制值是有ADP时氧的利用速度与没有时的速度之比。完整线粒体呼吸控制值在10以上,损伤或衰老线粒体可为1,即失去偶联,没有磷酸化。

根据线粒体用氧情况,可将呼吸功能分为5种状态。状态3和4的转变也使线粒体的结构发生变化。缺乏ADP时线粒体基质充满,称为常态;呼吸加速时,基质压缩50%,内膜和嵴的折叠更加紧密曲折,称为紧缩态。

(二)解偶联和抑制

根据化学因素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方式,可分为三类: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和离子载体抑制剂。

1.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分离,只抑制后者,不抑制前者。电子传递失去控制,产生的自由能变成热能,能量得不到储存。解偶联剂对底物水平磷酸化无影响。代表如2,4-二硝基苯酚(DNP),可将质子带入膜内,破坏H+跨膜梯度的形成,又称质子载体。

2.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直接干扰ATP的形成,因偶联而抑制电子传递。如加入解偶联剂,可解除对利用氧的抑制。代表使寡霉素。

3.离子载体抑制剂:脂溶性,可运载除质子外的一价阳离子过膜。如缬氨霉素(K+)、短杆菌肽等。

四、偶联机制

目前有三种假说:化学偶联假说、结构偶假说和化学渗透假说,都不够理想。

1.化学偶联假说:认为偶联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形成一个高能共价中间物。它在电子传递中形成,又裂解将其能量供给ATP形成。无证据支持。

2.构象偶联假说:电子传递使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组分发生构象变化而形成一种高能形式,然后将能量传递给FoF1ATP酶分子,酶复原时形成ATP。

3.化学渗透假说:电子传递使质子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膜外液体中,形成一个跨膜H离子梯度,其渗透能促使ATP形成。H离子再顺梯度通过ATP合成酶分子中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放能合成ATP。该假说得到一些事实支持,如线粒体电子传递形成的电子流能从线粒体内膜逐出H离子。

FoF1ATP酶即ATP合成酶,由Fo和F1两部分构成,后者是线粒体内膜表面的球状体,能合成ATP;前者是连接F1的柄,起质子通道作用,可调节质子流,从而控制ATP的合成。

五、其他

电子传递还可用于产热,如褐色脂肪组织,含大量线粒体,其内膜由特殊H离子通道,可产热。质子梯度还可将钙离子从细胞质运到线粒体内部。需氧细菌和叶绿体也有类似的电子传递链。

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

-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的电子受体分子氧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

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notic

theory):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ADP和ATP和Pi形成ATP的能量。

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Eg2,4-二硝基苯酚。

P/O比(P/O

rati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成ADP的摩尔数。电子从NADH

传递给O2时,P/O=3,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2。

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自由能大幅度减少和化合物。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磷酸化合成ATP的化合物。

74

    以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错误总结》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