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1409 本文关键词:机械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机械学院
2012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1409 本文简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学科群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机械工程(080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材料科学与工程(0
2012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1409 本文内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学科群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机械工程(08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二、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领域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以及领军、领导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培养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
先进制造原理与方法
2.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
现代机电液系统的综合设计、仿真与控制技术
2.
工业网络、信息识别、处理与无损检测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
现代机构学及仿生机器人技术
2.
机械系统设计及综合优化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
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技术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3.
制造系统及企业信息化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
1.
板料精密成形技术及装备
2.
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理论及技术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1.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
2.
航空宇航先进焊接技术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群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将采用以某一级学科为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所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订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并指导其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群直博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其它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的政策。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管理为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出国、出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一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组织的公派留学项目,包括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及赴境外攻读博士学位项目。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群对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方面。本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大部分构成。
博士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下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学术
交流
学术
报告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4
≥7
≥2
≥0
1
1
1
总学分
≥16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专业
实践
学术
交流
学术
报告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5
≥22
≥4
≥4
≥3
1
1
1
总学分
≥41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
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环节)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
(1)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
(2)
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
跨学科课:需要跨一级学科选课。
(4)
必修环节:专业实践(适用于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活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学位选修课(环节)
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本科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
课程设置(见附表)
博士研究生课程(环节)分为: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学位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环节。
4.
学分要求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和普通博士学位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制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并参加考核。凡已选课程而无成绩者,不允许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根据个性化培养的需要,直博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学分或一级学科理论课学分可替代一门专业课学分。
附表1为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附表2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群的培养方案,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
专业实践
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
学术交流
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专题报告及讨论,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2次,鼓励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及《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
学术报告
学分规定的学术报告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选听本学科及跨学科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总结报告和《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活动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5.
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应至少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50篇,其中至少精读外文文献25篇,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或与本学科交叉领域。强调研究的前沿性;鼓励开展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的研究;鼓励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进行筛选淘汰。根据论文选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考查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查主要是对学习满3年(直博4年)后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和奖学金资助资格进行认定。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执行。
八、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执行。
九、终止培养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执行。
附表1: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101
马克思主义理论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1门
001122
日语一外(博)
60
2
001123
俄语一外(博)
60
2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基础
及学科
理论课
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至少必修
1门
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
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001209
泛函分析
48
3
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
32
2
001216
小波分析
32
2
001225
并行计算
32
2
071315
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7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7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
必修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2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13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04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05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能力必修学分合计
3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16
备注: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其极端最低必修学分允许设为0。
附表2: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1门
001122
日语一外(博)
60
2
001123
俄语一外(博)
60
2
001900
人文(或科技)专题课
16
1
必修1门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5
基础
理论课
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必修
至少2门
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
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001209
泛函分析
48
3
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
32
2
001216
小波分析
32
2
001225
并行计算
32
2
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6
一级学科理论课
071322
固体力学
32
2
≥6
071323
流体力学
32
2
071324
生物力学
32
2
071325
材料物理
32
2
071301
机械系统动力学
32
2
071326
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32
2
071302
离散数学
32
2
071303
模糊数学与模糊规划
32
2
071304
软件技术基础
32
2
071305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32
2
071306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
48
3
071307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32
2
071308
有限元方法
32
2
071309
计算机图形学
32
2
071310
现代机电控制
32
2
071311
计算机控制技术
32
2
071312
现代制造技术与系统
32
2
071313
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071314
现代机械优化设计
32
2
071315
机械振动学
32
2
071316
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
32
2
071317
切削加工原理及表面完整性
32
2
071318
热制造学基础
32
2
071319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
32
2
071321
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7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10
专业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6
071501
现代加工技术
32
2
071502
先进数控技术与装备
32
2
071503
曲面数字加工技术及理论
32
2
071504
机电系统建模辨识与控制
32
2
071505
加工过程监控与传感器技术
32
2
071506
精密测量技术
32
2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071507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32
2
071508
嵌入式功率系统的集成设计
32
2
071509
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32
2
071510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32
2
071511
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
32
2
071512
工程数字图像处理
32
2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
071513
产品设计与虚拟样机
32
2
071514
机器人学
32
2
071515
高等机械原理
32
2
071516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071517
科学计算可视化
32
2
071518
机器人的现代数学基础
32
2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方向
071519
产品建模技术
32
2
071520
生产运作与管理
32
2
071521
智能优化计算
32
2
071522
现代质量工程学
32
2
071523
数字化制造的产品几何定义规范
32
2
071524
产品开发管理
32
2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方向
071525
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32
2
071526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32
2
071527
飞机数字化制造工程
32
2
071528
板料塑性成形理论及工程解析
32
2
071529
弹塑性稳定理论
32
2
071530
塑性成形数值仿真技术
32
2
材料加工工程方向
071531
先进焊接技术
32
2
071532
焊接自动化技术
32
2
071533
焊接力学与结构完整性
32
2
071534
激光加工技术
32
2
071535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技术
32
2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
071536
海洋工程概论
32
2
071537
现代造船技术
32
2
071533
焊接力学与结构完整性
32
2
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
≥6
任选至少3门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
必修
至少2门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31
综合实践
环节
071701
单片机系统实验
16
1
专业实验(实践)
必修3门
CAD实验(校)
16
1
071702
实时嵌入式系统实验
16
1
071705
数控加工与测量实验
16
1
071708
精密成形工艺实验
16
1
071709
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实验
16
1
071706
加工动力学特性测试与仿真实验
16
1
071704
制造系统仿真实验
16
1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04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05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能力必修学分合计
≥6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41
备注:
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其极端最低必修学分允许设为0。
10
篇2:中央民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硕士生,教育学,培养,方案,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中央民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学术应用复合型)一、专业简介高等教育学是学校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发展比较成熟、科研成果较为丰硕、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二级学科。本专业特色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民族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跨文化的独特视角,既关注国内外教育学科新进展,又对民
中央民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术应用复合型)
一、专业简介
高等教育学是学校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发展比较成熟、科研成果较为丰硕、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二级学科。本专业特色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民族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跨文化的独特视角,既关注国内外教育学科新进展,又对民族文化传统传承方式、民族院校发展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田野研究和理论探讨。与国内同领域研究相比,本专业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系统掌握教育学、管理学、民族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既能研究普通教育问题,又能解决民族教育(学校与非学校教育)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目标:培养能胜任高质量的教学、科研、管理、项目策划、成人培训等专业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
民族高等教育
2.
高等教育管理
3.高等教育与民族地区发展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下的研究型学习与讨论为主,完善课程设置,兼顾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理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探究兴趣;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硕士生自学和思考为基础,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术汇报和学术论文为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导师的有关科研课题,学习与研究结合,注重在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宽广胸怀、国际视野、品德高尚、一专多能的全面素质。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八、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外国语
(2)学位核心课程
《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哲学》
《高等教育学》
《中国高等教育史》
《外国高等教育史》
《民族高等教育概论》
2.选修课程
(1)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
《外语口语与听力》
《外语阅读与写作》
(2)专业选修课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课程与教学研究专题》
《现代培训理论》
《高等教育名著选读》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3.其它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实践调查
4.补修课程
《教育原理》
《普通心理学》
(跨学科、同等学力考取者须修读至少2门以上本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九、必读书目
1.《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3.《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克拉克?克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4.《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责任社》.德里克?博克.浙江教育出版
.2001年.
5.《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6.《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7.《高等教育系统》
伯顿?克拉克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
8.《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弗兰斯?范富格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9.《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约翰?范德格拉夫.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现代大学论》.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大学的使命》.奥尔特加?加赛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12.《大学之理念》.卡尔?雅斯贝尔斯.上海市及出版集团2007年.
13.《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菲利普?阿特巴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阿什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15.《大学运行模式》.罗伯特?伯恩鲍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
《21世纪的大学》
詹姆斯?杜德斯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马尔科姆?泰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乔治?凯勒.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迈克尔?夏托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学术领导力》.罗伯特?伯恩鲍姆伯恩鲍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1.《增进知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1900—1940)》.罗杰?L?盖格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2.《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G?欧文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3.《新编高等教育学》.潘懋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4.《高等教育学》
潘懋元,王伟廉.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25.《高等教育学(修订版)》.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6.《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王翼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27.《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陈学飞.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8.《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陈学飞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29.《中国高等教育史》.熊明安.重庆出版社.1988年.
30.《中国高等教育史》.郑登云、余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31.《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32.《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潘懋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3.《外国高等教育史》.黄福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4.《比较高等教育》.薛天祥,符娟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35.《比较高等教育概论》.杨汉清.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36.《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叶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7.《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38.《高等教育管理学》薛天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9.《教育政策学》.袁振国.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40.《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4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43.《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4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45.《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
S?E佛罗斯特.华夏出版社.1987年.
46.《教育哲学通论》.黄济.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47.《管理思想演变》.丹尼尔?A?雷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8.《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49.《民族教育学通论》.哈经雄、滕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0.《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王军.民族出版社.2002年.
51.《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哈经雄.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
52.《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学》.曲木铁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
53.《种族与族类》.约翰?雷克斯著.顾骏译.桂冠出版社.1991年.
54.《族群、文化与教育》.滕星.民族出版社.2002年.
55.《文化模式》.(美)本尼迪克特
.三联书店.1992年.
篇3:学科教学(英语)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20XX版
学科教学(英语)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2013版 本文关键词:英语,硕士学位,学科教学,培养,在职攻读
学科教学(英语)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2013版 本文简介:学科教学(英语)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8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高水平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与教研员。具体要求如下:(一)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二)具备英语教育和教学
学科教学(英语)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2013版 本文内容:
学科教学(英语)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高水平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与教研员。
具体要求如下:
(一)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二)具备英语教育和教学研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修养。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在英语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开阔的视野、富有创新的精神、勤于钻研的能力,能承担教学业务骨干的重任。
(三)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语学术论著。
(四)能用中、英文撰写学术论文与开展学术交流。
(五)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为2.5~4年,至少必须修满34个学分。
三、招生对象
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领域英语教学、教研工作经历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教研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必须经过所在学校的推荐。
四、培养方式
采用以课程学习为主,以讲授、自学、课堂讨论、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微格教学、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等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为辅的培养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员自学,加强咨询辅导;倡导立足英语教学实践开展英语教学研究。
五、课程设置
详见本专业课程计划表。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必须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和管理实践,必须参加一线工作。教育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以“合格”为通过。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完成两篇实践调查报告。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际中的重点问题为主。论文长度要求在10,000词以上(英文)或25,000字以上(中文)。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且具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方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八、专业必修课课程说明
1.英语教学论
(Studie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在深入理解英语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实践能力,使学员能够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学员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其能在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从有效教学到专家型教学的跨越。
2.英语教学研究统计方法
(Statistics
in
ELT
Studies):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英语教学研究的特点,通过统计方法的应用解决其数据处理问题。通过课程学习,要求选课研究生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熟悉其在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能阅读理解英语教学定量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报告,能在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中运用统计手段,能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图表制作,
能在英语教学研究中撰写定量研究型的调查报告与实验报告。
3.外语教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外语教学方面的课题设计与研究。通过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外语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课题研究,能对外语教学方面的定性研究报告与定量研究报告进行评述,能进行涉及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的设计与实施,能撰写外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定性研究报告与定量研究报告。
4.外语测试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外语测试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使学员能够在外语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可信的测试与评价。在教学中着重介绍外语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论,从而使学员能够和在教学实际中针对各方面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恰当的测试,使之成为有效的评估手段,进而能将测试结果运用于外语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
九、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必读书目
[1]
Dornyei,Zoltan.
2007.
Research
Metho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Qualitative,and
Mixed
Methodolog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Long,Michael
H.
and
Catherine
J.
Doughty.
(eds.).
2009.
The
Handbook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Wiley-Blackwell.
[3]
Slade,C.
1997.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Reports
and
Theses.
10th
ed.
Houghton
Mifflin.
(《如何写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二)选读书目
[1]
Allwright,Dick
and
Judith
Hanks.
2009.
The
Developing
Language
Learner:
An
Introduction
to
Exploratory
Practice.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
Cook,Vivian
(ed.).
2009.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ondon:
Continuum.
[3]
Fleming,Michael
and
David
Stevens.
2004.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2nd
ed.
London:
David
Fulton.
[4]
Lems,Kristin,Leah
D.
Miller
and
Tenena
M.
Soro.
2010.
Teaching
Reading
to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sights
from
Linguistic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三)期刊
[1]
ELT
Journal
[2]
中小学外语教学
[3]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学科教学(英语)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
学分
学时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程
公共课
0451082101
学术论文写作
1
3
54
考试
6学分
1034502171
政治理论(含专业讲座)
1
3
54
考试
学科平台课
1034502172
教育学原理
1
3
54
考试
12学分
103450217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
3
54
考试
103450217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
3
54
考试
1034502175
教育心理学
1
3
54
考试
专业必修课
0451082301
英语教学论
1
3
54
考试
12学分
0451082302
英语教学研究统计方法
1
3
54
考试
0451082303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
2
3
54
考试
0451082304
外语测试
2
3
54
考试
非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
课
0451082501
语言学习理论
3
2
36
考查
2学分
选修一门
0451082502
教学行为研究
3
2
36
考查
0451082503
教材设计与分析
3
2
36
考查
0451082504
阅读教学理论与应用
3
2
36
考查
0451082506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3
2
36
考查
0451082507
英美文学作品欣赏
3
2
36
考查
拓展
课程
0451082701
英语课例设计与分析
3
2
36
考查
2学分
选修一门
0451082702
英语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应用
3
2
36
考查
0451082703
英语口语教学探究
3
2
36
考查
0451082704
英语说课与评课
3
2
36
考查
总学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