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观潮课文读书笔记_观潮读书笔记

篇一:《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 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观潮》教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前学情

1、 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合作搜集钱塘江的大潮的文章或者图片,互相交流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 读读P5页的“资料袋”,了解钱塘江的秋潮。

3、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课文,补充暑假的预习本(含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

4、教师:PPT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

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 1 课时_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5分钟)读第一组课文的导语,问学生:这个单元是一组关于什么内容的文章?自然奇观。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ppT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广州有好几千里。如果说广州的白云山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查字典)理解“观”----“奇观”——“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1、理解“观”“奇观”“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词语教学)

2、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5分)1/ 交流预习情况:多音字“号”,“薄”,“称”;难写的生字:笼罩,蒙,昂

2、 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3、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板书:天下奇观 (景象)号,称,薄 总写潮的壮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笼,罩,蒙,昂 (1) (2) (3-4) (5)重视预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重写第3、4段;初步介绍写作方法(不仅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

三、读通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20分)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A、(据说;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江边(文中的第一幅图);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B、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写声音)

C、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写形状和声音)

D、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号,恢复

2、边听边读(悠悠课堂,情景动画)课文读流利,读顺畅

理解并且积累重点词语

板书设计1. 观 潮

天下奇观 (景象) (看)

号,称,薄 总写潮的壮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笼,罩,蒙,昂 (1) (2) (3-4) (5)

作业布置1、 参考第17页,家听课文中的四字词语。(2号课文本)

2、 熟读第1课,背诵第3、4段。

3、 字贴第1课。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听读词语课堂练习本,两组词语,当堂检查,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写,两组词语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次性听多个词语,听一遍。)

1、 表声音: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 表形状: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漫天卷地复习巩固,积累词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分类词语盘点

二、研读3、4段,突破重点1、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2)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两个视频)

2.领悟表达方式。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熟读背诵。

再读从大潮来时到潮头西去这一部分,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1、想像说话,创意表达

2、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指导朗读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三、创设情境,运用语句;小训练1、《黄》第七题,当堂讲评。

2、老师说词义,学生说成语(口头练习);填空。ppt读写结合,运用词语

板书设计

1.观潮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潮来时 天下奇观 ! 山崩地裂 一堵水墙 作业布置1、 认真完成《黄》第1课。

2、 摘抄默写第3、4段和自己喜欢的其他句子,写写体会。(读书笔记本)

3、 结合第9页资料袋的内容和图片预习熟读第二课。查找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

料。

篇二:观潮

1、 观潮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钱塘江的的神奇壮观.。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钱塘江大潮图片,激发兴趣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生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交流展示自学情况:读文、质疑(若释词(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多音字:风号浪吼

3.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惊心动魄,让你感到惊奇的景象?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二)小组交流。(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三)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

(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四、阅读欣赏

1、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领悟表达方式。

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积累: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1)自己喜欢的句子

(2)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五、拓展练习

推荐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七、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八、作业:

1.抄写生字

2.阅读《丛书》中文章《天下第一潮》

篇三:观潮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按照初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交流展示自学情况:读文、识字、释词、质疑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可结合识字、释词环节,随机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如:“罩、昂、贯、蒙”等字。 多音字:风号浪吼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

(二)、文中关键的词(句、段)

关键段落:第二、三段

关键词语:“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 “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三)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1、让学生读书思考: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读思之前,先让生理解“奇”的意思)

2、生充分读书思考批注后交流。

指名读出相关语段,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概括,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四、阅读欣赏

1、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领悟表达方式。

(1)“衬托”手法: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

(2)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积累: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1)自己喜欢的句子

(2)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五、拓展练习

推荐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