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体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体会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尹建莉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习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