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读《课堂密码》有感:数学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堂

  读《课堂密码》有感:数学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堂

  “向课堂3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由此诞生的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也成为一个时髦的课题,在中小学广为流传。可是,尽管我们向课堂35分钟要了这么多年的效率,有效教学也被大家研究的这么多年,但是除了积累大量课堂教学技巧之外,对于决定课堂效率的要素反倒无人问津,从而让教师经常陷入对角桥却无成绩或有成绩却无技巧的尴尬之境。其实课堂效率的实质,是教学与学习的协同共进,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q2009nian的12月份,我对课堂低效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照成课堂低效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低效---缘于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更注重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国的一些数学特级教师把焦点放在了源头上——编教材。例如:人教版的,苏教版的,浙教版的等等。我们学校结合实际选择了张天笑、朱乐平老师编著的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新思维数学》。这套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题型多样化,设计巧妙,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人教版的教材上,注重用竖式计算的笔算方法,但是在这套教材上,它除了用竖式笔算之外,出现了更为巧妙的方法。如345×9方法1、300×9+40×9+5×9。方法2、340×9+5×9。方法3、305×9+40×9。方法4、345×10—345×1。这些方法不仅出现在教材上,而且在课堂作业本上也相应出现了配套的练习,如:作业本第17页,28×7=140+□   317×3= 900+□      169×4=□+36    27×8=□×56   512×5=□=60    463×3=1224+□。这样的题型设计丰富了学生思维,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跳跃性,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对于班级里面数学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这无非是雪上加霜,他们的思维总是跟不上教材的步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学习数学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低效——缘于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是教学评价中的主要归因对象。对造成课堂低效状况子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下面两个方面是以下教师迫切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1、教师对理念的简单化操作。理念作为一种向导,自有其一种积极的价值追求。但是有些教师在学习时,没有联系实际,未能洞察理念所描述的字面背后实质性的东西,常常断章取义,或依样画葫芦盲目跟风。如新课程倡导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些固然有它们自身的价值体现,但是也并非是每堂课每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有这些过程。

  2、教师盲目的担心。由于《新思维数学》这套教材本身的因素,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担心害怕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提到过新数学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题型丰富度多彩,变化多端,往往需要学生从1跳到3甚至4,如《新思维数学》三年级上策第一单元里面的应用题,教材主要是安排了“想求一个数的几倍,在求两个数的和或差”这样的两部计算应用题,但是在简单地教学了这个类型之后,在练一练中,它不仅安排了这类题型的巩固练习,还出现了一下几种类型的应用题:(1)和倍问题的逆向题,即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两个数的和,分别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2)已知一个数A,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多即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和(或差)。(3)、差倍问题。如A+B=80  A—B=40,求A、B各是多少。这样的安排,在《新思维数学》的教材中式很平常的意见是,但是反之,这样的练一练的设计,对我们不禁要问事为了让学生巩固练习呢还是让我们继续教学新的内容。面对教材这样的安排,我们教师难免会担心我们的教学时间不够,既不想浪费实际那,有像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唯一的办法就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一一分析解答,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思考的能力、学习的兴趣都越来越低了。

  三、低效——缘于家长。

  现在的家长,贪心要求高。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以便将来有个什么一技之长,又希望孩子在学科成绩上也遥遥领先。为了达到家长的这些预期的目标,他们给孩子的课余时间都排的满满的,弹钢琴,吹沙克斯,下围棋,读英语,学奥数。孩子们就像赶集似地,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辅导机构之间。

  除了上补习班,他们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而有些老师根本不去体会孩子的艰辛,也不去理会学校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这样一来,学生很少有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做做自己喜欢的事,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到野外休息放松。久而久之,他们的身体和思维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也难怪孩子上课迷迷糊糊的,提不起精神。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