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出自谁的那首诗?

宋朝程颢的〈秋月〉诗中有「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赏析】 诗题为“秋月”,实是写秋月笼罩下的一条山溪。通过描写碧山、清溪、红叶、白云,色彩丰富艳丽,画出了一幅深秋中的风景画。但作者特别强调它的远离人世,并着意渲染它的幽静、自在和一尘不染,喻指诗人心无芥蒂,光明磊落的思想境界。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出自谁的那首诗

宋朝程颢的〈秋月〉诗中有「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赏析】
诗题为“秋月”,实是写秋月笼罩下的一条山溪。通过描写碧山、清溪、红叶、白云,色彩丰富艳丽,画出了一幅深秋中的风景画。但作者特别强调它的远离人世,并着意渲染它的幽静、自在和一尘不染,喻指诗人心无芥蒂,光明磊落的思想境界。

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翻译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创作背景

据《朱文公集》,这首诗为朱熹所作。《千家诗》将作者误题为程颢,当改正。根据题意,当知此诗作于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

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秋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翻译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注释

镜水:平静明净的水。唐李肇《唐国史补》

卷下:“凡造物南水土,故江东官纱绫、官纸者,镜水之故也。”

小娘:此指采莲的少女。

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妆扮得十分美丽的少女面庞。

寒浪:寒凉的水波。

思惟:思量,思念。《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鉴赏

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创作背景

清晨,采莲时候,采莲少女红润的粉面,影照在清冷明彻的镜水之上,词人有感而作。

鉴赏二

此词抒写少女月夜采莲的惆怅。头两句八字缀时间景物:秋水,秋夜,秋月,水平如镜,月光如雪,构成了一幅秋夜月色雪景图。与此同时采莲常常蕴含着男女情爱意旨的表达,南朝乐府民歌《两洲曲》中即云:“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女子爱恋情郎的心清澈如水、热情似火,显得格外纯真、赤诚。另如晚唐皇甫松的《采莲子》词:“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被岸上的英俊少年迷住了,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她下意识地抛出一颗莲子、一颗少女初恋的心。所以,这里的采莲活动也隐含着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作品善于捕捉采莲女子一瞬间的情感:她面对自己映在水光之中的娇颜,顿生孤寂与惆怅,“红粉”与“寒浪”的映照,“惆怅”心情的揭示,“思惟”意念的抒发,都令这清雅的荷塘月夜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感伤色彩。而她面对寒浪,心感惆怅。为甚?“正思维”,思维什么?词人不回答,留给读者驰骋想象的余地,言尽而意未尽。

这首词写的很精练,紧抓采莲女月夜伫立凝思这一意象,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层层递进,把少女那种孤寂、苦闷、惆怅的心境展露无遗。短短二十三字,就把情景融与一体,可见其卓绝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TAG标签: 全诗秋月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