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武士道作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武器,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可谓面目狰狞,臭名昭著。
不过,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有其独特的意义,从一开始就不是魔鬼的信条。事实上,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武士阶级的伦理准则和生存哲学。了解日本文化,是绕不开武士道和武士文化的。
1954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古装动作片《七武士》,是对历史上武士精神和武士阶层生存状态的回顾。
《七武士》讲述了走投无路的农民雇用七名流浪武士,带领和训练一个村子里的农民与土匪作战,最终歼灭土匪的故事。可以说,这七位武士体现了日本人对武士美德的所有幻想,也预示着日本社会武士道必然消亡的现实依据。
《七武士》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获得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那么,黑泽明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武士的什么?
看来是武士赢了,但赢家终究是农民
在中世纪的日本山区,活跃着一个40多人的土匪团伙。他们定期下山抢劫村里的农民粮食。
村里的农民走投无路,终于决定与盗贼决一死战。但是他们是怎么打土匪的呢?他们没有武器,无法战斗。
村里最年长的老爹劝大家,可以雇佣武士来对付盗贼。
于是,村代表进城寻找那些死不悔改的勇士。然而,他们能提供的奖励,也只是一日三餐的白米饭。这样的酬劳,让不少武者都不屑一顾。
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热情的岛田官兵卫。阚炳伟出场时,为救孩子乔装成和尚,一刀杀死了劫持人质的窃贼。他虽然身经百战,但并没有获得地位和财富,如今成了浪人。接到农夫的求情后,他本无意接受,但出于同情,还是答应了。
他估计至少需要七名武者。于是他帮助农户招募了九藏、五郎兵卫、七郎寺、平八、他的徒弟胜四郎和被怀疑是武士的菊千代被迫加入,一共召集了七个人来肩负重任。保卫村庄的任务。
岛田官兵卫是球队的核心。他利用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结合村里的地形,精心设置工事,训练村民作战,使用锋利的竹竿作为武器。由于他指挥得当,他竟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集中优势兵力,将土匪一一包围歼灭。
七武士中有四人也在战斗中阵亡,其中九藏武功最为精湛,最能体现武士道精神,只剩下岛田官兵卫、胜四郎和七郎寺。
最后一幕,他们三人看着村民们归于平静,幸福地耕种,独自离开。阚炳伟感慨地说:“胜利的不是我们七武士黑泽明,而是农民。”
官兵卫的哀叹,也是黑泽明对日本武士道传统没落和消失的哀叹。
先有武士,后有武士道
从文献资料来看,最早明确说明“武士道”的书籍是江户时代山本浅野口述的《野印文书》(1716年成书)。此书被认为是武士道的精神源泉,据说其在日本的地位不亚于中国的“四书五经”。
明治维新后,新渡户稻佐于1899年出版了《武士道》一书,对武士道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在他看来,一个武士应该具备“克己”、“义”、“勇”、“仁”、“礼”、“诚”、“荣”、“忠”、“己”等精神。 -否认”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战士可以维护其荣誉。
对于一个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承担和履行责任,而死亡只是履行责任的一种手段。如果不完成职责规定的事情,那比死还可怕。
认为切腹是武士道歉的唯一方式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一个武士因害怕犯罪而逃跑,或者当他忠诚的君主或国家灭亡时害怕死亡,他就会成为“浪人”。我们知道日本浪人在侵华时期扮演着先遣队的角色。
当然,从事情的发展来看,肯定是先有武士,后有武士道。那么武士在历史上是如何存在的呢?
也与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有关。
武士最早出现于公元 9 世纪。原本是庄园的一种私人武装。农民拿起一把刀,训练成为武士。后来,武士逐渐发展成为职业军人。
彻底断绝武士与农民关系的是丰臣秀吉。1586年,丰臣秀吉完成日本统一大业,成为关白;两年后的1588年,丰臣秀吉颁布了《持刀令》(《持刀令》),没收农民的武器,规定只有武士才有佩剑特权。
《七武士》的故事发生在1587年,从电影观兵卫说菊千代的家谱是伪造的,就可以推导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就是说,故事的背景是初立天下,盗匪横行,勇士流亡的年代。
这个时候,武士与其他三个阶级,即农民、工人、商人之间,已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后三类是“平民”,而武士则不是。武士的军刀不仅是装饰品,而且是他们特权和阶级的标志。他们有权对平民百姓使用军刀。这是德川时代以前的传统。德川家康颁布的法令规定:“对武士无礼,或对平民不敬上级者,可立即处死。” 这无非是对旧习惯的确认。(《菊与剑》)
因此,影片中的村民们对武士的到来充满了恐惧。村民们还袭击并杀死了单身武士,导致七名武士“悲痛兔死狐狸”。
武士不能再是农民、工匠、商人,甚至最低等的武士也不能合法从事生产。他成了寄生阶级的一员,每年从农民的税收中抽取一年一度的贡米作为薪水。大名将没收的粮食按份分配给每个武士家臣。武士不用考虑生计来源,他已经完全依赖领主了。(《菊与剑》)
有这样的阶级差距,战士和农民之间就没有“鱼水之情”。三位武士终于离开了,没有人向农民们道别。在他们眼里,或许武士和土匪才是值得警惕的“其他人”。
日本武士在中世纪就是这样的存在。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才能理解《七武士》中农民对武士的态度,以及阚炳伟最后的领悟:这些狡猾的农民才是大赢家!
最后的武士:武士道的衰落与复兴
进入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士阶级的存在失去了根基,退出了历史舞台。美国电影《最后的武士》反映了日本武士的最后没落。
《最后的武士》的主人公是内森(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饰),一个经历过南北战争并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大显身手的美国男孩。他被明治政府聘用,训练一支新军队来对付拒绝服从天皇的武士胜元。
内森到达日本后,迅速训练了一支配备火枪的政府军。但是第一次和胜元军交手,官军就被打败了。内森也被勇士队俘虏了。胜元想知道对方的底细,便让妹妹照顾内森(事实上,他的小舅子死在了内森的刀下)。
内森逐渐了解胜元,明白胜元所体现的是武士道精神。胜元其实忠于天皇,但不赞成大刀阔斧的变革,因此一怒之下造反。后来皇上召见他,他就带着手下直接去见皇上。
天皇宰相大村欲杀胜元和弥敦道,两人却联手逃离京都。
回到自己的领地后,胜元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向配备火枪和大炮的天皇新军发起自杀式进攻。
内森与武士并肩作战,欲同归于尽。最后,因为身份特殊,他亲眼目睹了胜元之死,见了天皇,向他解释了改革的道理,但又不忘祖宗的文化七武士黑泽明,牢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别说是逆潮流而动之人,就是落后于潮流的人,也总是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
本片呈现的自杀式冲锋场景,我们在《塞德克巴莱》中看到过,台湾原住民挑战现代日军;我们在《火烧圆明园》中看到,蒙古骑兵迎战英法联军的冲锋。
这类影片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
胜元的人物原型其实是明治维新的英雄西乡隆盛。他发起了举世闻名的落幕运动。但最后却发现,他所代表的武士阶级,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落伍了。
1877年,早已淡出政坛的西乡隆盛被旧萨摩氏提拔为首领,发动武??装叛乱反抗政府,史称“西南战争”。战败死于鹿儿岛城山。
电影中,天皇接受了内森赠送的胜元武士刀,表达了继承武士道传统的愿望。
众所周知,后来天皇给武士道注入了军国主义,改造了武士道,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武器,给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