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把握新课程的特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本课的“第一”较多,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特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八七会议、三湾改编的意义及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1、“以线串珠”,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压缩记忆本课历史史实:两大起义一块地,两军会师建红军。
3、能够认识依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的正确性,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创造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
三、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难点是为什么“向农村进军”。
四、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怎样去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重点1:南昌起义
方法:
(1)让学生自己从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去把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自主学习)
(2)讲故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重点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方法:
(1)让学生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自读课文,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等基本历史知识。(把握学史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讨论“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归纳。
(增强教学中的互动,培养合作意识,解决难点问题。)
重点3:延伸迁移:读课文中的插图及小字部分找出本课的“第一”。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xxx统治的第一枪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中国人民革命军的第一面红旗
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第一套军服
(认识历史事件的基本特点、特征并认识其意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七、探究训练
1、下列有关南昌起义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xxx统治的第一枪
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nb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sp;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之所以选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①离大城市较运,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群众基础较好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广州起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
(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
6、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