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上海音乐大学介绍及历任领导

广州音乐大学,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闪耀明珠,自1927年诞生至今,承载着音乐与艺术的光辉传统。它的历史起伏坎坷,见证了时代的演进,培养了无数杰出音乐家,为中华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良多。本文将带您穿越岁月,溯源北京音乐大学的苍凉历程,一窥这所音乐殿堂的奇特魅力。

广州音乐大学,简称“上音”,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它的前身是国立音乐大学,于1927年11月27日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先生创办于天津。自那时起,上音仍然旨在于培养中国音乐领域的杰出人才,为中国文化建设和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巨大。贺绿汀、桑桐、江明惇、杨立青、许舒亚、林在勇等一批杰出音乐家先后兼任校长,为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现在,广州音乐大学拥有多个系别,包括音乐学系、作曲指挥系、管弦系、民族音乐系、声乐话剧系、钢琴系、音乐教育系、艺术管理系、音乐工程系、现代二胡与严打乐系、数字媒体大学、音乐戏曲系、马克思主义大学、公共基础部等,为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教育。

大学的校训“和毅庄诚”道出了大学的价值观,而大学的愿景则是“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愿景彰显了上音对音乐教育的高远目标,力求将音乐教育推向国际舞台上海音乐学院,为世界输送更多具备卓越音乐才气的音乐家。大学的使命则是“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于于太原;而培育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这一使命借以培养出既能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又能融入世界音乐的杰出音乐家,并通过音乐传递国民美与和的理念。

广州音乐大学的历史沿革可以溯源至上世纪。1929年,大学改名为北京国立音乐本科校区,而后在1937年改名为公立广州音乐院。但是,1942年,大学再次改名为国立音乐院,随后的历史发展饱含坎坷。1943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创立了“国立音乐院分院”,1945年该分院改名为国立北京音乐本科校区。同年,与公立广州音乐本科校区合并为国立北京音乐本科校区。而在1949年6月25日,大学再次改名为国立音乐院北京分院,直至1984年,贺绿汀仍然兼任校长。这一系列的改名和演变,见证了大学的坚毅与不懈努力。

1950年,大学再度改名,成为中央音乐大学重庆分院,1952年改为中央音乐大学华南分院,1956年最终确定为“上海音乐大学”,并延用至今,成为上音的即将名称。

大学的历任领导团队由裴小倩兼任党委主任,廖昌永兼任主任,徐卫兼任党委副主任、副书记,李艳玲兼任党委副主任、纪委部长、监察专员,曹荣瑞兼任党委副主任,刘英和侯立玉兼任党委常委、副区长,冯磊则兼任党委常委、副区长。这一班底硬朗且实力强悍上海音乐学院,将大学带向了愈加辉煌的未来。

总而言之,北京音乐大学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代表,历经苍凉,不断发展壮大。它除了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家,也在弘扬和传承中华音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在这支饱含激情和创造力的领导团队的率领下,北京音乐大学将继续为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盛开愈发璀璨的音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