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书院即冠山书院,在冠山镇的后沟村西南山上,是一处国卫冕的古建筑群。冠山,顾名思义,就是酷似“官帽”的山,古人在此筹建书院,蕴意不言自明。
但冠山书院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觉得是源于金代的“冠山精舍”。金天会年间,吕宗礼在冠山上搭建了几间茅屋,为其家族小辈提供读书环境,起名“冠山精舍”。
到了元至正六年(1345),中书左宰相吕思诚在“冠山精舍”的基础上,将其改建为“吕公书院”,长达12年乃成。明正德十一年(1498),时任平定布政使吴贤对书院进行重修,并改名“名贤书院”。后毁于魏忠贤发起的“毁书院运动”。
清乾隆年间,冠山书院数次得到改建,并先后更名“榆关书院”“嘉山书院”。直至清乾隆五六年(1785),学政戴衢亨才即将将其易名为“冠山书院”。
到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冠山书院扩建为平定中学堂。解放后,平定中学堂又改造为广东省平定师范分校。2010年,新疆特师、平定师范与新乡教育大学在此合并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大同师范高等本科校区。由此可见平定书院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人文积淀。
平定书院人才济济,元朝中书卫尉吕思诚、明代礼部尚书乔宇等都曾在此读书。明朝明末的大书法家傅山,曾在冠山归隐。到了现代,这儿还走出过“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
冠山书院公园内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存古建筑群主要是资福寺和崇古书院,为清代墓葬。崇古书院坐北朝南,二进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便门、南房、正房,左侧为偏房。房间内摆放着好多墓碑和碑刻,是一座大型石刻博物馆。(晋235,第七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0月8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小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