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煤炭战线上的巾帼英杰的相关参考范文,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煤炭战线上的巾帼英杰2018年我们迎来了西安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我们缅怀为西安科技大学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也不会忘记千千万万......
2018年我们迎来了西安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我们缅怀为西安科技大学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也不会忘记千千万万个科大毕业生,他们在国家煤炭战线和各条战线上作出的成绩,为母校争了光,我们为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z就是其中一位。
采煤一线上的矿院毕业生
z就是我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她1956年考入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咸阳),1957年高校调整入西安交大,1958年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就把西安交大采矿系转入西安矿院采矿系。作为西安矿院第二届毕业生,z于1961年毕业分配到铜川矿务局,从此开始了她在煤炭战线上奋斗、创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生涯。
z分配到铜川矿务局后,被分配到李家塔煤矿,担任采掘技术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直到1970年,从此她和煤矿结下了深厚的情怀,十年中,她坚持经常下井,深入到掘进头和采煤工作面,在老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地能够承担了矿井各项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矿井井下火药库,变压器峒室和绞车房等设计工作,最后能独立完成矿井采区设计和回采工作面施工设计,十年的生产实践的锻炼,使她成为在煤矿生产建设中能独挡一面的技术人员。1970年,根据煤炭需求量增加的情况,铜川矿务局决定自筹资金,在焦坪矿区内现有露天矿和平峒范围以外的边角区域开发建设前卫斜井和永红斜井,设计年产量为15万吨,设计两三年时间建成。为此,铜川矿务局从李家塔矿成建制地调干部和工人,包建包产前卫斜井,z被调到前卫斜井担任技术员。
开创“由于有了在李家塔矿十年的工作经验,z承担了前卫斜井的整体设计和施工的全部工作,在主井筒工程施工中,她根据地质情况,决定采用当时推广的先进技术—瞄杆支护方式(金属和木质两种),整个开拓巷道工程就节约了坑木1400立方米,锚杆支护的施工技术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加快了建井速度,两年之内矿井就达到了年产15万吨的水平。这一技术在以后的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也进行了全面地推广,大大地提高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安全性。
前卫斜井开采煤层为8-12m的特厚煤层,煤层有自燃性,老采空区多,为提高回收率,z对以往的峒室开采方法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提出了“吕”字形采煤方法,实现了8-12M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回收率大大超过了峒室采煤法。
开创“吕”字采煤法成效显著
由于有了在李家塔矿十年的工作经验,z承担了前卫斜井的整体设计和施工的全部工作,在主井筒工程施工中,她根据地质情况,决定采用当时推广的先进技术—瞄杆支护方式(金属和木质两种),整个开拓巷道工程就节约了坑木1400立方米,锚杆支护的施工技术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加快了建井速度,两年之内矿井就达到了年产15万吨的水平。这一技术在以后的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也进行了全面地推广,大大地提高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安全性。
前卫斜井开采煤层为8-12m的特厚煤层,煤层有自燃性,老采空区多,为提高回收率,z对以往的峒室开采方法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提出了“吕”字形采煤方法,实现了8-12M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回收率大大超过了峒室采煤法。
焦坪矿区冬季气温最低到零下18℃,前卫斜井井筒结冰严重,矿车频繁掉道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当时矿上资金不足,买不到适合的采暖设备,在这种情况下,z学习了热工学理论知识,认真核算了热量传导数据,并结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提出了一整套的井筒采暖系统设计方案,当时的领导担心设计方案不安全,不肯批准,她为此专门到矿务局向总工程师作了汇报,从各个方面论证其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最终得到了矿务局总工程师的批准。设计方案得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系统一直用到前卫斜井采煤结束矿井报废为止。
由于在前卫斜井仅仅两年的工作中,独立地完成了矿井设计,巷道掘进中推广应用了先进的锚杆支护技术,在开采特厚煤层中创造了“吕”字形采煤方法,在井口防冻取暖上创造性地用“土”办法设计出了一套实用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这些成绩,z于1972年被铜川矿务局提升为采矿工程师,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提升的第一批工程师。
背负重压的业务全能王
1973年矿内调动,她被调到焦平矿生产科工作,焦坪煤矿下辖四个单位:前河露天矿、东背塔平峒、前卫斜井和永红斜井,合计设计年产105万吨,这是一个多种开拓方式,多种采煤方法,多种采煤设备和煤层自燃发火的一座煤矿,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内容,促使她更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为了做好工作,她把孩子送到西安让母亲帮助抚养,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全面地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掌握了全矿的生产技术工作,1977年她被提升为焦坪煤矿的副总工程师,当时没有总工程师,她实际上担负起了总工程师的工作。在她担任总工程师的工作中,矿上没有给她配备机电副总和地质副总,可见她的担子和工作压力有多大,这更促使她在机电和地质方面的学习和锻炼,使自己成为能统筹全局并有各个专业能力的技术负责人。
当时焦平煤矿下属的前河露天矿,由于过度采煤,使剥采比失调,采煤面不能正常接续,几乎到了无煤可采的局面。为此露天矿的采煤技术员贾玉玲提出了用定向大爆破的方法揭露煤层,以确保采煤的接续,当时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主要考虑爆破是在矿区内进行,距高度为34m的选煤楼只有700m,还有300m长的皮带走廊,距东背塔平峒口和办公楼也较近,担心安全问题。但是z经过多次调研并多次组织会议研究,最后她决定采用定向抛掷大爆破方案。在这一工作中她首先认真抓大爆破设计方案,并安排矿机关安全部门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和爆破时地面防护规划等。在露天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工人开挖导峒,放置炸药,同时聘请西安冶院老师用他们的先进通信设备及电路连接技术并在现场具体指导,经过两个月的施工准备,于1977年7月19日成功实现了一次双侧抛掷大爆破,装药量为284.4吨,爆破土石方量41.2万立方米,使标高为1420m以上高度为30m的山体一次被削去,土石方被抛入两侧沟底,大爆破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爆破面平整,稍加整理即可形成采煤工作面,为露天矿生产接续和扩大生产打下了可靠的基础,这一大爆破工程为陕西省首例。
1980年开始,z又在东背塔平峒大力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当时对于这一新技术应用还有一定的阻力,但她坚决进行推广应用,将综采设备安装在100m 的工作面上,成功地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确保了安全生产,根据两个月的投产情况推算,一个综采工作面就能完成矿井45万吨的产量。在担任副总期间,在她和矿领导及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煤产量逐年提高,最高年产量达154万吨,连续三年每年给铜川矿务局上交利润900万元以上。
科研硕果累累 反哺煤矿一线工作
从1961年大学毕业至1980年,z在煤矿生产第一线连续工作了20年,从技术员到矿总工程师,在技术工作中不断创新,解决了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创造出明显的业绩。1980年她被调到了陕西省煤炭厅安监局担任安全监察员,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她继续努力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了《煤矿五大自燃灾害》、《煤矿防灭火》和《煤矿安全技术及劳动保护》等讲义,在全省范围内宣传和推动煤矿安全工作。
1985年省煤炭厅内部调整,她又调到科技处当副处长、处长,科技处是一个综合部门,主要工作是负责煤炭系统的科研立项、实施、成果鉴定和推广工作,为提高省煤炭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推行计量和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分管陕西省煤炭学会和煤炭科技期刊《陕西煤炭技术》以及煤炭科普教育等工作。在科技处的繁忙工作中,她还不断学习新生事物,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获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感恩母校 为教师排忧解难
z1980年调到省煤炭厅工作以后,与母校的联系机会多了,她担任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经常与学校老师联合举办科研成果交流会,请老师给机关和矿区的技术人员讲煤炭科技动态和先进技术,她还应聘到母校为大学毕业生介绍煤矿情况和自己的经历,鼓励毕业生到煤炭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她尤其关心矿院老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我(田家琦)1991-1993年完成了煤炭部科研项目“矿山测量图符号和文字注记的转印技术”,已通过了煤炭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建议在煤矿中推广应用,但我一直没有找到推广应用的渠道,使科研成果束之高阁。1996年我将这一情况向当时在省煤厅任副总和科技处长的z进行了汇报,她看到研究成果及样品后,立即表态要在全省煤炭系统推广应用在这一成果,拨了专款让我购置相关器材和材料做推广准备,并通知各矿务局,安排我到各矿务局给各矿人员介绍转技术的实施方法,使这一技术成果在陕西煤炭系统的25个基层单位得到推广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矿图绘制的质量和速度。
1991年前后,在煤炭部生产司地测处的帮助下,下文件在全国煤炭征集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事例,让我编写《煤炭测量工作失误及事故分析与预防》一书,根据所征集事例及我在煤炭测量工作十九年的经历及同行提供的一些资料(共100多例),我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发生原因,并结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提出了预防具体措施,写出了《煤矿测量工作失误事故分析与预防》一书的书稿,共12万字。但因煤炭出版社要“赞助费”才能给出版,最后因“赞助费”问题没有解决而未能出版,书稿束之高阁,1998年我与z谈到此事时,他让我拿书稿给她看,她看后立即表态,让我把书稿压缩成6万字,在《陕西煤炭技术》上分两期连载(1998),该刊物在全国发行,因而能在煤炭系统内得到推广。
z从1961年毕业到1997年退休,在煤炭战线上工作了37年,退休后又在省煤炭学会工作5年,2002年才完全退下来。她在煤炭战线上奋斗了41年。z今年已经八十周岁,她为国家煤炭事业奉献了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来源:西安科大
Edit:www.16fw.com
篇2: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4663米高海拔的坚守 13年不变的追求
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4663米高海拔的坚守 13年不变的追求
z,2004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之后参军入伍到了平均海拔4663米、俗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一干就是十三年。在那里,他守卫祖国边疆,把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把强军誓言镌刻在冰峰雪岭之间。
初上高原 谁的青春不迷茫
2005年3月,年轻的z离开西科不过半年,便踏上了前往高原的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的多玛,830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整整7天。由于路况太差,基本没有任何成型路基,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戈壁滩上凭着记忆和地貌前进。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感觉十分不适,似乎下一秒就会支撑不住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仅仅是从停车场到营区这短短100米的路程他便休息了三次。开始的半个月里,z始终难以适应高原生活:没有胃口,吃什么吐什么,体重剧减15斤;没有信号,没办法和家人朋友联系沟通;甚至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在上高原之前洗了一次澡,等到第二次洗澡已经是2006年的6月,整整过了15个月!然而咬牙克服这些困难之后,他却又更加迷茫——不知道自己在这种环境下能做些什么。那个时候的他甚至认为,自己能坚持在这个地方活下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至于建功立业?怕是镜花水月。
就在这个时候,在快要忘记自己踏上这片土地的初心时,他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阿里军分区有一位排长,和他的未婚妻已有近四年没能见面。这期间,他们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爱情,在信里,他们不止一次地憧憬未来的幸福。为了给这位排长一个惊喜,他的未婚妻准备悄悄去看望他,这位姑娘从老家出发,倒了十几次车,才辗转到了拉萨;又在拉萨等了两三天才找到前往日喀则的便车;等她满怀希望地来到日喀则,却发现通往阿里的方向没有路了。那个时候从日喀则到阿里完全没有任何成型道路,全都是在戈壁滩瞎跑,运气好的几天能到,运气不好的能活着回来就是谢天谢地。更何况当时已经是十月底,大雪即将封山,没有一个地方的司机敢在这个时候单车前往阿里。姑娘这才知道她的心上人原来生活在这么可怕的一个环境。但是,这更坚定了她要去看望自己爱人的决心。
她想办法联系到了小伙子所在的部队。万幸,从拉萨军区机关有一批重要的军事物资需要紧急送往阿里,途经日喀则的时候可以把姑娘捎上。得知自己的心上人要来,小伙子激动的整夜整夜睡不着,好不容易等到预计到达的那一天,他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闪耀的奖章,带着他的兵早早地站在营区门口等候。远远地,车来了,姑娘却没有出现在驾驶室,小伙子很诧异,驾驶员指了指车厢,小伙子疑惑地掀开篷布,却看到他的姑娘静静地躺在车厢中间,像一朵盛开的雪莲。她死了,死在了追寻爱人的路上,甚至没能看到他最后一眼。小伙子抱着姑娘,泪流满面,却哭不出一点声音。过了很久很久,他才默默地说了句:“我想回家。”他的团长告诉他:“你回去吧,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就算不回来,那也没什么。”小伙子带着姑娘回家了,安葬在家乡,之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阿里。
毫无疑问,这是个悲剧。听完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后,z感到自己的内心仿佛被一股强烈而又神秘的力量撑开,汹涌的情绪如同怒涛一样淹没了整个身心,平静之后,他找回了自己的那份初心,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再也不要让那悲剧重演,我要让这挂在云边的天路真正成为承载高原军人爱情的鹊桥!”
坚持不懈 铁骨铮铮作栋梁
为此,z及战友们进行了很多艰苦的战斗。2006年的一个夏季,作为副指导员的他带领机械组在海拔4800米的野马滩修筑路基,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顺利完成任务。那天来检查的上级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很是满意,大家也志得意满,准备转场前往下一个施工点。但是就在当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几十天的辛劳一扫而空,原本25公里长8米宽的土路基只剩下不到宽不过1米长几百米的土埂子。队伍中一个有着一米九三大块头的新疆小伙子,见到这种情形后,几乎崩溃,抱着头蹲在地上泣不成声。即便再愤愤不平,z知道,面对不讲道理的高原时,情绪起不了任何作用。这场洪水能冲毁他们辛苦得来的成果,但是绝不会冲毁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于是,z带领大家重新开始,排水、修渠、引流,让洪水乖乖改道,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披星戴月,在被冲毁的旧址上终于恢复了原有的样貌。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戈壁滩吃下拌着风沙的米饭,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漫天的风雪中为抢险救援机械探路而掉进雪窝子,更记不清他和战友们为了每一条路基的成型、每一段油路的铺设留下过多少汗水和泪水。就这样,经过十余年的奋战,他和战友们以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和几乎所有人都有的一身高原疾病的代价成就了梦想。到如今,通往阿里的所有公路都是黑色等级公路,以往每年只有5个多月的通行期现在是全年通车,以往从叶城到阿里需要七天的路程现在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安全到达。219国道最艰苦的1800多公里路途上的每一处都有他们在守护。
随着道路的畅通,阿里地区的物价下降了46%,由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稳步增长。2015年,其所属的普兰县这个人口不到7000的边境小镇就创造了1.7个亿的净利润——他们终于把这条天路建成了支持国防建设的主动脉,促进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z,也在这里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初心不改 壮志未酬誓不还
文科生出身的z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浮云半笼山万重,缠绵佳期如一梦。今夜谁随孤月影,流照关山伏波营?”
谁会来?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谁能来。面对这个问题,他已经找到了答案:只有奋斗,只有自始至终不忘初心的奋斗,才能让他在面对这最高的山、最冷的风、最远的路时,能够毫不动摇地披荆斩棘,去把高山敲开门户,把苦难踩在脚底,把月光留在身边。
今年36岁的z年初时经测定得知,由于高原的影响,他的体能已经退化到普通人45岁而且是从未进行锻炼的水平。然而,年龄从不是评价一个人青春与否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心态,是能否一直保持着那颗当初奔跑在自己选择道路上的初心。
在那片雪域之巅,俯望苍茫大地,他的青春热血洒在这块圣洁土地上。静默的坚守,心中的信仰,不曾有过任何声响,却能在白昼交替时,唱出最嘹亮的军歌!
来源:西安科大
篇3: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莎士比亚曾经在《哈姆雷特》中说,“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即使身处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在进入大学之前,z从未想到有一天,那些可能只会在奥运会入场式里听到名字的国家,会通过她结交的外国好友们,一个一个鲜活地展现在她面前。她在西安科技大学的一隅学习,认识到的却是整个世界的奇妙。
z,来自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语1401班。热爱英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我比较随心,也比较疯狂”
2014年,一位湖北姑娘告别家乡,来到西安科技大学求学。由于从小喜爱《哈利波特》、热爱英国文化,在填写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英语专业。英语一直是她的强项,学习英语对她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她很排斥用死背的方法去记忆知识点,“学习英语不应是一种负担”,把握上课的时间,紧跟老师的节奏,真正的去享受学习英语的过程,一定可以学有所成。
然而,在学习其他语言的时候,她遇到了预料之外的困难——发不出大舌音。大舌音在很多语言里都有,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会为发不出大舌音而苦恼。为了发出西语里的大舌音,z向自己的阿根廷朋友寻求指导,仔细观察朋友是如何发音的、舌头位置在哪里。之后,她一有空闲时间就会一遍一遍地练习,走在上课或是前往图书馆的路上,也都不轻易放过。单发大舌音看起来是有些搞笑,但是她并没有觉得难为情而想要放弃过。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她慢慢地掌握了发音的方法,发音也越来越准确了。“我比较随心,也比较疯狂”,她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大舌音并不是很困难,只要肯下功夫练习就一定会做到。
因为喜爱英剧,她加入了专门做英语翻译的字幕组,经常翻译一些科幻类的影剧、访谈,她参与翻译的有《Doctor Who》(神秘博士)及其衍生剧、《星际迷航》特别篇等等,让她的翻译实力和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字幕组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是极其辛苦而且是完全的义务劳动,“虽然有时差经常需要半夜起来翻剧,但是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并乐此不疲,这也是我排解压力的一个方式。”
感恩母校累积力量
在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她开始对英语甚至世界上各种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说,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英语专业的老师们,他们于我有再造之恩。
“邢杨青、张军锋和杨宁等三位老师对我学习的帮助很大”。自己能在雅思考试中裸考获得8分的好成绩,正是因为听从了邢杨青老师的教导,认真地跟着邢老师学习取得的。张军锋老师的指导,使得她一开始学习翻译时眼界就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深信虽然翻译不易,却也总有办法。杨宁老师是她的口译老师,带领着她走进口译的大门,让她了解到了口译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也经常鼓励她坚定的走下去。在z眼中,杨宁老师是一个口译时特别冷静的老师,这让经常激动、毛躁的她很是羡慕,同时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和她一样,淡定从容。
“人文科学不是让你马上赚钱的或者马上就说服别人的,它是自我成长力量的积累。”邢杨青老师的一句话让她至今都记忆犹新,并以此不断的勉励自己,“自那以后,我就一直在累积自我成长的力量。”
谈及母校,她表示十分感谢西安科技大学的国际交流处,给她提供了去英国和立陶宛的游学机会。西安科技大学为她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让她找到了学习语言的方向,自由开放的环境给她提供各种各样交流学习的机会,由此她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旅。
海外游学蜕变之旅
2017年1月,z得到了去英国剑桥大学游学的机会,在剑桥大学她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与瑞士朋友一起游览了气势恢宏的圣玛丽教堂,爬上了塔顶俯瞰钟灵毓秀的剑桥。有幸欣赏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小教堂的唱诗班,净化心灵的音乐使她印象深刻。
在英国游学期间正值中国春节,她与其他国家的朋友一起吃饺子来庆贺春节。当时,z送给巴西朋友一个红包,巴西朋友立刻激动地说“这以后就是我的钱包了!”,这句意想不到的反馈使人忍俊不禁,也让她感受到在异国他乡团聚和分享的快乐。
2017年暑假,z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的机会,前往立陶宛LCC国际大学进行立陶宛语言文化研修,那里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在立陶宛,她惊奇地发现在东欧国家学习斯拉夫语族的语言与国内学习英语是完全不同的。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如法国、乌克兰、匈牙利、白俄罗斯、波兰等。喜欢与人交流的她对说着不同的语言的同学十分激动,因此与异国的同学们相处也非常愉快。“我几乎每天都与同学们相约去学校附近的沙滩,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很充实。”除了共同学习的立陶宛语,来自前苏联国家的同学也经常会用俄语交谈,这让她也学到了不少俄语知识。
她还尝试了许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第一次独自坐长途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再从法兰克福转机到立陶宛的考纳斯。接着由考纳斯坐大巴到波罗的海海滨城市克莱佩达。一系列的旅程让她发现,即使不在使用英语的生活环境里,自己也能快速适应,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两次游学经历让她的英语、法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接触并热爱俄语和立陶宛语。除专业知识增长外,她也交到了不同国家很多的好朋友,与他们的相处使她了解到了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并且与他们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正在举办的世界杯足球比赛,他们常约一起在线看球聊天。
如今她即将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攻读会议口译专业。利兹大学的会议口译专业每年在全球只招收12人,而且是6人一班的小班教学,不仅有AIIC认证,还有欧语系。她希望趁此机会在学习会议口译之余,可以进一步学习法语和罗曼语族的语言。
荏苒时光热爱依旧
在日常生活中,z十分热爱音乐剧,比如法国、德国、奥地利的音乐剧。除此之外,她也酷爱古希腊的神话及其蕴含的思想,在空闲时间经常会搜集古希腊故事来阅读。
谈到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她用“passion(热情)”和“curiosity(好奇心)”来总结。对于这两个单词的理解,她有独到的体会。她喜欢从词源学出发,体会单词本身所蕴含的意义,passion是指宁愿经受痛苦也要热爱的感情,curiosity是加以更多的关注。对于未来,她希望自己可以精通很多国家的语言,可以在同声传译或交替传译方面有所成就。毕业将至,既是结束也是开始,z用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的“take pains, be perfect(经历苦痛,尽善尽美)”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回望来路,越努力越幸运,z挥洒了不为人知的汗水,也收获了令人钦佩的成绩。时间未曾停止,脚步在走,人也在成长,而那唯一不曾改变的是自己那颗纯真、赤诚的初心,永远为自己的热爱不息的跳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