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后感的相关参考范文,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后感心灵鸡汤的许多文章都是那样温暖、智慧和充满着爱,它们都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使我收获非常。但从教十几年来,我领悟最深的还是送孩子们以希望,那是最主......
读《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后感
心灵鸡汤的许多文章都是那样温暖、智慧和充满着爱,它们都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使我收获非常。但从教十几年来,我领悟最深的还是送孩子们以希望,那是最主要的。无论是书中《刻骨铭心的两分》、《一朵栀子花》、《我相信你101次的保证》还是《最美的眼神》等等文章,里面诠释的全都是因为老师用爱、理解、宽容、智慧、温情给了孩子最美的希望。那对于老师来说容易不过的两分却给一个没有学费厄运连连的孩子送来了可以奋发图强的希望;那一朵栀子花的赞美,让皮肤黝黑,脸庞宽大的女生感受到了得到赞美并继续努力的希望;那就算保证100次我就相信你100次的简单质朴的教师之爱给了孩子改正错误认识自己的希望;那雒老师会说话的眼神让学生获得了从老师那里得到信任、鼓励、一视同仁的希望……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和愿
望。如果老师可以给学生以希望,那么就是给了学生以全部。
教师有太多的途径可以给学生以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做一名诗人来给学生以希望,就象《橘黄色的梦》里的王蒙,他发现爱工作,并从这份热爱出发,去领悟其中美好的诗意,那么学生就可以成为本息在这片诗意花园中的幸运儿。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凡重复劳作的一种——批作业给学生以希望,就象《给心灵种梦的人》里的谢卫红,她用作业批改中的一点勾画,一个圆圈,一句鼓励的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爱的目光。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做朋友来给学生以希望,就象《温暖的约定》里的佳山,他觉得花儿的开放总要经历风吹雨打,他用自己的爱,阳光般的照耀了学生的心灵,雨露般的滋养了学生的顽劣。书中用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有太多的方式与方法去改变我们那些感觉前途茫茫的学生。因为我们有爱,因为我们有智慧,因为我们有如母亲和父亲一样的声音、眼
神、手掌、姿势……
看了这本书,令我更好地审视着自己的工作。审视得出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教师本身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习惯与责任,可以想象成一种艺术的诗意花园,一件你要逐步完美的艺术作品,一副你力求完美而一直孜孜不倦在那画布上涂鸦的风景画。也令我更好地学习到了为师的艺术与力量。或许只是一个小动作,却改变了学生一生的命运。我想我们的工作永远都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那是一种神圣!既然神圣,为什么就要吝啬我们的种子,就把那希望的种子大方的
撒向花园,撒下充满希望的种子,等待来年的喜悦吧。
篇2:煲好孩子心灵鸡汤
文章来源jsfw8学科网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他知道,从学校到家一共有89根电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
一个小男孩,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车流中间,直到民警把他带过马路。他说:妈妈告诉我,有困难找民警……
一项实验表明,10%左右的孩子存在着心理问题,而更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方面的关怀和教育。
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工作的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切不可急功近利。应当承认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有行为问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要把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去抓,而不应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认为,让中小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让心理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同时,更要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创设符合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心理教育要防止课程化
记者前些年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件事,某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除了上课外,还组织全校学生像考数理化课一样考试。有关专家指出,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
事实上,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存在心理教育课程化现象。如给学生发课本,专门安排心理课,将心理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等。有的学校则将心理教育医学化,动辄设置专门的咨询室,心理医生穿着白大褂,似乎心理教育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有关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心理教育”是不成立的,而应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认为,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为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辅之适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在董奇主持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课题中,学校从改善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亲子与同学关系,改变对特殊学生的不恰当教育方式与过去课堂和课下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等角度为主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上海曲阳四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五条途径:一是学科辅导,他们将各学科中有关内容排列出来,确定每一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学科渗透因材而宜,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二是游戏辅导,学校通过“小猎钓鱼”、“龟兔赛跑”、“萤火虫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与另人合作,怎样正确对待失败等道理。三是小组辅导,根据对班里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讨论题目,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考试时紧张时怎么办”、“被别人误解怎么办”。四是个别辅导,自始至终贯彻“真诚、尊重、理解”的原则,形式不限于谈话,只要教师运用恰当,都可以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五是对个别学生利用仪器辅之以训练。例如,通过棋类辅导对学生进行稳定心理训练,利用一些仪器进行兴奋专一训练、干扰性学习适应训练、消除紧张松弛法训练、学习迁移能力训练等。
家庭要担负起责任
国外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不及他上学路上10分钟受到的教育效果明显。国内也有学者指出“5+2=0”,即5天学校教育往往被2天家庭教育淹没。
俞国良认为,上述言论有一定的道理,这说明对学生而言,潜移默化的教育更重要。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作用。
一项调查表明:在“有知心朋友”“自由自在”“有权有势”“有温暖的家”“受到尊重”等选项中,有47.3%的未成年犯认为最幸福的是“有温暖的家”,比排在第二位的“有知心朋友”高出17个百分点。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际氛围不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生活中伴随他们的多是争吵、打骂,他们难以体会到家庭的温馨,缺少来自长辈的心理上的抚慰和恰如其分的生活上的关照,‘家’对他们来说成了‘枷’。一旦家庭内部发生冲突或者有任何外力驱使,他们便选择了摆脱家的束缚——离家出走。”
有关专家指出,当今的家长过于看重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被忽视的,恰恰是孩子成长更需要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再则,一些家长因为缺少心理健康知识,往往把孩子由于心理障碍所导致的问题误认为是智力问题或行为问题,而在教育中不能有的放矢。一旦发生问题,又缺少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的手段和方法,常常面对孩子不知该怎样教育。
教师职称难解决
前不久,一位在基层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向记者诉苦道,他过去是校医,现在是心理教师。可这两个职务在学校都没有列入职称序列,因此他只能看着别人晋升中级、副高,自己到现在却什么也不是。这位教师的话反映了心理教师在学校的尴尬地位。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教师多数为德育教师、校医兼任,或由这些人员转型而来,不少地方的学校心理教师没有相关的资质便上岗;一些地方的心理教师根本没有参加培训就匆匆开始工作;一部分学校只是表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建起来就没有用过,据称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而一些学校认为,心理教育是课程教育之外的“另类”素质,是心理教师的分内任务,与其他科任老师似乎没有什么关联,结果使心理教育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没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而教师职称进不了序列,也严重挫伤了心理教师的积极性。应付工作者有之,不认真钻研业务者有之,致使教师名声受累。
心理教育教材需规范
据了解,现在全国有大约300多套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这些教材多数是缺乏新意和低品质的,真正高质量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也不到。林崇德指出,目前一些人和单位趁着教育部尚未对教材进行统一规范,滥发和重复出版了许多不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给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混乱。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好,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林崇德强调,今后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管理和规范;另一方面将通过培训、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如海峡两岸甚至两岸三地多种方式交流、研讨,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的进展而做出努力。
农村孩子心理问题凸显
一份由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对全省425名中学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仅8%的乡镇学校教师回答自己学校有心理辅导室,2%的乡镇中学教师回答自己学校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有6%的乡镇中学建立了心理档案。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目前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来看,各地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情况与江西的调查结果类似。仅以高考为例,包括江西在内的全国多个省份都出现过由于农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过自身极限,进而产生严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的事件。由于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和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缺乏,导致农村学生的
心理压力普遍难以缓解,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也基本处于极度缺乏状态。“农村心理教育就是一片空白,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找不到专业教师来引导”。一位在农村教育最前线的教师表达了他的担忧。
心病还靠心药医。只有良好的心理,才有良好的人格,才有国家需要的人才。有识之士呼吁:农村心理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马加爵杀人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然,良好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这需要我们努力加强和提高农村心理教育,尽快、尽早增进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薄弱环节。
相关链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文章来源jsfw8学科网篇3:读《送给教师心灵鸡汤》有感
读《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