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日期:2020-09-27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本文关键词:契约,债务,会计信息

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本文简介: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编辑整理:会计职称考试编辑:王菲文章来源:新

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本文内容:

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

编辑整理:

会计职称考试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一、代理理论与债务契约的需求

代理理论认为,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中,一个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Jensen&

Meckding,1976)。在经理人员与债权人这一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是企业债券的持有者或借款人,而代理人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理人员,由于双方当事人都追求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经理人员(代理人)不会总以债权人(委托人)的最大化利益而行动,导致出现债券价值降低的管理行为,这就是所谓代理问题,由于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债券代理成本包括委托人的监督费用、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余值损失。在一个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资本市场中,由于存在竞争和合理期望的特点,经理人员虽有采取减少债券价值的机会主义动机,但他们也要负担由此而带来的成本。

监督费用是为控制代理人行为而发生的成本,是指委托人为衡量、观察和控制代理人所发生的支出。监督费用先由委托人承担,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转嫁给代理人。由于监督费用最终都将由代理人承担,因此他们可能会建立一种机制来保证他们能为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管理,建立机制和使代理人遵循这一机制的成本称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保证支出是由代理人负担的,代理人只有在可以减少监督费用的情况下才愿意负担保证支出,即当边际保证支出等于其所负担的监督费用的边际减少数时,管理人员就不愿意再多负担保证支出。监督和保证支出与代理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与委托人并不必然相关,但即使有监督和保证支出,代理人所采取的行动有时还会有异于微弱人所期望采取的行动。于是就会出现“余值损失”。根据有效市场假说(EMH),如果市场效率是强式的,则市场会对代理人的行动作出完全的反应,委托人可以在价格上保护自己,价格保护的所有成本都是由代理人承担的;除价格保护外,委托人还可以通过对代理人不良行为进行“清算”和经理人市场的约束等控制方式受到保护。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对代理人不能进行完全的价格保护或采取其他的清算措施,那么余值损失部分是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负担的。

债务的代理问题可能会引起经理人采取减少债券价值的种种行为,如过量的股利分派、资产的置换、投资不足等,试图将财富从债权人转移至业主,但是,如果市场是有效率的,由此带来的代理成本一般是由经理人员负担陇原为债权人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率或抽走资金的方式进行价格保护。所有这些成本必然促使经理人员与债权人签订债务契约来限制其行动并让人监督契约的执行以减少代理成本,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目标。

二、会计在债务契约中的作用

债务契约是限制经理人员活动或要求经理人员按一定目的进行行动的条款或条件。这些条款或条件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或应债权人的要求而签订的。债务契约一般由包含会计数字的协议或限定组成。

(-)期权理论的引入

尽管期权定价模型总体上并不精确地适用于企业债券的定价问题,但对获得有关这类问题的定性认识是很有用的。

由期权理论可知,从企业债权人角度看,其借给企业之债务Do相当于投资于无风险债券B并同时出售一个卖出期权

P,亦即:

Do=

B-

P。

企业在应用负债筹资时,不仅取得了一笔资金Do,其业主同时拥有了一个看跌期权,在债务到期日(假定债务到期前不予偿还),如果企业经营成功,企业股东按约定契约偿还债权人债务本息D,但是,若企业经营失败,则企业股东将执行该期权,企业的所有权转交给债权人,因此债权人面临着企业到期不能如数偿还本息的风险,所不能偿还部分的损失由债权人承担。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他将要求得到一个与此风险对称的收益,显然,这里企业支付给债权人的期权费P相当于债券风险溢价,即对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券本息风险的一个量度。

(二)运用会计数据的契约条款

根据布莱克一斯古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该期权费P取决于以下五个因素:企业资产现值A、债务到期值D、债务期限T、无风险利率Rr以及该企业资产收益率变动的标准差。由欧式卖出期权定价模型及CAPM的重要性质可知,在这些因素中,与债券价值呈反向变动的因素是债务到期值几债务期限T、无风险利率民以及该企业资产收益率变动的标准差,与债券价值呈正向变动的因素是企业资产现值A。债券契约就是以上述影响因素的有关数据为基础签订的,债务契约得的绝大部分条款是基于会计数据的。

债务契约一般包括债务的种类、用途、金额、利率、期限、还款的资金来源及方式、保护性条件及违约责任等条款。现实市场往往并非无效率,也并非完全有效率,这使债权人得不到完全的价格保护,为防止代理人事后进行向业主转移财富的行动,使上述影响因素发生不利于债权人的变动,降低债券价值,从而损害委托人(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会在契约中要求写入一系列基于会计数据的保护性条款并由代理人在契约执行中向其提供业经第三方独立审计过的会计数据,以确定契约是否被违反,并据此采取行动。因此,“会计在制定契约的条款以及在监督这些条款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债务契约限制性条款与会计信息

债务契约的限制性条款往往就是针对那些前文论述的可使债券价值下降的相关因素的限制,以下就是在债务契约中常见的限制性条款:

1.对购并活动的限制。经理人员在债务发生之后增加企业风险的方法之一是并购一家风险更大的企业,债务契约有时禁止兼并,即使允许也要求企业在并购后的有形资产净值满足一定的水平、这种限制减少了经理人员利用购并增加企业风险,降低企业资产现值的可能性。

2.对向其他企业投资的限制。经理人员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的证券投资来改变企业的风险,有些契约禁止这种投资,而有些契约则在有形资产净值满足一定的最低要求时允许这种投资。还有一定契约则在总金额低于给定水平(如公司资产现值)一个百分比时允许投资。

3.对资产处理的限制。这些限制亦可减少经理人员改变企业风险和支付清算性股利的可能性。债务契约往往不允许进行这种资产处置,因为它可能会改变企业风险,降低企业现值。如果允许,也只能限定于一个给定的价值之内。或者必须用处置资产的收人购置新固定资产或偿付债务。

4.对增加债务的限制。(1)债务契约往往不允许发售具有高度优先权的新债券,或者提出如下要求,亦即如果发售的债券具有高度的优先权,那么,必须提高现有债券的优先权,使之等同于新债券所拥有的优先权,而且债务契约对企业债务规模往往有限制,即使发售具有相等或较低优先权的新债券(并同时支付股利时)也可能降低现有债券的价值。企业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才允许发售新债券,比如对企业债务总规模的限制、资产负债率的最高限、公司资产现值对长期负债比例的最低值等。(2)避免企业或有负债。债务契约往往要求不准以任何资产作为其他承诺的担保或抵押,不准贴现应收票据或出售应收账款。(3)限制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并将其视作负债。租金往往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这种限制有助于防止企业以租赁固定资产的办法摆脱对其资本支出和债务规模的约束。

5.对股利的限制。债务契约有关股利限制的条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经理人员支付清算性股利和放弃可带来正净现值的投资。这种行为会减少企业资产现值加大企业风险。由于股利条款上的原因,对股票回购和其他资产或现金分配同时要求处理为股利(凯利,1982)。

6.营运资本的保持。有些契约要求企业将其营运资本保持在某种最低水平之上。这种条款运用了会计数据,它类似于股利限制,同时也有助于保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7.对利息保障倍数的限制。通过这种限制,一方面可据此判定企业盈利变动风险是否在预期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也可减少企业违约的可能性。

8.债务契约一般会要求专款专用,并将还款的资金来源及方式约定,比如建立偿债基金和在银行存有补偿性余额条件等,以减少因企业一时无大量现金用于还债而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此外,在债务契约中,还有其他一些限制经理人员行为的条款。如要求企业主要领导人在合同有效期内担任领导职务并要求他们购买人身保险,限制企业高级职员的薪金和奖金总额等,但前面述及的条款是应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数据的主要类型。

三、债务契约对企业的影响

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只有当对经理人员进行计算会计数据的会计程序采取一些限制(即限制其对会计程序的选择)才行之有效,因此,如果对用以计算报告数据的会计程序不加管制,那么,一套对经理人员的选择加以限制并可以各方接受的会计程序将作为一般惯例或者作为债务契约中的明文规定而出现,这就是债务契约在揭示管制之前对会计程序的影响;在揭示管制之后,债务契约基本上是应用符合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会计报告数据,对公认会计准则的修正所采用的形式只是对未行数据的调整,而并非对会计数据进行全面的重新计算,因为特地为债务契约另外规定和编制一套会计报表显然成本太高。因此,这时一套可由经理人员选择的“被认可的会计程序”是基于公认会计原则的,即使对公认会计原则的背离也是符合稳健性原则的,其目的是要抵消在债务契约限制下企业经理夸大盈利和资产的动机。

拟定和监督这些关于会计数据计算方法的规定(即会计程序)将花费成本,而且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Hart,1986),这意味着企业经理人员有权从这套“被认可的会计程序”中进行自由选择。由于不履行债务契约的代价很大,因此,债务契约若以会计数据定义违约行为,则将促使经理人员选择可减少违约可能性的会计程序。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经理人员将愿意选择可增加资产或收入以及减少负债或费用的会计程序。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人们将预期经理人员会变更会计程序,藉以避免这种技术性的违约行为,如企业发生亏损使其接近债务契约条款所限定的比率,或公认会计原则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技术上对企业对现有债务契约的违约行为,因为契约条款中所“认可的会计程序”不是在会计数据计算时,而是在发售债券时确定的。

四、小结

债务契约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因为在一个有效市场中,债券代理成本一般是由经理人员(代理人)承担的,这促使经理人员有动力和债权人签订债务契约来限制其行动,并让人监督契约的执行以减少代理成本。业经第三方独立审计过的会计数据,旨在减少代理成本的债务契约中得到应用;期权理论的引入使我们对会计数据在债务契约中的作用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债务契约对会计也产生了影响,它会提供一套基于公认会计原则的“被认可的会计程序”以供经理人员进行选择,经理人员会选择可减少违约可能性的会计程序,以避免发生违约行为。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指导更有效债务契约的签订。

篇2: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组织,契约,信任,承诺,理论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 本文简介: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被理论界和实践者们解释为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双重关系。二者是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一方面,员工根据组织提供的现有物质条件,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而组织希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或工作品质;员工进入企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 本文内容: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问题

,被

理论

界和实践者们解释为

社会

交换与

经济

交换的双重关系。二者是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一方面,员工根据组织提供的现有物质条件,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而组织希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或工作品质;员工进入

企业

是为了自己的短期或长期利益,企业则期望借助员工的个人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发展

并谋求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双方订立的经济合同和政府的政策,员工为组织提供各种劳务,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应为员工提供报酬福利。由于社会交换双方在客观上存在

计算

的困难,即心理酬赏无法量化也不能订立文字契约,因此,为了维持双方的关系,就需要采取信任的态度互动。也就是说社会交换关系奠基于信任,信任是维持社会交换的必要条件。

一、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的内涵

组织信任一般包括组织对员工的信任、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员工之间的人际信任三个方面。从论文

研究

角度将组织信任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的组织中,一个员工对其他员工和整体组织的可信赖程度的认知与经验,包含关系信任,即组织内各个员工通过人际互动,获得彼此的认识和了解而建立起来互相信任的认知与体验;系统信任,指组织员工对于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和组织整体的信任。

组织承诺概念是由Becker提出的,最初他把组织承诺看成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到20世纪70年代,在随后的研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行为说,即认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为了不失去已有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而不得不选择继续留在该企业内的一种承诺。另一种是态度说,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感情的依附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赖并且乐于接受组织目标和价值观;对组织的各项工作乐于投入尽可能多的精力;对能够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充满了自豪感。这两种观点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它们都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相互联接的纽带。

二、组织信任及组织承诺的构成维度划分

为具体研究组织信任对组织承诺的

影响

,本文将组织信任划分为对于同事的信任、对于直接主管的信任和对于整个组织的信任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信任对于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各自对组织承诺的各维度影响也各异。对同事能力、品德、沟通等的信任程度,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的知识分享程度,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对于领导的胜任力、协调力、品德,能够增进个体对于组织环境的安全知觉,并且更愿意去探索工作的一些新

方法

和新技术;对于整个组织的信任包括组织的公平性、发展前景、组织氛围等,则与个体对于组织支持的感觉、组织中的公平感主观评价和离职倾向有着直接关系。

同时,我们采用凌文辁定义的组织承诺的五因素模型,即组织承诺包括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其中,情感承诺指员工对其所属的组织与工作的一种积极的感情。继续承诺是员工为了不失去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的一种承诺,是由Becker交换观点的组织承诺而来。规范承诺,即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包括日积月累在个人身上形成的责任感,社会规范的约束。理想承诺是重视个人的成长,追求理想的实现;经济承诺是考虑离开现单位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机会承诺是指因没有另找工作的机会或其他满意单位而留在现组织。

三、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的关系模型构建

信任是员工与组织基于社会交换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心理契约,是雇佣关系的双方彼此对对方应提供的各种责任的理解和感知。这种知觉或来自正式协议的感知,或隐藏于各种期望之中,但更多的是非正式的、书面合同没有涉及的方面,实质是员工和组织在互动关系的情景下,实践中逐渐形成员工的主观信念的过程,组织提供了创造心理契约的环境和背景。

根据RousseauPark的观点,能否看成是心理契约的关键在于承诺。其研究指出心理契约是组织承诺的内在根源。雇员根据组织双方签订的雇佣合同,明确自身的权责和岗位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了解组织文化和氛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归属感,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参与组织管理中,愿意维持该组织成员的身份,由此产生了情感承诺;有的员工出于道德和义务感,在心目中建立一种承诺,产生员工报答组织的义务,强调雇员维持对雇主的忠诚;员工长期以来对组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获得了人际关系、信任、组织地位、社会声誉等无形的价值感与归属感,一旦离开组织,将是损失难以计量的机会成本,所以权衡之下不会离职,尤其是高成就感的员工更是如此。

心理契约对组织承诺的

影响

是无形和深远的,良性的心理契约能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超越

经济

契约的期望效果,促进组织的高效率。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同时员工与组织之间相互期望和责任的隐含

内容

也就越多。组织信任是形成员工心理契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心理契约影响组织承诺的各方面。理顺三者的关系,对于重视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实行全面契约管理——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按照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

理论”,对员工而言,经济契约的利益所得是其应得的,属于“保健”因素,而来自心理契约的刺激,让他充满向上的动力,属于“激励”因素。做好全面契约管理,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能够使员工表现出有利于组织的在心理、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反应,这是组织的无形资源,是其它任何组织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社会

日益多元化导致社会组织的运行成本增加,而增进组织成员间的信任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途径之一。文章从社会契约理论的视角对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的关系进行了模型构建,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组织信任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及其二者在

企业

管理中的作用,达到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效果。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有利于指导组织管理实践尚有差距。

篇3:新时期思政教育中培养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新时期思政教育中培养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契约,重要性,培养,精神

新时期思政教育中培养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简介:新时期思政教育中培养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摘要: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契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契约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一种饱含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等现代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精神,它具有自有性、平等性和权责分明的特点。契约精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整体规划,二是

新时期思政教育中培养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内容:

新时期思政教育中培养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要: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契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契约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一种饱含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等现代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精神,它具有自有性、平等性和权责分明的特点。

契约精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整体规划,二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所以契约精神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当前,

培育契约精神的路径主要有理论研究、教育引导、环境熏陶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契约精神;和谐社会

近几年来,“契约精神”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精神,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前来看,社会缺少不是人才和技术,而是契约精神。但是契约精神在不同的社会载体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为毕竟他们追求的利益和所处的角度不一样。但遗憾的是契约精神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常常被忽视乃至湮灭。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契约精神,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安定性。

1

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

第一,契约自由还没有被有力的重视和保护起来。一些可有可无的行政许可在推进公司发展的进程中,严重阻碍了“契约自由”的发展。政府的行政干预和强制执行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一些重大的企业调整和股转让中。这种或是“国进民退”或是“民进国退”的行政干预,都是推进股权转让和企业重组道路上的绊脚石。虽然市场不论是选择了“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都是正当的,但是在企业实际的商业活动中普遍存在欺骗、胁迫,威逼利用等大量的阴暗手段,严重掠夺了当事人的契约自由。与此同时,恶意竞争和滥用自身优势、垄断市场的行为也严重剥夺了契约自由。

第二,契约自由已经受到了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契约争议还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起来。2013年12月,北京市工商局发表文章,严厉批判了餐饮业所谓的“霸王条款”即限制最低消费和收取开瓶费等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契约精神的广泛关注。由此引起的争议迅速蔓延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愈演愈烈。一边是广大消费群体的交口称赞,一边是某些行业组织的责备和批判。褒贬不一,尚无定论。

2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契约精神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研究为培养契约精神打开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培养契约精神,首先就必须研究契约精神、深入探索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培养社会主义契约精神的前提条件,“理论能否满足一个国家的需求决定了理论能否在这个国家实现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社会和谐和契约精神之间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契约精神对现实需要的重要性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那么一切关于培养契约精神的方式和手段都是空谈。因此,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培养契约精神提供了有利的前提保障。目前,理论研究首先要澄清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契约精神的偏见,契约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种被广泛倡导的主流精神,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市场经济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一样,契约精神也一样能为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对契约精神内涵和和谐社会之间联系的研究,让契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显现出来。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措施为培养契约精神引领风范

思想指引行为,发展大计,教育先行,教育能为形成契约精神指明正确的方向。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计划有系统的传播文化,它能根据时代特点和未来需要,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规范,通过教育既能使受教育者获得一技之长、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又能使受教育者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人格得到健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最后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基于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契约精神―――的形成,同样需要教育的积极引导。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一切教育途径来宣传契约理念,让契约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现代契约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环境塑造为培养契约精神创造条件

契约精神的形成受到契约环境的约束,良好的契约环境对契约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对人类思想意识的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一股潜在的能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培养契约精神的道路上,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都要坚持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传递正能量。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的社会形式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下,环境中也难免充斥着不同的声音,但这并不能动摇我们的主旋律,即全社会的自由、平等、和谐、守信的主旋律。所以有了这个作为基础,才能让契约精神更好的贯彻到人们的心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为营造这种环境氛围做出自己的努力。

3

结束语

尽管法律与道德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厉行法治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在美国,对待那些见钱眼开的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依靠法律而不是道德,所以美国社会拥有的律师比例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根据四中全会提到的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的要求。在培养契约精神的过程中,理论研究是前提条件,教育引导是手段。此外,契约精神的培育过程还需要一些强制性规范的制约。只有多重手段相结合,才能让契约精神真正建立起来,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加符合道德的准则和规范,让人们对契约精神产生敬畏。

参考文献

郭丽韫.

培养契约精神

实践契约理念――合同法学教学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108-111.

袁国玲.

试论大学生契约意识的培养――基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143-145.

汪薇.

如何将“契约精神”引进中等职业教育课堂[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4:6-7.

王爱胜.

公共契约精神、自律意识与科学认同感的基准权衡――未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价值观培养[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9:56-57+90.

    以上《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