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合作学习,方案,研究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2、课程改革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复质疑”等学习习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目前,我校正在推行“3135高效课堂”的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把关注学生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正步入一些误区:
(1)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的老师不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什么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合作学习。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效甚微。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分钟就叫“停止”。这时,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预期目的?它只会挫伤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2)合作规则不清,学生放任自流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教室里也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局面,但只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结果组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小组成了一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其他人一言不发或“搭个便车”;有的小组互相推辞,没有发言人;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归根到底,主要是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小组内没有合作学习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建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在探究中让学生有所交流,有所争论,相互沟通,从而形成一种活动化、开放化的课堂。
2、探寻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关注,合理构建不同的优化小组,不仅使小组学习具有实效性,更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景,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
2、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以人为本”教育理论、面向全体的教育理论、师生平等的教育理论等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2)合作教育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系统教学理论,形成性评价策略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四、课题分析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并且每个人都得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还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可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4、“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及成果
1、研究目标:
(1)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小组长的培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技巧。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培养小组长合作意识。
(4)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果:
(1)初步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2)科学分组、优化组合,探究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对策,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4)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调查法: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学与教过程中的个体作透彻的研究。对实验教师、学生跟踪观察记录,通过个案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资料为实验提供依据。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对比法:进行实验前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横向对比,切实做好数据统计。
(6)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深入研究。
(7)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2、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准备探索阶段。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拟定《合作学习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
2、理论学习:课题组全体组员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相关理论学习,比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和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找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立研究课题提供背景资料。
3、制定方案: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
,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提出立项申请。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获得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2月)深入实验阶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1、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实验。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开展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
3、学校对各子课题进行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4、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组织听评课活动,撰写教学后记及听课体会。
5、撰写阶段性实验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6、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完善补充,以初步形成专题论文。
(三)第三阶段:(2017年2月——2017年7月)课题结题阶段。
1、对各子课题组所申报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2、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数据。
3、表彰课题实验中的优秀教师。
4、准备结题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形成“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机制。
5、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论证。
八、课题研究策略与预期研究结果
1、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2、预期研究结果: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论文
(3)教学案例
(4)观摩课、优质课
(5)研究报告
九、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学校分管领导与教务处负责管理的领导小组。
2、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3、资金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课题研究。不断加大对教科研的投入,充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4、建立相应的教科研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
长:陶国德
副组长:吴和春
负责人:许红雁
课题组人员:许红雁
李显顺
龚举伟
毛秀莲
罗小平
胡光飞
余珍
刘观华
徐丽丽
刘玲玲
篇2:2020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本
20XX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本 本文关键词:阶段性,工作总结,课题研究,口语交际,XX
20XX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本 本文简介:20XX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本[1]我们宏基小学关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二阶段已经顺利结束。我们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校的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下,在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取得了
20XX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本 本文内容:
20XX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本[1]
我们宏基小学关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二阶段已经顺利结束。我们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校的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下,在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语文教学质量达到稳步地提高。下面,我们就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向上级领导及同行们做出汇报:
一、统一“在语文教学中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这一思想、采取发挥个性,合作交流,总结成效的措施,共同完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使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
自从接受《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坚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确保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曾红斌副校长和罗汉雄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经常从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坚持每一位课题研究成员上好公开课,利用每单周星期四下午4:30到5:30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专题研究。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我们每位课题小组成员在学期结束时完成好一至二篇论文,一个课堂实录,一个案例分析,制作相关的课件形成资料库,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
二、在识字、阅读、习作的语文活动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实在在的评价相结合进行语文教学,取得喜人的成绩。
(一)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让学生在认生字中交流,让学生在评价中交际,培养了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
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让学生在认生字中交流,让学生在评价中交际,创设交际的情景指导识字教学。我们总是让学生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然后着重同学生一起交流积累识字方法,同时进行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交际,达到正确识字,总结了许多方法:如,陈运兴老师教学“哲”等字时,学生根据它的结构特点,上面是“折”,下面是“口”记字;又如,黄菊梅教学“槐”字时,学生想到了
“愧、魂、魄”等字进行辨析识字;再如,罗汉雄老师教学“骂”字时,学生说出了“一匹马上两口袋”这顺口溜进行识字。特别是我们在曾红斌副校长的指导下,采用多样化、具体化的评价语言,收获更大。如古秀花老师在教学《两只狮子》一文进行师生评价时,当她听到学生说认识“困”字时是“他看到‘木’字宝宝被四条墙围住了,没路可以走出去”时,她的评价是: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还会编出那么好听的故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又如,进行生生互动评价时,她教一位学生读“浓”字时,这位同学声音较小,她提出请大家评评时,一位学生是这样评的“你读对了,不过声音小了点,能读大声点吗?”多好的评价呀!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识字教学。现在,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不用怎样教,学生已能自学生字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开发语文资源,采用朗读交流、问题质疑解疑交流、话题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课前预习,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在完成每篇课文教学时,总是先让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在课外读物学到的知识,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找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黄菊梅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由于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故事不了解,我们便让他们问家人或上网找资料,实践证明,学生由于了解相关背景后,学习效果好。
2、朗读交流,学生读书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注重朗读指导与交流,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总是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好。如,罗汉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试读,提出不懂的字交流,解决读音障碍,把课文读正确;然后通过自由读,把课文读流利;再进行小组、个人表演读,再次进行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标点的停顿等方面交流,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经过实践,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了,读书水平提高了。
3、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旧式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施舍”一个字。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交流取得一致的意见,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懂,读后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杨桂梅老师在教学语文第十一册《景阳冈》一文时,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虎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为何武松能打虎呢?他不怕犯法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但了解到当时社会背景与现今社会的不同,而且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如,黄菊梅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九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
么是初晴后雨?这指的是天气变化,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还是写西湖不同时间的晴天和雨天景色?”同学们同样对此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联系生活,找出话题进行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出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从目前出现的话题作文中受到启发并经过实践得出:在阅读教学中,实行话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呢?找学生熟悉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正因为这样才能说得好,久而久之,阅读水平便得以提高了。如,罗汉雄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秋天的怀念》时,就找出了“母爱”的话题,先由学生说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然后引导学生再体会文中妈妈对儿子的爱,学生不但很容易产生了共鸣,而且培养了交际能力,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快乐。
(三)把握习作中指导、练习、评价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习作的有效途径。
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通常,老师修改后的作文发回学生后,学生一般只注重分数,很少有学生去看老师修改后的文章。有些老师在评语时写些学生看不懂的语言,如中心突出、结构严谨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课题组研究决定:评改作文后,选取优秀的作文以及一些写得一般的作文,通过投影组织学生一起读读别人的文章,并在读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提高写作的水平。杨桂梅、黄菊梅老师在实施中体会到,刚开始,学生还不习惯,再后来,学生们提高了认识,说起来总是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作文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三、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专题和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如何过一个愉快的假日》、《小论坛》、《怎样保护周围环境》、《一元钱究竟有多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热情高涨,更有效、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杨桂梅老师发现该班的杨瑞珍、杨丽珍同学家里困难,学校组织的一次体检时,交不起体检费。在一次班会课上,组织了一次“我们该怎么做”的爱心大行动,首先由班长介绍他们的情况,听了班长的介绍后,同学们便积极地讨论开了,一个说:我出5元;一个说:我的条件好,全部由我出……堂上出现了热烈的掌声。两位同学的问题解决了,两姐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想,这不正是大家希望的吗?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证明,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学生条件较差,实施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今后,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发挥我们的优点,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及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做好,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请领导们及同行们多多指教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篇3:甘溪中学教科室课题研究方案
甘溪中学教科室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中学,方案,教科室
甘溪中学教科室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甘溪中学教科室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二、课题的概念界定1、什么是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是指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模拟生活,使班会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在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学原理,
甘溪中学教科室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甘溪中学教科室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1、什么是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
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是指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模拟生活,使班会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在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学原理,发挥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运用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剧、心理活动体验等方法倾听学生心声,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惑的主题教育活动。它以活动为主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或对事物的观察思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自觉行为的教育过程。在主题班会课中通过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之中进行学习、体验、分享、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
选题背景和价值
当下,农村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教育和良好的引导,他们的心理水平远低于其年龄应有的水平。进入学校后,老师对其进行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班会课来实现。班会课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主题班会课则是班级管理中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但是,以往单纯以班主任向学生单向讲道理而进行的主题班会课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复杂形势。新形势下的主题班会课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更多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通过开放式的主题班会课实现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创设情境,模拟现场,开展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就是要突出班会课的心理辅导功能,为农村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新的手段,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学生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终身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作为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它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们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渗透到学生们的一切活动中。
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能够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拉近同学间的距离,让生活充满更多阳光的面孔,共创快乐生活;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荣誉感,让大家能够携手走在一起,打造和谐、幸福的班集体;同时还能增加同学们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增强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心理素质水平,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应具备的特点
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性主题班会,有它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观性
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不是单一的抽象说理课,而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和自我反思,达到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创设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在班会课堂上创设情境就是要模拟生活,使班会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增强心理主题班会的教育效能。情境教学强化了实体感,缩短了学生的认识时间,加速了理解过程,促进了理解深度。
(2)
互动性
互动性体现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情与理的生成和传递。
(3)
灵活性
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的灵活性体现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对象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媒介的灵活性和课堂地点的灵活性等。教学的内容,可以以感恩为主题,以尊师为主题,以节约为主题,也可以以青春期的心理健康为主题。教学的对象可以是刚进学校的新生,也可以是面临毕业的老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音乐,也可以是一个游戏。课堂的组织,可以用传统的方式选择在教室进行,也可以选择在室外进行。总之,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并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抓住课堂中的闪光思维和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和评价,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思想的高地,情感的高地。
(4)
民主性与平等性
如果没有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作保障,要想突出学生的心理体验,要想让学生有所思,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那就是一句空话。作为班主任,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要善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班会课堂不再“冷冰冰”、“死沉沉”,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构建。这样就保证了课堂轻松民主的氛围,保证了思想的活跃性,突出了本课堂的自我教育功能。
(5)
突出心理辅导功能
心理辅导是本课堂的最终目的。本课堂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指向心理辅导这个目标。通过感知,通过体验,通过思考,通过强化,最终让学生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感恩,能吃苦,能忍耐,能合作……心理健康,心态阳光,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我们只有突出了班会课的心理辅导功能,才能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直观教学原理。
直观教学原理从实践论出发,认为教学必须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缩短认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情知对称原理。
情知对称原理就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心理分认知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从认知因素来看,情境教学强化了实体感,缩短了学生的认识时间,加速了理解过程。从情感因素来看,它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认知和情感在教学中同步进行、相互渗透,体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默契。同时是教学双边合作,是教书育人的统一。
3.
寓教于乐原理。
健康主动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发动和促进的作用,而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的作用。快乐的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要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
4.原国家教委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
贵州省教育厅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作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写进2010—2015五年规划课题指南。
四、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主题班会只是一个渠道,一种方法,是我们进行德育的一个阵地。我们研究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希望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懂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同时在我校乃至更广大的范围内掀起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更多的人对心理健康引起足够重视。
2、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培养良好的集体性格。
3、
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德育水平,增强科学育人的观念,引导班主任队伍掌握真正的教育技巧,做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
4、
总结方法和经验,推广成果,提高更大范围内班主任队伍的德育水平。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教师素质
1、课题组成员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8岁;教龄最长的达到三十多年,最短的也已有8年,都长期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学校管理工作。其中从事班主任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有十二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最长的已有二十年,且分别多次荣获县、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或县、乡级“优秀教研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2、课题组成员中有两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有四人具有中学中级职称,仅有两人为中学初级职称,都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其中何伟、蔡凤曾作为编委参与《贵州新中考导学》(2012年版)的编写工作,符旭、刘心彪曾作为编委参与《过关斩将》(2012年版)的编写工作;近五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多篇文章在《贵州教工》、《初中生辅导》、《当代教育探索》、《数学大世界》、《西部教育论坛》、《中国科教育人》、《中国教研》、《中国教研交流》、《中国教师教学研究》等各级各类杂志发表,并荣获多项市、县、乡级各类荣誉称号。
(二)学校支持
1、本课题前期,课题组成员收集了相关资料,并且开展了一些调研工作。经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调研,更加坚信了这个课题的前瞻性和研究价值,对课题的研究充满信心。
2、本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完全初级中学,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我校校长具有很强的课题研究能力,这次他亲自负责本课题,能保障本课题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前进,确保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可以给本课题提供理论上的智慧支撑和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
3、我校具有重视教科研的良好传统,能保障本课题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制度支持。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心理学、教育学和班级管理等相关理论资料,参考或直接应
用相关成果,着眼于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运用,进行综合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
这是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开展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活动,并对个案进行追踪分析,探讨在不同情况下最佳的课堂模式,探讨情境创设和现场模拟在实现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功能方面的效率关系,探讨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关系,完善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和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应用体系。
3、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选取家庭条件各异,性格遭遇迥然的学生若干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研究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对他们身心发展的影响。
4、对比研究法。
本课题着重于四个方面的对比研究。一是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与传统说教班会课的效能对比研究;二是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在促进具有不同条件,性别、性格和遭遇各异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作用的对比研究;三是不同的情境创设和现场模拟在实现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功能方面效果差异的对比研究;四是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中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反馈效果的对比研究。
七、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冉涛
课题组组长:何伟
课题组成员:杨昌洪
杨树
蔡应斌
田进军
符旭
蔡凤
刘心彪
八、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
A、(2012年4月—2012年5月)课题的设计、申报,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B、(2012年6月—2012年7月)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报纸、期刊以及学术著作,通过利用互联网搜索等方法,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献,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班级管理和心理主题班会等方面资料。
C、(2012年8月)创建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基本模式,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进行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作相关教学工作准备。
(2)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5年1月)
A、(2012年9月—2013年7月)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运用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模式开展班会活动,收集整理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案例;选取学生个案进行追踪记录,开展对家庭条件各异,性格遭遇迥然的初一年级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长表现的比较调查;
B、(2013年8月—2014年7月)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继续开展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活动;继续跟踪样本学生进行个案记录;研究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模式。
C、(2014年8月—2015年1月)第四阶段行动研究。研究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的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模式;对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模式进行验证性研究;对运用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模式和传统班会模式开展班会活动的评估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开始编写校本教材——《甘溪中学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推广应用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模式。
(3)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课题研究成果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汇总系列论文和个案,并对个案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编辑成我校第一部校本教材——《甘溪中学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
9、
经费预算
项
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三年合计
图书资料费
1500
1000
1000
3500
调
研
费
1000
1000
1000
3000
成果打印费
1000
2000
3000
6000
其他实施费
2000
2500
3000
7500
合
计
5500
6500
8000
20000
十、成果体现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实验班与一般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别,教师相关研究论文,课题阶段性总结、活动图片、案例集和校本教材《甘溪中学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等来体现。
甘溪中学“情境式心理主题班会课堂”研究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