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乡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语言文字,水乡,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龙水乡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龙水乡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开阳县《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意见》(开教[2007]22号)文件和《关于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开教通[2008]124号文件要求,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一、主要目标和任务按照《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语言文
龙水乡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龙水乡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开阳县《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意见》(开教[2007]22号)文件和《关于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开教通[2008]124号文件要求,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按照《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对全省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要求的通知》黔教语发[2007]243号文件精神,达到《贵州省二类、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导标准》中对学校的要求,切实开展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检查评估组的评估,使全体教职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进一步加强,90%的教职员工普通话水平达到所规定的标准,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各类公文、名称牌、标志牌、公示牌、作业本、板书等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等不规范用字现象。
二、成立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余其明(乡教育室主任)
成
员:黎
俊
丁正友
张家宽
周永志
冉光祥
易
娟
赵仁军
赵国平
周
静
杨儒林
下设办公室在乡教育室,小组成员按工作责任分工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学校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由赵国平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语言文字评估日常事务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08年12月——2009年1月)
1、各学校召开评估工作动员大会,学习开教通「2008」124号文件精神,部署安排评估工作任务。
2、各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生认真学习《贵州省二类、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导标准》,领会省、市、县关于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3、各学校利用晨会、班会、教职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4、各学校成立评估工作领导机构,召开评估工作专题会,制定评估工作方案。
(二)培训测试阶段(2009年2月——2009年9月中旬)
1、各校组织学校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2、对照《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逐项收集整理档案。
(三)自查整改阶段(2009年9月中旬——2009年10月中旬)
1、对照《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进行逐项自查,完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制定整改方案。
(四)评估阶段(2009年10月中旬——2009年11月中旬)
1、学校做好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要求做好迎上级迎接评估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标语、宣传资料等),高标准完成档案资料装订工作。
2、接受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检查。
四、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突出抓好推广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抓用语规范,培训与达标并举,抓用字规范,督促与评估结合。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师生中进行普通话培训讲座,在教职工中进行演讲比赛,在推普周大力宣传等。
龙水乡教育室
2008年12月5日
3
篇2: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本文关键词:语言文字,法学,心得
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本文简介: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秦路华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意义重大。10年来,围绕贯彻实施该法律,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
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本文内容:
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秦路华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意义重大。10年来,围绕贯彻实施该法律,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我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各级学校积极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纳入学校管理常规,采取措施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近年来,随着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的实施,社会上自愿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逐渐增加。2004年起,每年的6月和12月,将定期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在国家机关,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也是高效执行公务、确保政令畅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也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市广电部门积极实践这一精神,大力加强对普通话的普及。为了丰富节目形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普通话节目,有效地增强了市民的推普意识。
规范语言文字需要齐抓共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然而,推进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社会用字不规范,不仅有损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认知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开展清理整顿城区社会用字工作;团市委也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检查我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语等规范汉字使用情况,再交由工商、城建等部门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
国家语委强调,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不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当前,社会语言应用空前活跃,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情形下,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尤为迫切。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键在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及时出台具体的相应法规或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由于涉及面广,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其他部门也必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以举办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
篇3:语言文字工作学习材料
语言文字工作学习材料 本文关键词:语言文字,材料,学习,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学习材料 本文简介:规范语言文字学习材料时间:2015年4月13日地点:阶梯教室主讲:罗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
语言文字工作学习材料 本文内容:
规范语言文字学习材料
时间:2015年4
月13日
地点:阶梯教室
主讲:罗丹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2、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哪个机构?
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3、我国宪法对语言文字工作有何规定?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何意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5、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一词是l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确定指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在那次文字改革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张若奚作了《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的报告,在报告中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普通话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l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教育部确定了这一定义,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
7、当前,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当前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8、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万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浯表达关系密切的行业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21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
10、实现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哪几方面要发挥作用?
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教育要发挥基础作用,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要发挥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要发挥窗口怍用。
11、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方面,当前重点抓什么?
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方面,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第二,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促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第三,认真搞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12、整治社会上出现的用字混乱现象,各级政府部门该采取什么力针?
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坚决、稳妥、逐步的方针整治社会上出现的用字混乱现象。
13、当前我国哪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当前我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14、哪四个方面应在推广普通话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教育部门要发挥基础作用;二是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带头作用:三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新闻媒体要发挥榜样作用;四是交通、邮电、电子技术、商业、旅游、金融、工商等服务行业要发挥示范作用。
15、什么是社会用字。
所谓社会用字,是指书写、印刷、刻制、烧铸、电子显示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告示性、标识性文字。
16、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7、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18、什么是不规范汉字?
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1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定在每年的什么时候?
1997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20、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
21、现阶段哪些人员应该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现阶段应试人员的范围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下列人员:
(1)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日主持人:
(3)影视话剧演员;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6)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材料
时间:2016年3月19日
地点:阶梯教室
主讲:孙小飞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材料
时间:2015年9月15日
地点:阶梯教室
主讲:安
锐
内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材料
一、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三、我国跨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普及。
四、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五、学校应争取新世纪最初3-5年内,将普通话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城镇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
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七、《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使用普通话”。
八、《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
九、国家于1996年颁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
十、汉语普通话共有400个基本音节。
十一、《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以及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共5部分。
十二、汉字的基本笔画有5种,即:横、竖、撇、点、折。
十三、汉字笔顺基本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十四、新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采用两种查字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十五、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材料。
十六、语言文字工作四点要求。
1、在家使用普通话与父母、亲戚、朋友交流。
2、在校使用普通话与老师、同学交流。
3、使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书写工整规范。
4、发现外面广告、商标有错别字,应及时帮助改正。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学习材料
时间:2015年9月29日
地点:阶梯教室
参会:全体教师
主讲:何秀国
内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一、法律摘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笫十九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评议的播音员、节日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
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二、文件摘录
(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
(三)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国发[1992]63号):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通话,学校是基础。学校用语一律使用普通话。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必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必需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