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教育教学基础(笔记)

日期:2020-12-02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教育教学基础(笔记) 本文关键词:教育教学,基础,笔记

教育教学基础(笔记) 本文简介:教育教学基础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感觉:(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反比例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

教育教学基础(笔记) 本文内容:

教育教学基础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感觉:(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反比例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知觉的分类:

A按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分

视、听、触、嗅等知觉

B按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分

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空间的位移)

社会知觉(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接近、相似、连续、封闭、良好图形)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颜色、大小、形状)

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个别对象

空间联系(低)

因果联系(中)

对象总体(高)

观察品质的特点:

精确性、目的性、顺序性、深刻性

观察力的培养:

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技能

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记忆的发展特点:

目的: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四年级)

方法: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四年级)

水平:具体形象记忆-抽象记忆

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内容的不同分:形象、运动、情绪、逻辑

2.按记忆材料保持时间长短分:感觉(瞬时)、短时、长时

3.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分:外显、内隐

记忆力的培养:

1.根据记忆的发展特点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

(1)有意识记

(2)意义识记(基本条件--对材料的理解)

A、人工意义法

B、口诀记忆

C、直观形象

D、连锁法

2.应用直观,加强记忆

3.根据记忆的发展规律,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4.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5.重视记忆品质的培养

(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

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

智力活动的基础:记忆

想象:

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想象的构成方式:

黏合、夸张与强调、拟人化、典型化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梦)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有目的、自觉进行)

A.再造想象(据词语或非语言描述产生)

a.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

b.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

c.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形象的描述

B.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独立创造)

特点--新颖、独创、奇特

创造活动的必要环节

C.幻想(与个人愿望相连并指向未来)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a.积极的(理想)

b.消极的(空想)

想象的品质:

主动性、生动性、丰富性

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有意性迅速发展

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想象力的培养:

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进行想象的训练

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想象力的培养(另一种说法):

情感基础:创设气氛与环境,大胆想象

知识基础:通过教学丰富知识面

方法基础:教会联想,丰富和发展言语

能力基础:培养观察事物习惯,独立思考

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种类:

1.按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分

直观动作思维(实际动作-支柱)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支柱)

抽象逻辑思维(人类思维的核心,概念-支柱)

2.按思维过程以日常经验还是理论为指导分

经验思维(依据日常生活经验)

理论思维(依据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

3.按思维结论的思考步骤和过程清晰程度分

直觉思维(未经逐步分析就解决)

分析思维(逐步分析后解决)

4.按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分

聚合思维(求同、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辐射思维,创造性的特征)

5.按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分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发展的特点:

具体性

不自觉性

不平衡性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关键期:四年级、10-11岁)

思维发展的特点(另一种说法):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

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

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是:

掌握比较完善的逻辑推理能力

概括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7-8岁):形象直观

二三年级(8-10岁):形象-抽象

四五年级(10-12岁):本质抽象

推理能力分为:

直接推理

间接推理:演绎、归纳、类比

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规则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

一、三、六年级

思维品质的特点:

敏捷性

灵活性

深刻性

独创性(思维智力品质最高表现)

批判性

灵活性的特点:

起点灵活

过程灵活

概括-迁移能力强,自觉性高

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

结果是多种合理的结论

独创性的特点:

认知的深刻性

思维过程的独创性

发散性

新颖性(思维独创性最重要的指标)

敏捷性取决于主客观条件:

主观:原有知识结构、认识能力、

行为习惯、思维定势

客观:课题

语言:

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

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意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

言语:(一种心理现象)

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

借助语言这一工具传递信息

言语的功能:

交际(最重要,最基本)

思维、调节、创造

言语活动的特点:

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

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言语活动分为三类:

口头(对话、独白)、书面、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形式:

对话(最基本,幼儿期占主要地位)

独白(入学后成为主要形式)

对话言语的特点:

合作性、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

书面言语的特点:

展开性、随意性、计划

内部言语的特点:

隐蔽性、简略性

口头言语的培养:

说完整的话

口头造句

朗读训练

提问和练习

书面言语的培养:

丰富口头言语水平

扩大词汇量

阅读能力(默读)

写作能力

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

书面言语的培养(另一种说法):

1.识字及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

儿童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字形学习

言语的基本要素:字音

儿童识字的中心环节:理解字义

2.阅读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

阅读的基本形式:朗读和默读

3.写作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注意是:

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的组织特性

注意的基本特征:集中性、指向性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首要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合理组织活动

培养间接兴趣

排除干扰

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动作出现

无关动作停止

呼吸运动变化

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注意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个体的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7-10岁儿童能够聚精会神地注意20分钟

10-12岁儿童为25分钟

12岁以后30分钟

狭义的稳定性: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

注意的起伏:注意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广义的稳定性:注意在某种活动上保持的时间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注意的分散(分心)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主体的精神状态

主体的注意力水平

3、注意的分配

10岁以后的儿童已能既注意老师讲课也能记笔记,同时还能注意到自己坐的姿势

注意的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4、注意的转移

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明确的信号提示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

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女生注意的稳定性比男生强

男生在注意的转移上优于女生

女生的注意兴趣多指向于人,而男生的注意兴趣多指向于物

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激发学习动机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包括两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

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二、小学生的情意发展

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

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

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

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感: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情感)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情绪: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

情感: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4、从稳定性程度看

情绪永远带有情境的性质

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5、从表现角度看

情绪情感产生的中介:需要

情绪的基本形式:恐惧、愤怒、悲哀、快乐

引起恐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和手段

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

情绪的状态:

1、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弥漫性)

特点:缓和而微弱

持续时间较长

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影响心境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主观世界(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等)

2、激情: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

特点:强烈爆发性、短暂性、指向性

3、应激:急速而紧张(紧急性)

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有三类:

反映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方面的情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反映对周围的人和集体态度方面的情感(友谊感、同情心、怜悯心、责任心、眷恋心)

反映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态度方面的情感(良心、羞耻心、荣誉感、自尊心)

情绪情感的表达:表情

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

表情的种类:

面部表情(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有泛文化性)

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

语调表情

情绪情感的功能:

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和减力两种动力性质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促进功能、瓦解作用)

耶尔克森一道森定律说明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

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

中等程度的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

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4、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需要的种类:

1、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即从总的方面分:

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按照需要的对象的性质分:

物质需要(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

精神需要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

1、

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的内容:

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同志感、

友谊感、人道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的情感、

集体主义的情感

道德情感体验的形式:

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

伦理的道德情感体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儿童的道德感大约在2岁以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三年级

2、小学生理智感的发展(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

兴奋、渴望、焦虑或不安、挫折、成就感

3、小学生美感体验的发展

美感早在儿童2--3岁后就开始发展起来

情绪障碍:

过度焦虑(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强迫症(2、7-8岁、青少年高峰年龄,心理治疗为主)

恐怖症(学校恐怖症)

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意志:

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和调节体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为推动人去产生和维持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

表现为阻止和克制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愿望与行动

意志行动: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意志行动的特征: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自觉确定行动目的)

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

就意志过程中的困难来说,一般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意志的重要特征时具有自觉目的性)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情感过程推动和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

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

意志的行动过程:

1、

采取决定阶段(是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

2、

执行决定阶段(关键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执行决定阶段还要接受成败的考验

在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四个环节:

动机冲突

确定行动目的

选择行动方法

制定行动计划

动机斗争的几种表现: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进退两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4年级开始发展

(易受暗示性、独断)

果断性(冲动性、优柔寡断、武断性)

自制性(意志薄弱、任性、怯懦)

坚持性—坚韧性,最重要的意志品质

(顽固性、五分钟热血、动摇、执拗、虎头蛇尾、“一条道走到黑”、“不见黄河不死心”)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特点:

1、意志自觉性较差,直到小学六年级,这种自觉性水平仍然比较低下

2、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较为明显,其中受暗示性尤为突出,除了二、六年级外,各年级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儿童均表现出受暗示性的特点。三年级以后,受暗示性逐渐减弱,而独断性则逐渐增强。儿童的自觉性品质的发展比较迟,一般从四年级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特点:

1、

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龄升高而不断发展

2、

相当部分小学生表现出优柔果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

3、

小学生的果断性品质还不很稳定,到三年级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后又迅速呈下降趋势,直到六年级时才得以改变

小学生意志的自制力特点:

1、

小学生的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其发展趋势为1-3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3-4年级处于平稳时期,4-5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5-6年级再度处于平稳时期

2、

小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儿童抗外部诱因的能力强于抗内部诱因

意志在人的个体发展中相对来说形成较晚,儿童到两三岁时,才开始出现最初的意志萌芽。意志品质的真正发展,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

小学生的意志特点:

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果断性不足

坚持性不够

自制力不够

意志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加强行为的目的性教育

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集中注意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榜样可来自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等

三、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自我意识:

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

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

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观察、分析、评价)

自我体验(自尊、自信、成功感与失败感)

自我监控(检查、监督、控制)

自我意识的功能:

提高认识水平

丰富感情世界

发展意志能力

促进道德形成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顺从到独立见解

比较笼统到个别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

出现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初步倾向

抽象概括性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发展快

稳定性加强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发生于学前期4岁左右

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自尊

自我监控的发展特点:

低年级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高

3年级末,逐渐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

独立性和自制力增强

自我意识的培养:

全面认识自我(形式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

积极悦纳自我(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努力完善自我(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方式)

自我完善的关键: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化后再统一

塑造健康自我,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

有效控制自我

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内在需要、外在诱因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

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或称为学习驱力

学习期待即:学习的诱因,不等于学习目标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

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

(指向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

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

(指向学业成就)

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

(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

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活、定向(指向)、强化、调节

学习动机的分类:

A按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

高尚的动机:

核心--利他主义,同国家和社会利益相连

低级的动机:

核心--利己的、自我中心、眼前利益

B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

近景直接性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

远景间接性动机:与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

C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心理学家公认)

内部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引起

外部学习动机--外部诱因引起

D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分

一般动机(较稳定、持久)

具体动机

E按学习动机动力作用强度的大小分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

正强化、负强化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低--高)

生理

安全

归属与爱

尊重

自我实现(最高级,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积极情感)

避免失败(消极情感)

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能力-稳定、内因、不可控

任务-稳定、外因、不可控

努力-不稳定、内因、可控

运气-不稳定、外因、不可控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直接强化(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

自我强化(依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情绪、坚持性

影响对困难任务的态度

学习动机的培养:

培养学习兴趣

设置有效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

成就动机训练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产生学习需要

学习动机的激发:

激发需要

明确目标

了解学生成绩

积极的鼓励

适当地开展竞赛

期望与评价

成功的满足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

亲子(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同伴(开始建立友谊关系-重要特点)

师生

心理学角度----心理关系

社会角色----教育与被教育、领导与被领导

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呈波浪式发展趋势

六年级,心理上出现了“断乳”现象

女生的亲子关系好于男生(女孩早熟)

亲子关系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人格、心理素质、学习成绩

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

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形成同伴团体

同伴交往中的认知偏见有: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先入为主)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最初印象,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定型倾向,笼统划归为固定类型)

师生关系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

学校适应

自我概念、学业成绩

个性社会化发展

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

呈波浪型发展趋势

专断型----学生屈服,推卸责任,不愿合作

仁慈型----依赖和屈从

放任型----道德品质差,学习也差

民主型----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积极性高

女生的师生关系好于男生

品德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和教育学

道德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和伦理学

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个人需要

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社会需要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

1.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

2.道德情感(高级情感发展特点之一)

直觉、想象、伦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3.道德意志(看意志的品质)

4.道德行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自我中心阶段(2-5岁):同伴形成合作关系

权威阶段(6-8岁)

可逆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1-12岁)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法)

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相对功利取向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好孩子)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原则或良心定向

品德发展的特点:

从具体形象性向逻辑抽象性发展

从外部、被动、未被意识转化为内部、主动、自觉意识

道德动机不强烈,意志力总体水平不高

言行从比较协调逐步分化,呈“马鞍”型

品德发展的特点(另一种说法):

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自觉纪律的形成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不良品行的成因:

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生自身因素

培养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心理健康包括: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

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性

推进社会发展的创造性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

面向全体学生(中心)

全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主旨)

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原则:

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

轻度失调心理

严重病态心理

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常的智力水平

了解并接受自己

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调节与控制情绪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入学不适应、厌学、学习疲劳

2.情绪情感--羞怯、焦虑、易怒、嫉妒心

3.行为方面--说谎、攻击、退缩

4.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自我评价能力低

以自我为中心

自制能力较弱

抗挫折能力较低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自我意识教育

学习心理教育

人际关系调适

生活和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的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个别咨询与辅导

德育班级管理和各种课外活动结合

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育教学活动

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制约:

儿童个体发育发展的起源:遗传

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和范围

遗传而继承到特征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教师如何对待小学生的遗传差异:

A认知差异

一般认知能力

专门领域的知识

认知风格

B人格差异

气质差异(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差异(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童年期)

C性别差异

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自然结构

残缺家庭

离异家庭

(焦虑、孤僻、敌对、畏缩、自卑、冷漠)

不和谐的家庭(比残缺家庭消极影响更大)

家庭经济条件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家长的儿童价值观

2.对孩子的期望

3.家庭教育方式(7种类型)

支配型--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

干涉型--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

宠爱型--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

拒绝型--反抗、冷漠、自高自大

不关心型--攻击、情绪不稳定、冷酷、自主

专制型--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顺从

民主型--合作、独立、温顺、善于社交

教师如何对待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平等对待、因势利导、全面和谐

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热情和同情心

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的期望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

戈莱姆效应(对学生未来预测持否定性态度)

校风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校风是----

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

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

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

同伴交往的影响:

对其他儿童的认识来认识自己

在交往中获得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与技能

满足归属需要,同情心、责任感、友谊感的发展

社会文化(精神、物质、行为)对儿童发展途径的影响:

民族、地域、习俗、时尚

大众传播媒介

家庭、学校及伙伴群体

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A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社会性依恋、友谊认知、性别角色认知

B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篇2:☆一小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一小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本文关键词: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一小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本文简介:师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检查一四八团第一小学工作汇报2006.11.22师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检查一四八团第一小学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欢迎莅临我校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43741平方米,校舍面积7095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9

☆一小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本文内容:

师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检查

一四八团第一小学

工作汇报

2006.11.22

师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检查

一四八团第一小学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欢迎莅临我校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我校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43741平方米,校舍面积7095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90人,教职工118人,专任教师93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51人。

多年来,在师市教委和各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立足团场,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目标,树立“健康为先、育人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主”的思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学质量优异”的育人环境。

一.

以育人为本,强化学校管理体制

1.我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求真、务实的坚强集体。各部门能够分工不分家、相互通气、齐抓共管、责任到人,能够注重政治和业务学习,充分发扬民主,审视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决策的能力得到广泛赞同。

2.

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实施“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立体管理”的手段,是我们一贯的作风。近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学校长短期发展规划》《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制度》《学校责任追究制度》《未成年人犯罪预警制度》《量化考核方案》《师德师风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以制度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激发教师敬业爱岗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卓有成效。

3.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方略。多年来,学校领导一班人常葆深入一线求真务实的作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真诚关心尊重教师,努力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一是以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改标准、校本研究为主攻方向,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二是创造学习、交流机会,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施展才华、展示自我、锻炼提高铺路架桥。三是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原则,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工作氛围。

4.健全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为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继而提升为良好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辟实践领域。如,多年坚持落实“文明班级管理制度”、“文明中队标准化建设”、“红领巾文明岗”、“班级量化考核”、“少先中队执周制度”“小学生成长档案”、“护绿保洁小卫士”、“推优入团”等管理机制,把学生自我管理、德育体验、能力培养,内化为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一支蓬勃力量。

二.以育人为本,合力塑造德育工程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始终把“政治铸师魂、教育树师德、规范树师表、学习促师业、制度立师能”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狠抓师德教育,塑造良好师风。我校常年坚持学习教育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一方面,我校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管理考评办法》等制度,逐人下发,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师德例会;另一方面,我们适时推出

“爱生敬业建功”师德教育活动,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召开专题交流会。这种定制度、树典型的管理,促进了师生、家校关系日益和谐,更加民主、平等和亲切。

2、拓宽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感知教育、体验教育、探究教育,力求使德育在学生真实生活中得到自醒、自警、自律,在体验中磨砺和升华。

我校把新学期第一月固定为“德育主题教育月”,推出爱国、爱校、爱班、爱家和遵法守纪、文明言行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六年级短期军训,强化纪律训练,培养集体荣誉感;少年警校小卫士进入班级宣传交通安全;召开《光荣与我同行》大型主题队会,举办《我有一个好习惯》演讲比赛和《做个好孩子》童谣比赛等。

我校多年开展了诸如《祖国明天更美好》《民族精神代代传》和《共建和谐社会》等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师生情操。每年读一本好书,每年上一个台阶。我校的典型经验在师市推广,并被授予国家级“读书育人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3.优化养成教育措施。每年,我校都根据管理实际,确定一个切入点,推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班级文明岗、环保小卫士、班级内勤管理员、红领巾服务岗、文明用语监督员、养成教育管理台帐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你说我棒不棒?”、“我来弯弯腰”、“我最美”等教育活动纷纷开展起来,形成了学校全员抓德育的大氛围。

三.以育人为本,创造一流教学佳绩

“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是我们一贯的办学口号。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规范办学,创新办学。

1.教师学习双轨并进。我校组织教师长年坚持单周业务学习、双周职业道德学习,形成制度,雷打不动,学习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教师加深了认识,提升了理念,端正了行为,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把正确的理念、客观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2.开全课程,规范运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我们围绕发展规划,制定务实、全面、明确、具体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及管理措施。各项考核制度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完备。做到了计划落实、创新教研、检查评比掷地有声。

3.一丝不苟开展教育科研。我校把教育科研纳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为此竭力而行,达到了创设环境、培养教师、探索途径、提升能力、体现价值、形成文化、提高水平的目的。我校有“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教研组”一条龙教研机制,培养了以教学骨干为核心的教研队伍。三年来,组织专题教研活动74次,教师发表论文45篇,送优质课、参加教学比赛活动57人次,获奖20多人次。教务处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月活动,组织教学讲座、汇报交流和授课说课比赛,为提升教研质量注入了活力。

4.坚决落实把校本课程教育总体目标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看清形势,重新认识审视职业要求,设计自我,设计职业。二是抓好课改后续培训,让培训跟着课改走,随课改实验不断深入。三是开展校级课题研究,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培训,组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示范课”引路、“公开课”学习、“实践课”探讨,学方法,蓄经验,转变和提高教学观念。四是开展合作交流,达成教师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激活学习、钻研、反思之风,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五是用三项标准评价教师,即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责任。

5.重视音体美,夯实素质教育。我们不定期巡课检查教学过程,抽查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鼓励艺术体育项目争先创优打造品牌,把“小三门”做实做活。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中,抓创新、保质量、出特色、讲长效。多年来,学校十几个兴趣活动小组常年坚持活动,在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电脑、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教育成果。

6.强化对课堂教学监控。我校教务处、教研室本着力减学生负担的原则,推广优教乐学,严格教学纪律,规范教学行为,认真指导教师落实课改,严格限制考试次数和课业量,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抽测、考评、分析和反馈。

7.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我校坚持接受本学区所有适龄儿童入学,无一辍学。认真执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并通过党员、教师的“一助一”“一助二”活动,给予爱心捐助,确保学区内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所有学生平行编班,保证让全体学生享受公平教育。严格执行上级《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现象。

8.教学成绩步步登高。近年来,我校夯实教育基础,做实教研工作,抓实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在70%以上。

四.以育人为本,凸现教育教学特色

1.潜心营造育人氛围。

多年来,我校在团党委的支持下,高标准、高起点、高品味,坚持不懈进行校园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建设。教职工牺牲节假日,无怨无悔参加建校劳动,逐年建成了集雕塑、绿地、林带、凉亭、花坛为一体的校园小广场。校园绿化面积达50%以上,美丽校园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整洁优雅的工作学习环境,也成了团场老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校通过温馨可亲的广告牌、浓情蜜意的警示牌、醒目规范的宣传牌等,让墙壁道路说话,让花草树木传情,让典雅的环境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品行,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

少先队“星星火炬广播站”是学校德育重要阵地,每年都紧扣当前德育工作的中心思想,制作专题节目,坚持每天三次播出,大张旗鼓、不遗余力的宣传、渲染,营造出了德育工作遍地开花、无孔不入的强大势头。

2.树立校园文化形象。

在德育姹紫嫣红、教学硕果累累的同时,我校也非常重视利用资源优势丰富校园文化。每年“六一”,检阅式、游园活动、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等庆祝活动成了小学生的最爱,参与率100%,是最受团场职工欢迎、深得上级领导好评的团场文化亮点。多年来,我校文艺节目坚持走创新之路,精彩纷呈,《电脑娃》《为了孩子》《小兵张嘎》《我们的家》等声乐舞蹈作品参加自治区、兵团、师市和团场演出均获奖励。326名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地区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少年警校第七分校在石河子赫赫有名。几年来,小卫士们在学习之余上路宣传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把交通安全知识播撒到千家万户,并在师市举办的少年警校《队列分列式》《交通指挥手势韵律操》《宣传交通安全法主题队会》比赛中获得三连冠。我校被师市人民政府授予“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学校”。

3.丰富学生体验教育

自1998年以来,我校体验教育作品曾多次获得过国家、兵团、师市级的嘉奖,德育工作的深度、广度可见一斑。我校德育工作不只限于一味的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寓教于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之中。如:开办自行车充气、失物招领、小气象服务站;认领“红领巾绿地”;《我家小康知多少》和《感受弱势群体生活》课题调研系列活动等等,为深化少年儿童德育工作、全面实施德育体验开辟了领域、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文明习惯、学习成绩的不断升华。

在资金紧张的境况中,我校坚持开展少儿科技活动,本着每年发展、坚持普及的原则,组织少儿科技小队的培训。每年参加地区少儿科技项目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五.以育人为本,任重道远更需努力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许多值得珍惜的经验:

1.领导班子要真心团结、求真、务实、民主、勤勉,要为教职工树立学习型、实践型、进取型、谦逊型的榜样。

2.教育教学工作要有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规章、方案、措施作保障,更须坚定信心、真真切切抓落实,切勿浮躁、虚夸、走过场。

3.坚持以人为本,把严格、真诚、公正、尊重、关心、和谐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之中,自上而下形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互动力的管理体系。

4.德育工作要形成合力,对干部以身作则,对教师严宽相济,对学生重视体验,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为师生的德育实践创造进步的平台和契机。

5.在规范办学上下真功、下苦功,教师的“双轨”学习不松懈,落实校本课程和新课改要扎实挺进、持之以恒,强化课堂教学监控手段,一丝不苟执行《义务教育法》,确保教育教学高质足量。

6.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抓好教育教学主业的同时,花大力气实施校园“五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改善育人环境,打造师市教育系统一流品牌。

六.以育人为本,唱响教育大旋律

近来来,全校教职工合力拚搏、无私奉献、勇于进取,获得了“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五好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政治工作创新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学校”、“先进工会”等荣誉和奖励。

我们也清醒地觉察到工作中所面临的困惑,如: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不少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多,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子女还有一定数量的存在,这些个体素质相对偏低的学生,对顺利实施养成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一定影响。

仅管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可圈可点,但需要想的、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不断完善、不断进取的方面还有很多,希望通过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检查指导,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

2006年11月22日

篇3: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教育教学,本科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一般分为技术应用型、知识应用型、创新应用型三种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备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系统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三是要有全面的能力素质,不仅要具备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四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要具备组织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谋划决策能力、分工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特别强调具备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制图、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新模式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内涵,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老师在新模式教学下应该对传统模式进行哪些改进、自我学习提高的方向在哪里?学生如何变得真正自觉、主动的学习?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本身对所讲课程不熟悉,或者理解不透彻时,加之老师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挥,使很多课堂变得十分沉闷,学生当然的不会产生任何兴趣。如果老师水平较高,对课程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把握,能够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仅仅是为了学业成绩,更是为了知识,为了学到真正的本领,因此会格外用心。老师对课程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够把枯燥的理论风趣化,把深奥的东西通俗化,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真正的东西。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像一个牧童,而学生就像一群小羊,老师把他们带到一个丰美的田地面前,小羊们都在争先恐后的怀着极大的热情寻觅合适的稻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能达到一个“以其智慧,使人昭昭”的教学境界。因为这个情况下,学生可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激情的感染下,在智力的挑战中,迸发出火花,使一些道理在相互的交流中昭然若揭,实现教学相长。首先,教师应在知识储备数量和质量上、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学质量上、管理学生水平上来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以实现“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工作状态,那我们更应该找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加强师资建设必不可少。要实现教师高度负责、全身心投入以及对课程严格要求的工作状态,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一是要树立现代的思想观念,具备开拓创新、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分工协作等现代思想观点;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要有效的智能系统。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传播者,而且要成为科学知识的创造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既要注重“开智”,又注重“育人”,既要强调传授知识,又强调发展个性。

第二坚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强烈的事业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按时下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新解,视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工作是本分,老师既要谨记“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的传统行规,更不要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时代和历史重托。

我们不是科研型院校,不能够定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次我们不是职业教育院校,也不能够定位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外一方面,教育作为传播间接经验的媒介,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是说我们能够教授给学生的是成熟稳定、被验证为正确的知识和技艺,当然,进行超前性科研研发的教育领域除外。这就要求我们的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宽口径和后续潜力的人才。综上所述,同时依据我们已有的教育力量和资源,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延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区别与理论培养模式,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其蕴含的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臵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第二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郑红梅

电气工程系

2015.1.8

    以上《教育教学基础(笔记)》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教育教学基础(笔记)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教育教学基础(笔记)》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