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

日期:2020-12-0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 本文关键词:鲁甸,云南,盘点,地震,感人事

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 本文简介:云南鲁甸地震感人故事23则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月8日15时已造成617人死亡、108.84万人受灾、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不过,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鲁甸地震灾区,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温暖和鼓舞着直面灾难的人们。1、

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 本文内容:

云南鲁甸地震感人故事23则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月8日15时已造成617人死亡、108.84万人受灾、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不过,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鲁甸地震灾区,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温暖和鼓舞着直面灾难的人们。

1、

8旬老婆婆灾区路上分发自家食物

周婆婆唯一的老伴,在地震中被倒塌的墙体掩埋,不幸去世。

眼角泪痕未干,鲁甸县小寨村86岁的周婆婆却在志愿者前往灾区的路上,拿着玉米等食物朝大家挥手,“其它帮不了你们啥,来吃点玉米和土豆吧!”

小寨村是通往龙头山镇的必经之地,周婆婆站在离家不远的路边,等待救援队伍的到来。直到一辆辆救援车因前方障碍、不得不暂停时,周婆婆蹒跚而至,对着每辆车的救援人员重复着温暖的话。

“年轻人,我家里有水,天气热了,来喝一点吧!”

“我家有厕所,就在小树林后面。”

2、感恩:11名女子架锅熬粥免费送鲁甸震区灾民

8月5日,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升起灾后第一缕炊烟。一名受灾女子召集当地10名“姐妹”,自筹大米,在街头架锅熬粥,供大家免费吃,被“食客”亲切称为“姐妹粥”。她们想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感恩救援。

熬粥的发起者苏德巧,地震发生前,她一直在浙江上班,地震后她马上回到老家。她目睹了救援官兵和志愿者对他们的帮助,总想通过一种方式来感恩。于是想熬粥免费送。“昨天我们共熬了10袋大米的粥,每袋50斤。”苏德巧说,除她们自发筹集来的外,镇政府也支持她们的做法,还送来了一批大米。

3、钻进地洞

徒手砸烂凳子救出同事

地震时龙头山镇卫生院1楼有5个同事被压在下面无法动弹。”透过漫天尘土和支离破碎的房屋,邵浦发现2名同事被困药房,2名同事被困办公室,还有1名被困厕所。22岁的闵顺红被困药房一个角落,呼救很微弱。

强烈余震,没人敢进去施救。

“让我去!”同事邵毕云二话不说就往前冲,顺着墙壁的裂缝,匍匐在碎玻璃、碎瓦片中往前挪动。邵毕云发现,他与闵顺红被一张木凳子挡住了。没有破拆工具,他就直接用手击打凳子,直到将木凳打烂。

经过5个小时救援,他们救出了4名被困同事。

4、花椒树下的生命——两家4个孩子摘花椒时遇难

花椒是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此次地震中,有人因花椒丧生,有人因花椒幸免于难。在龙头山镇,生死之间的距离只有一颗花椒那么大小。

地震发生时,周先军的妻子、儿女和小姨子一家三口,6人在花椒树下摘花椒,其中4个孩子两男两女,分别是6岁、7岁、8岁、9岁。滚下的山石和土方,瞬间吞没了6人。周先军赶到时,遗体已摆在了山腰上的一棵花椒树下。

5、花椒树下的生命——两位女儿回老家探亲不幸遇难

谢维礼回忆,地震当天自己正在屋外的山坡上摘花椒,剧烈的晃动使他从梯子上滚落在地。之后,他拖着伤痛的腿脚朝家中跑去,站在面目全非的家门口,他早已找不到女儿和孙儿6人的身影。

逝者:父亲唐天友

6、唐家儿女成了地震遗孤

唐天友妻子早年病逝,他与四个儿女相依为命。地震发生后,唐天友最小的儿子与女儿从废墟爬出,并哭着在自家废墟刨挖父亲,最终只找到遇难父亲和已故母亲的这张合照。

逝者:儿子卯升龚

7、父亲从废墟中抱出孩子遗体

到家门前他们愣住了,眼前的家已成废墟。“孩子还在里面!快挖!”卯昌学和妻子顾不得余震,徒手开挖。夫妻俩在雨里挖了一夜,这是他们生命中最煎熬的一夜。不幸的是,卯升龚还是离开了父母。父亲,最后一次用手温暖沉睡的孩子。

逝者:哥哥杨正权

8、妹妹为救哥哥刨断手指

见到哥哥大部分身体埋在废墟中,妹妹杨正巧在废墟中拼命地刨挖。等妈妈从屋外赶回来,女儿手指都骨折了。在医院里,杨正巧说:“你们能不能帮我,找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我要让他们知道,哥哥都考上大学了,很能干的。”

哥哥杨正权21岁,此前在鲁甸当地的职业学校念高中,刚刚考上大学。不幸的是,地震中,哥哥没能醒过来,而得知噩耗的妹妹,一直挂泪超过30小时,仍哭喊着要找哥哥。“在我们心目中,哥哥就是家里的主心骨。”

逝者:赵家母亲

9、赵氏孤儿守护母亲遗体

赵姓的兄妹现在成了孤儿,母亲在自己房子中遇难,父亲虽然在邻村,但也未能幸免。旁边停放着的,是母亲的遗体。因为条件艰苦没有担架,他们母亲的遗体是亲戚们用一根木棍运送过来的。

逝者:刘兴晏女儿

10、刘家8岁女孩的葬礼

刘兴晏是一名修路工人,在距离红石岩村600公里外的工地上干活。8岁女儿嫌地里太热,跑回老家休息,结果被埋在了坍塌的房屋底下。葬礼中,刘兴晏将妻子买的毛绒玩具放在孩子遗体边,这成了女儿唯一的陪葬品。

逝者:戚家奶奶

11、在京女孩与失去老伴的爷爷

下图为在京打工女孩戚忠翠赶回家中安慰爷爷。这场地震,带走了戚忠翠的奶奶,伤了爷爷、妈妈。如今,经历了地震和老伴儿的去世,爷爷已经变得神志不清,抓着爷爷干瘦的双手,爷爷居然没能认出她的孙女回来了。

逝者:战士谢樵

12、战士不幸被卷入堰塞湖激流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战士谢樵在抗震救灾时,被山上滚落石头不幸击中后卷入堰塞湖激流中。4天后,搜救人员在堰塞湖湖面发现了谢樵的遗体。在震中龙头山镇,大约50名队友为他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遗体告别。

来救灾的路上,他答应我下次晚会节目要跳一段——《小苹果》,可现在……。

13、废墟上的家——组图

14、深情,在灾区传递——“熊猫血”,我来了

8月4日,一则消息通过媒体从灾区传出——被滚石砸伤的村民潘才能急需“熊猫血”。

这则消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熊猫血”学名为RH阴性血,在中国十分稀少。

3日地震发生时,正在山上放牛的巧家县包谷垴乡村民潘才能被落石砸伤昏迷,4日凌晨1点多被送进了巧家县人民医院。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先遣医疗队的联合会诊,急需马上手术,否则将致残、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当地没有这种血源,医务人员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万难之际,昆明传来了消息,“熊猫血”找到了。经过云南省卫生部门紧急协调,1100毫升“熊猫血”很快从昆明送到了巧家县人民医院。

8月5日一早,潘才能躺上了手术台。1个半小时过去后,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断裂肌肉修复术完成。目前他状态良好,在医生指导下,伤肢已能进行康复性活动。

指导救治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说,“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我们医务人员十分欣慰,挽救生命的首功应该记在无偿献血人士身上。”

15、深情,在灾区传递——“俯卧撑冠军”累趴在搬运路上

地震发生时,在杭州恒逸仁和实验学校任教的任正康正放暑假在老家休假。这位农家子弟1分钟可做俯卧撑背后击掌38次,曾获得过世界纪录协会2012年颁发的1分钟俯卧撑背后击掌数量“世界冠军”。

地震发生后,他从老家巧家县老店镇老店村立即赶到包谷垴乡,加入了卸货、搬运救灾物资的队伍。

没想到,26岁的任正康只干了一天,就浑身酸疼,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5日深夜,他从受灾严重的巧家县包谷垴乡完成一天的工作返回家时,靠在急救车旁,说起话来有气无力。

一天来,任正康不停搬运重物,腰一直没直过。搬物间隙,还帮着群众搭帐篷。

“我平时除了俯卧撑,还参加田径、篮球训练。真没想到,这样的身板都吃不消。虽然累,我还要接着搬。”任正康说。

16、深情,在灾区传递——万斤切糕千里来

“在电视上看到灾区的同胞们缺粮食、缺水,我心里特别着急!”6日下午,“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坐在满载一万斤切糕的货车上,从长沙焦急地奔向鲁甸。

“有1200多公里路呢,我们5日晚七点出发,6日晚上就能到了,希望尽快把切糕送到灾区同胞的手中。”阿迪力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阿迪力的家乡在新疆莎车县,从2012年起,他就开始在淘宝上卖切糕,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还和同学一起在长沙开起了公司。“地震后,我提出了给灾区送切糕的想法,大家一致赞同。”他说。

说干就干!公司库存的切糕只有5000斤,阿迪力就组织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加班加点,客服、财务行政人员一齐上,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制作、切割、包装……仅两天时间就又做出了5000斤。

阿迪力说,切糕保存时间长,热量高,材料都是核桃、杏仁等,特别适合灾区的同胞们食用。

“一万斤切糕市场价大概50万元,对我们来说压力是有点大。”阿迪力说,公司每个月工资就要发十五六万,为了这批切糕,我们把账上的钱全用掉了,公司也没有了库存,下一步还要贷款买原材料。

“不过不用担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阿迪力说。

17、深情,在灾区传递——“来,尝尝我的葡萄”

王启芬家的葡萄今年丰收了,不过她的葡萄园马上就会被夷为平地。

在地震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新开出的一条救灾路上,记者遇见了49岁的王启芬。烈日下,她背着一个装满葡萄的背篓,逢人便说,“来,尝尝我的葡萄”。

王启芬的家就在龙头山镇镇口的马路边上,和现在这条新开的石子路隔着一条营盘河。现在,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已经把河对岸的马路和王启芬的家一起埋掉了。

葡萄背到哪儿去?“背去镇上,送给救灾的解放军吃,也给大伙吃。”面对记者的问题,王启芬憨憨的笑着。

“我家的葡萄今年丰收了。”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路边不远处郁郁葱葱的葡萄园,“那几十株葡萄就是我们家种的,不过以后就没咯。”

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规划和安排,王启芬家的葡萄园连同其他邻居家的都将被平整掉,这片平缓的山谷洼地上,很快将搭起300多顶救灾帐篷,安置龙头山镇数千名受灾群众。

“遗憾吗?”“不遗憾,大家都遭灾咯,这点算个啥子。”

“来嘛,尝尝我的葡萄,好甜。”王启芬再次招呼记者。

摘下一颗大大的葡萄放进嘴里——龙头山的葡萄真甜。

18、部分救援人员

用浑水来泡面

人民日报: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龙全中学,食品匮乏,洁水有限。为优先供应伤员,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浊不堪的地下水和自来水泡面、做饭;有的救援人员甚至只能干啃方便面充饥。向最可爱的人的致敬:你们辛苦了!

19、11岁女孩受伤后自己爬出废墟

走10公里寻救援队

8月5日上午,

在翠屏村卫生所临时医疗点,记者见到一位11岁的小女孩宴艳,她是龙头山镇银屏村沙地宴家湾湾的。宴艳说告诉记者,自己被倒塌的墙把手压骨折,腿也受伤了,她是自己爬出来的。“因为爸爸严重受伤不能行走,自己勉强可以走动,就前来寻找医疗救援队伍。”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任何救援队伍和医疗队伍,据宴艳说,她们那还有两家被埋的,都没有人去挖,现在生死不明。

据翠屏村卫生所医务人员说,银屏村离翠屏村差不多有10公里左右。

20、“父亲因地震被埋废墟

儿子闻讯爬10公里悬崖回家”

得知76岁的父亲被压在房子下,昆明一家4星级酒店的主管、42岁的李健就几乎没合过眼。家位于公路中断的悬崖峭壁旁,镇里通往家里的公路也被毁了。于是攀爬了10公里的悬崖峭壁,40多人的救援队伍终于到了李健家的山脚下,但往上看,通往李家是一条刚刚经历了滑坡的90度直角山路。李建和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扛着旗帜和铁锹往上爬,在实在没法支撑的地方,往往是一名战士在后举着另一名战士攀登。最后成功救出了李父。

21、震中男孩用石块堆SOS呼救

2014年8月7日

云南鲁甸龙头山镇营盘村银厂坡位于杨家松顶。在山腰坪干上,有一个用石头摆成的“救SOS命”,那是14岁的冯源涛摆的。他从思想品德书上看到,SOS是国际求救信号。银厂坡村民绝大多数不知道这行字的意义,但是这无疑是他们目前最迫切的诉求。

龙头山镇营盘村营厂坡,被救援队伍遗忘了。14岁的男孩从思想品德课上学到了sos是救援信号,此刻,对于这个村子来说,外界的救援,是他们最大的渴望。

第二天,救援物资顺利送达。

22、4个孩子躲在碗柜下逃过一劫

当天下午,孩子的爸爸妈妈到地里去采摘花椒,留下4个孩子在家中看电视。4个孩子分别是3个女儿和1个儿子,他们的年龄依次是10岁、6岁、4岁和2岁。

孩子们的爸爸罗发明知道地震后,拼命往家里跑。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家门口时,他家的八九间瓦房全部倒塌了,四个孩子不见踪影。他和妻子凭借家中摆放电视机的大致位置,在废墟里刨着孩子们。村里几十名村民得知后,也赶来帮助搜寻孩子们。

后来,罗发明听见大女儿在废墟里叫“爸爸救命”,他和村民们挖开废墟,发现四个孩子挤在一起,他们都还活着。大女儿、二女儿受伤较轻,三女儿伤情较重,小儿子的伤势最重。原来,是电视旁的一个碗柜保护了他们,碗柜和倒塌的墙体间形成一个狭小的空间,使他们免遭更大的伤害。

23:爷爷奶奶徒手刨出5岁小孙女

“我家五间房子全部被地震震垮了!当时有5个孩子都被埋在垮塌的土基墙下面,除了我家小孙女被刨出来是活着的外,另外的4个小孩子全部被砸死了。”巧家县包谷垴乡新坪村村民刘永平说。

在山上劳动的他看到自家的房子突然垮塌,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孙女还在房子里面玩耍。他和老伴飞奔似地向家里跑去。一到家门口,几乎就把他吓傻了,家里没有了孩子们的声音,才发现几个孩子都被埋在垮塌的土基墙下面。

他和老伴流淌着眼泪,冲到废墟里用双手开始刨土。因为害怕伤着孩子,都不敢用锄头等工具,只能徒手刨。很快,鲜血就从十根手指头上流淌出来,前后大约刨了10多分钟,第一个小脑袋从泥土中冒出来了。“真是苍天有眼啦!第一个刨出来的就是我的小孙女,孩子居然还活着!”

当看到两名老人将自家小孙女从垮塌的废墟中刨出来时,另外的村民也跑过来,用双手开始刨土,都希望有奇迹出现。然而接连刨出几个孩子,全都没有了呼吸。

    以上《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云南鲁甸地震感人事迹盘点》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