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现实意义,信贷管理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实意义 本文简介:学校;淮北师范大学学院;经济学院专业;09经济学学号;20090802072姓名;周仁义论文题目;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
学校;淮北师范大学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09经济学
学号;20090802072
姓名;周仁义
论文题目;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
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不断理顺,信贷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呈现出新特点新动向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风险:
(一)关联企业贷款黑洞风险在实际的信贷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集团性关联企业信贷风险认识不足,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造成银行授信超过集团客户的承债能力;另一方面,一些集团性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形成巨额资金黑洞
(二)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不少企业在追求
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对外盲目投资的同时,忽视了其背后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尽管技术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但由于超负债经营,拟专网提供系统日志审计工具和安全性分析工具安装信息网和安全路由器设计授权和身份认证系统施行信息加密加强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实时监测等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将安全管理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出一个企业动态自适应安全模型,根据实时监测的记录与报警响应的结果,不断查找网络弱点,随时对系统的网络使用情况可疑的迹象等进行评估,提供准确的网络安全审计报告、
(四)加强人才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信息意识财会人员一定要把握时机加
强对网络知识的认识和学习,提高应变能力,使自己成为既懂财会又懂网络操作基本维护以及网络安全防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息技术的潜能,及时有效的引入和利用资金链条日趋紧张,财务基础脆弱问题突出,如遇波折,就会影响到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导致资金链断裂,可能爆发债务危机,银行资产将受到严重的损失
(三)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沉淀风险目前已出现两高一剩的行业,由于以往盈利能力较
强,往往是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商业银行已经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造成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与沉淀而两高一剩行业作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相关行业的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经营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一些企业很可能因此破产,最终导致银行贷款出现风险
(四)房地产过热转嫁风险近几年,针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等
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
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适时变革会计信息系统,探索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展的崭新模式
(五)加强软件开发为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网络财务软件必须能提供全新的特性首先,从管理方式上,网络财务软件的核心是处理好财务与业务在网上的协同;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集中式财务管理等管理模式,在工作方式上必须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通过信息流支配企业物流和资金流其次,从软件功能上,网络财务软件必须在现阶段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提供如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实时查询等功能,支持网上询价
网上采购
网上服务
网上银行等
二、信贷业务风险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中的表现
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加强信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外部风险。
(一)内部风险
1.
素质风险。是指因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原因导致的信贷风险,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质两个方面。业务素质偏低的信贷员一般很难对一笔贷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贷款的风险增大;品德素质较差的信贷人员则容易导致以权谋私、以贷谋私的道德风险。比较而言,道德风险更加难以防范,是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主要风险。
2.
审批程序欠科学所带来的程序风险。信贷审批程序复杂往往使得贷款风险变得不易控制,有时甚至加大风险。原因主要是:(1)由于环节较多,各环节的签批人均承担一定责任,多人负责制会使签批人降低审查力度;(2)
大额信贷业务的审批人一般级别较高,大部分是各行的行政领导,通常对能否放贷只能看表面材料,而初审人员在签批时对上级总有一定的依赖情绪,从而放
松审查;(3)有些信贷业务签批时间较长,借款申请人在申报期内的经营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
时过境迁后仍照旧发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信贷业务带来风险。
3.
管理机制未能奏效带来的管理风险。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后管理能否落实到位是贷款能否正常收回的关键。从现行管理机制看,贷后管理仍不同程度存在流于形式、走过
场或不到位的现象,给贷款的安全回收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4.
信贷政策变化带来的政策风险。每一种信贷业务的开办和发展都以相应的信贷政策作为前
提,但在现实中,信贷业务有时很难与信贷政策变化相适应。比如,假设新的信贷政策规定:今年控制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增加固定资产贷款规模。对于经办行来说就意味着流动资金贷款少放甚至不能发放,而固定资产贷款却要积极开办,想方设法扩大发放额。这样一来,原来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下正常经营、发展较快的企业将受到限制,有些刚刚完成技术改造,需要增加流动资金贷款的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而被迫“下马”。企业不仅效益下降,而且还占压了一大块资金,最终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原已发放贷款的安全,使存量贷款风险加大。
(二)外部风险
1.
借款人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对于借款人来说,一旦银行贷款到手,主动权就转移到借款人这边,贷款使用和归还主要由借款人把握,贷款银行既不能参与借款人的经营管理,更不能干预其经营决策。借款人经营上的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从而导致银行贷款的风险。
2.
中介机构提供不真实资料所带来的中介风险。从目前信贷管理的要求来看,借款申请人向银行申请借款必须提供必要的、真实的有关资料,其中包括经审计确认的企业财务报表、经评估确认的借款人资产价值报告、经验资确认的企业自有资金证明等,这些资料是银行发放贷款前必须进行考查的内容,而提供这些资料的机构必须是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一些中介机构为了眼前利益或某些不正当收益,会为借款人出具不真实的报告,隐瞒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问题。这种做法使贷款银行在不真实资料的误导之下错误地发放贷款,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
3.
政府行政干预带来的风险。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人事、行政、业务上不受当地政府管理,但并不等于不受当地政府影响,有时受影响的程度还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1)
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建设项目往往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重点介入的融资项目,由哪家银行办理基本上由当地政府决定,银行对政府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政府的要求有时会影响银行贷款决策,甚至迫使银行降低贷款条件;(2)如果借款人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拖欠银行贷款无法偿还,政府并不希望银行采取诉讼方式,若银行一定要起诉,当地法院也会碍于政府干预,以职工安定为由劝银行放弃诉讼或庭外和解;结果往往是银行“赢了官司,输了钱”。
4.
借款人还贷意愿不确定带来的诚信风险。借款人还贷意愿与其法定代表的个人品德有关,还贷能力强的借款人还贷意愿不一定强;还贷能力弱的借款人,还贷意愿不一定差。并且,信用度很难进行比较准确的考查、判断。所以,借款人还贷意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构想
1.继续坚持不再对二级分行下达砍块规模
为改变为各二级分行重贷轻管贷款回收乏力的现状省行今后应继续坚持不再对二级分行下达砍块规模的政策二级分行权限内的贷款原则上规模应自行解决;超过二级分行授权的项目省行也不100%匹配贷款规模本着鼓励二级分行盘活存量贷款压缩不良贷款的原则省行可匹配65%的规模其余35%的贷款规模由二级分行自行盘活解决
另外为防止各行挪用个贷规模现象的再次发生省行应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对个人发放贷款的规模管理对有挪用规模行为的二级分行将适当上收其转授权权限对于挪用数额较大的行将终止该行发放贷款的权力直至将挪用的规模上缴省行
为体现区别对待扶优限劣保证市场营销的需要省行可对存贷比低于75%资产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地区经济环境较好的二级分行逐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教育
省行各有关信贷处室应加强协调配合每年定期组织对各二级分行、经办行信贷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觉悟教育;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信贷人员对现代先进工具的掌握
省行可要求二级分行仿照省行的办法通过考试选拔专业评估人员保证评估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二级分行可将本行的重点项目交由评估人员进行项目评估、客户评价防止由于个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知识水平及业务经验的限制而产生的偏差保证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3.加强省行对贷款的监控能力
省行可将二级分行划分为不同的辖区抽调几名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稽查员对本辖区内的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进行贷后检查以便尽早反馈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省行还应充分利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发出预警信号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4.提高效率对低风险的信贷业务适当扩大转授权
鉴于对经省行信委会审定的AAA级客户发放贷款、100%保证金的保证业务和承兑汇票、存款质押等信贷业务往往风险较低而且时效性较强是其他银行竞争热点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一线营销的需要省行可以将这类信贷业务对二级分行转授权适当扩大并简化上报手续对于时效性强的或需求急迫的可实行传真上报会签审批
5.贯彻“四重”营销策略加大对非“四重”客户贷款的否决率切实提高新增贷款质量
每年年初可由省行各信贷经营部门对当年客户较大的信贷需求进行预测根据省行信贷投放的能力贯彻实施总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营销策略围绕全行综合经营计划安排制定省行2001年信贷投放政策我们认为对“四重”客户发放的贷款应不少于当年新增贷款的80%并且即使当年完不成对“四重”客户的投放计划也决不将新增规模投向非“四重”客户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重点行业可定为电信(包括固定、移动)、邮政、电力、铁路等重点客户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以及黑龙江省效益较好的上市公司重点产品为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对个人发放的贷款重点区域为哈尔滨市、大庆市为保证今后新增贷款的质量省行应提高贷款否决率特别是对非“四重“客户发放的贷款否决率必须大于存量贷款的不良贷款率
四、加强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始终坚持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银行的利润只能是与社会平均利润相等齐,稳健经营是办银行的根本宗旨,也是信贷管理的根本原则银行是中介部门,是不能直接产生国民财富的,银行只能是通过融资与借贷,将闲置、剩余资金集中到急需用钱产生效益的部门中去。如果这些资金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而是压在那里或流失,那么银行不但收不到效益,还要按资金的时间占用支付给存户利息,加上银行自身的成本,银行的利润当然无从谈起。所以,无论社会上掀起什么“热”,作为银行是不能跟着“热”跑的,更不能推波助澜。银行不能相信那种一年就可以高国民经济增长率几倍的高额利息收入,这种收入是毫无依据的,搞不好最终只会落个本利全无的结局。凡是老老实实、稳健经营的银行,虽然没有获得一时的高额收益,但最终资产是健康的,盈利是稳定的,从而也是安全的。凡是不老老实实按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妄图走捷径,绕道子,甚至夹带着个人目的的金融行为,资产的风险是极大的基本是血本无归的。作为一个银行的管理者,不论大小,只要是掌握一定的审批权,就必须首先上好经济学这门课,思想上要始终把握利润与平均利润率、成本与收益这些基本原理,要算好帐,更要头脑清醒,绝不能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事,更不能抱着投机取巧的想法。只有稳健经营,把资金投放到真正有效益的地方,长短期搭配,按比例控制,即使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流动的、有制约性的人事干部体制
银行的融资部门(包括会计、计划、信贷等)特别是信贷部门,手中掌有进出资金的权限,即使是信贷员都有初级审查、调查和贷后跟踪等职责,在一个相对有求的岗位待久了,是很容易在工作中加入感情色彩的,如果自身反腐败能力不强的话更是很容易犯审查不严的错误,何况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关系网,少不了应付方方面面的各种关系,除了稽核部门勤于检查之外,关键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警示,从中提高法律水平,从自身来讲,要严于律己。从业务来讲要有利于及时保护资金的安全。从人事管理方面,考核干部有仅要看利润和存款的增长,关键要资产质量指标。要创造双人或多人监督机制,正副手之间、上下级之间要以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为前提,建立既相互支持、配合、信任,又相互监督、控制、防范的关系。并且建立三年一轮换的
59定期干部交流制度,以利于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
(三)建立风险防范的应变制度和风险防范基金,增强抵御及防范风险能力
在每年的利润中提取足够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额,这部分基金在有剩余时可以购买国债等相对稳定保险的方式逐年滚存下去,另外,呆帐准备金的运用条件也应适当放宽,银行要及时将那些确实死亡的帐户余额销掉,不能又计息滚入下一年。为抵御今后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银行之间竞争进一步剧烈而带来的金融风波(如挤兑风波),银行要建立存款风险、汇率期指等一系列风险经营策略,多元化地营运资金,推进融资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
(四)必须确立统一的信贷观念和信贷文化
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阐述发展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提高效率与风险控制、放权经营与上收人集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重大关系,形成统一“经营风险”的信贷观念与文化。只有这样,信贷体制改革措施才有可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信贷体制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形成“经营风险”的信贷文化,首先要求一家商业银行要有明确的信贷政策指引。
第二,对客户经理制的职能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客户经理不仅是产品的营销者,同时也是信贷风险的管理者。
(五)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的监控体制,以完善的制度来规范个人的行为
银行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控制、组织控制和资金控制,而资金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终目
标。在把好资金投向和保持良好的资金质量方面:一是坚持完善的综合授信管理。综合授信是风险防范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有效手段,综合授信限定了风险程度,防止了向客户过度授信,保证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使得风险管理数量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在国外商业银行已被普遍运用,他们采用的普遍是最小值核定法,即根据借款人申请的授信业务余额,银行分析得出的借款真实需求、还款能力、相关规定和法律限制、银企管理层的关系等指标的最小值,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这比国内商业银行的净资产倍数法要先进得多,值得国内银行界借鉴。同时,要在银行内部全面建立和推行各项业务的内部岗位分级授权规范制度。要在银行内部评级的基础上,制定灵活可调整的内部授权方案体系,以各下属行不良资产达到总资产比例的多少百分点来区别对待该分支行的信用授权大小,有效地约束各级分支行的信用规模。二是加强稽核系统,建立垂直稽核体系,完善报送稽核制度。以电子计算机综合处理系统为基础,以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为手段,加强即时稽核和监控。要在分行级建立强有力的稽核部门,不断加大稽核力度,稽核部门只对分行领导乃至总行负责,保持相对的权威性的超脱性,每年至少一次常规稽核,至少两资专项稽核。使得各支行部门随
2008年3月第1期
Mar,2008
NO.1时检查资产的质量和安全,并检讨自身的问题和行为。三是设置风险资产专门管理部门,专司依法收贷,保全资产,监督胜诉资金到期收回之职,对将形成风险资产的项目和单位发出预警预报,对已形成风险资产的要落实专人跟踪追收。对连续两年追收不回有问题资金的责任人,要建议人事部门停止他的岗位职能,调离或作相应处理。经过风险资金管理处的积极努力,通过起拆一批,重组转换一批,追回一批,核销一批的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办法,对多年积累的风险资产进行了有效的挽救,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是设立审贷分离的信贷审批部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信贷、审查两个部门共同分析市场,面向市场收集信息,了解产业行业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情况,按市场调查和营销、融资审查、复查、催收等职能设置,确保担保抵押的有效性和债权最终受偿,贷审分离,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为审批大型项目的最终权利机构,防止一人说了算的现象。
篇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管理,途径,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 本文简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摘要】银行和整个金融业的主要风险形式就是信贷风险,这也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主要防范和控制的对象。银行信贷业务会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这也是银行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银行收到各种因素的冲击,需要承受各种风险,在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也逐渐增大了商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 本文内容: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管理途径之研究
【摘要】银行和整个金融业的主要风险形式就是信贷风险,这也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主要防范和控制的对象。银行信贷业务会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这也是银行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银行收到各种因素的冲击,需要承受各种风险,在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也逐渐增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银行信贷管理。
下载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问题
管理途径
信贷风险指的就是?y行在实际经营的时候,受到来自产业政策和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贷款无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将本息收回来,导致商业银行损失资金。近些年我国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和外资银行进行比较仍旧具备一定的差距。
一、概述银行信贷风险
(一)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
银行信贷风险指的就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和经营银行的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和预期收益目标之间存在背离的情况,可能会损失资产。信贷风险指的就是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照约定的时间归还信贷本息,导致银行损失资金。在银行当中主要存在三种形式:赔本风险、赔息风险、赔利风险。
(二)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存在信贷风险,那么信贷风险就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当前的银行业务工作当中,还不存在不具备风险的信贷活动。
2.隐蔽性。信贷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因为各种信用特点,从而掩盖了其表象。
3.扩散性。发生信贷风险,银行就会损失一定的资金,这样对于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出现关联式的链条式反映。
4.可控性。银行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制度,识别和预测风险,可以做到事中防范,并且在事后进行化解。
(三)银行信贷存在的原因
环境的不确定性属于一个原因。银行和企业都要预测信贷行为的经济前景,有效的预计在某一个时间清偿贷入或者贷出的资金,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得经济利用,保证借贷行为正常的开展下去。如果其中一方在预测方面出现了偏差,那么可能就会出现风险。在市场经济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扩大这种偏差。
双方信息不对称也会引发信贷风险。通常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形成委托人-代理人关系。贷方不能完全了解委托人,代理人利用对方信息不够去那面,从而利用合同条款,那么委托人就会处于劣势,杜宇市场的有效运行形成干扰,市场甚至还会失灵。借方和投资项目的偿付和盈利的能力决定着银行信贷活动的收益情况,企业问了活动贷款,会刻意隐瞒不利信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危机。
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一)银行信贷投放行业比较集中
当前我国银行信贷业务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当前通讯行业和生产制造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快速的整张,吸引了很多银行的投入信贷资金,在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价格预期并没有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上。结合国际行业的经验和数据,个人房产信贷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其风险暴露周期保持下3~5年,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也开始运作了好几年,各种隐藏的风险可能会依次爆发,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下,可能会逆转房地产不断加码的情况,但是会不断增加银行的房地产个人信贷风险,这样也会增加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
(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和流程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组织存在条块风格的情况,信贷风险管理环节和流程无法获得有效的衔接和梳理,没有完善心爱风险管理的流程,那么就无法整体测量和把握信贷风险状况,在制度方面,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没有纳入信贷风险的分析和计量等。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这样经营管理层就无法全面的把握信贷风险,仍旧利用传统的比例参数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利用现代信用风险评价和测量方法,这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处理大量的数据,也无法有效的面对信贷市场的环境变化。我国银行实现信息化管理比较晚,缺乏成熟的专家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三)没有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银行信贷更好的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当前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环节比较薄弱,在信贷业务当中存在骗贷和诈贷的情况,这都是因为信贷操作不够健全,导致我国银行信贷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和漏洞。通常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缺乏信贷风险识别机制和评估机制,没有明确新贷方风险内部控制的责权界限。针对我国拟经济的走势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需要加强管理信贷风险工作。
(四)个人住房贷款的成数比较高
住房贷款按揭成数指的就是贷款额度和房产价值二者的比例,银行为了将业务规模不断扩展,其按揭成数通常都是比较高的。当前我国规定了房地产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的控制风险也提出了具体的封信撒,降低了按揭成数,但是这个数值还是比较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对于不同的贷款人来说,其偿还能力和信用也是具有差别的,银行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我国政策上对于信用条件比较差的贷款人来说,可以适当的将首付比例提升,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违约造成的损失。
三、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管理途径
(一)树立稳固的经营理念
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就是树立牢固的经营指导思想。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进行扩张,片面的追求规模和速度,也不能涉及到违规禁区。其次要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在经营每个业务的时候都要高度的耐性,清醒的认识到信贷业务方面的风险,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其次需要利用合理的信达思政策,结合各个时期和业务的特点,明确银行的信贷指导,从而促进新航业务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银行需要制定出资产复杂管理政策和信贷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掌握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和潜在的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内容。在微观管理方面,各个信贷专业部门要做到因地制宜,对于信贷客户的经营者和资金实力以及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审核。
(二)完善信贷业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银行的高策决策人可以直接控制内部控制机构,在实践经验方面,内部信贷封信啊控制体系的管理人员如果是高级别的决策层,那么其运作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发挥也是比较好的,银行高层管理制定控制目标,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内部和外部的阻力进行减少,并且使其整体认同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责和运作,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系统职责,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密切的的协同,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审查和监督以及反馈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有效的修改建议和体系,这样可以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三)完善审查制度
建立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分析信贷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动等重大问题,及时向信贷人员发出报警信号。企业信用风险的等级评价结合信贷上企业的风险水平和财务状况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确定其主要层次,确定授信额度。结合我国印上信贷的主要特点,建立贷款合同违约分析评价模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全程跟踪和监督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明确贷款企业的检测对象,建立行为业务数据库,预测和评估企业的可能走势和趋向,做出最佳的防范措施。
利用各种资产组合的管理方法,将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降低,当前在很多发达国家普遍利用贷款组合管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收益,还可以降低风险,利用科学的贷款组合,可以综合分析经济环境的走势和行业的发展前景,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四)完善信?J联保模式
银行对于微小企业发放联保贷款的时候,通常都会利用商会联保模式和行业协会联保模式,结合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整合优势,对于风险更好的控制。但是这两种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这种模式的直接受益人就是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成员,因此存在过度融资的风险。这就需要建立内外部共同监管的部门,负责筛选客户和把控风险,降低风险。此外利用联保模式需要严格控制风险。
四、结束语
近些年不断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挑战力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这就需要加强监督银行信贷经营过程中的各个变量,明确信贷业务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保证银行信贷业务可以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静,李桂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H银行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6,(05):65-68+106.
刘磊.经济下行期郑州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26):95-96.
向国州,吴玉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A行为例[J].企业导报,2016,(08):28+30.
刘俊妤,毛淑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共优化砩究[J].商业会计,2016,(05):92-94.
王娟.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11,(05):86-87.
黄益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78-79.
李永宏.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金融,2017,(02):40-42.
作者简介:蔡岳(1988-),男,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篇3: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信贷,国有商业银行,监管,充足率,资本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 本文简介: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摘要】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发布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逐步加大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年度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实证结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 本文内容: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
【摘要】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发布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逐步加大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年度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负面影响。
下载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监管
信贷规模
巴塞尔协议Ⅲ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监管敲响了警钟,巴塞尔委员会在2010年紧急发布《巴塞尔协议Ⅲ》,提升了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我国银监会也及时跟进,在2012年公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制订了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核算方法,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各提高至11.5%与10.5%,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加大。在这样的要求下,银行所受监管压力陡增。国内外研究都表明,银行资本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业稳健运行从而保障经济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会从某种程度上限制银行信贷的扩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处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201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9%,自1991年来首次跌至7%以下。在此背景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拟研究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关于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专家们纷纷探讨的主题。国外学者Barrios和Blanco(2003)选取了西班牙76家商业银行,通过对这些银1985~199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银行没有因为资本监管约束而收缩信贷。Mark
Carlsona等(2013)研究了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通过MSA固定效应控制局部贷款需求和其他环境因素,基于2001至2011年的美国银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与贷款规模只在金融危机发生的短时间段内呈现显著相关,其他时间段都不显著。国内学者曾刚(2011)利用14家上市银行28个季度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我国资本充足率水平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资本充足率对其贷款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卞志村(2013)根据九家上市银行2005~2011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商业银行的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均与资本充足率水平显著负相关,但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与资本充足率水平正相关,间接可以得出监管压力与短期贷款总量负相关的结论。大多数文献都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能有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但由于数据选取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结论莫衷一是。在《巴塞尔协议Ⅲ》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对资本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了怎么样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运用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三、研究设计
(一)资本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影响的研究假设
根据上文的信息不对称理论,银行面对资本监管时,通过增加自身资本的行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比较困难,所以银行会选择缩减信贷规模、改善资产风险结构来达到资本监管要求。根基货币政策效应理论,资本监管会削弱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扩张起到负面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研究假设1:资本充足率监管能够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资本充足率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实证研究目标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因此银行信贷是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本文以国有银行的贷款总额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国内诸多学者均直接采用实际资本充足率来表示资本监管,因此本文以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核心。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仅受到外部监管制约,也会受到银行个性化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些影响、体现资本监管与信贷规模的真正关系,需要在模型中加入代表银行个性化影响因素的控制变量。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其可利用的资金肯定有很大差异,资产规模从供给层面来影响信贷规模。资产规模庞大的银行有充足的实力扩张信贷。因而需要引入资产规模这一控制变量,本文用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来表示。不良贷款率是?u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一旦不良贷款率偏高,银行就会意识到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可能会采取慎贷、惜贷的行为,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规模。因此本文引入不良贷款率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净息差是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净息差越高反映银行运用生息资产的效率越高、获取收益能力也越高。因而净息差较高的银行往往会扩大信贷规模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本文引入净息差这一控制变量。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均采取行动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加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我国也进一步加强了资本监管力度。于是本文以2008年这一关键时点作为起点,以2008~2016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
四、实证分析
(一)豪斯曼检验
本文主要考察的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国有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不需要进行不同银行之间的比较,故建立变截距模型,但变截距模型又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用豪斯曼检验来判断应该建立何种模型,豪斯曼统计值是11.774021,相伴概率是0.0191,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适合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结合前文,本文应该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使用Eviews7.2软件对模型进行OLS估计,从回归结果来看,=0.995080,表明模型有很高的拟合优度,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的变化可以用资本充足率、资产总额、不良贷款率、净息差的变化来解释。F-statistic=910.0753,整个模型的P值为0.000000,小于5%,说明资本充足率、资产总额、不良贷款率、净息差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
资本充足率的系数为负,信贷规模与资本充足率负相关,这与前面的假设1相符也符合理论预期,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之下,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会缩减信贷规模来达到监管要求。但是,资本充足率的系数是-0.000246,且p值是0.9802,不能在10%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规模的影响不够显著,即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之下,对信贷规模的调整较少。这可能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已达标并且远超资本监管要求有关。在控制变量中,资产总额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资产总额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信贷规模越大。这可能是因为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具有更充足的实力拓展信贷市场。不良贷款率的系数为负,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不良贷款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影响具有负向影响,并且较为显著。净息差的P值为0.8457,不能在10%的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净息差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够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资本监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负面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资本监管对目前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逐步改善资本充足率,已全部达标并且大幅度超过监管要求有关。从国有商业银行层面来看,虽然资本监管对信贷规模的影响不够显著,国有商业银行仍然要注意资本监管对信贷规模的不良影响,重视对资本的主动管理,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不能?^分依赖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刘晓锋,贾志丽,朱大鹏.资本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
卞志村,沙丽.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J].金融评论,2013.
余克波.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
作者简介:谭姊烨(1993-),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就读于苏州大学,研究方向:货币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