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日期:2020-12-1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教学管理,研究报告,现代化,手段,实践

【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随着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在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实现人才培育目标,是每一个

【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随着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在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实现人才培育目标,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积极思考的头等大事。加强教学管理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枢纽,它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既科学、规范,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务管理体系是目前各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实施、边改进的方法,及时开展了优化教务管理体系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教务管理理念的优化

1、强调系统性原理的应用

教务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都处于特定的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务管理主体必须运用系统理论组织管理活动,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规律,运用系统方法调节、控制教务系统的运行,最终引导管理对象实现预定目标,这就是教务管理的系统性原理。在此分析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按教学运行业务过程和教学影响因素来建立包括对过程和因素进行全面管理与监控的教务管理体系。

2、强调有效性原理的应用

任何教学管理活动都要讲求其效果,实现管理的有效性或收到预期管理效果是一切管理者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必须遵循教学管理的规律性,使管理过程每一举措有利于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管理的有效性原理。在这一分析基础上,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教学质量管理,并提出了应以防范管理和预警管理为主的教务管理理念。

3、借鉴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到高校教务管理中,建立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为目标的教务管理理论。强调“质量第一、全员参与、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原则在教务管理中的运用,强调对学生德智体几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因素、多个环节的全面性管理。这种管理是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参加并同时接受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过程、教学计划过程、教学运行过程、辅助教学过程和教学建设过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4、突出教务管理的服务职能

教务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职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概括为服务职能、研究职能、参谋职能、行政职能和督导职能等五个方面的职能,其中服务职能是教务管理最主要的职能,这一职能是完成其它职能的前提,也是教务管理的实质所在。所谓教务管理的服务职能是指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设好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5、确立教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务管理是一项方向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按一定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才能顺利地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确立了以下教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处理教务工作问题,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手段来管理教务工作。

(2)整体性原则:教务工作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应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统筹考虑、全面协调、合理组织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因素的力量,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管理要素,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总体效果。

(3)层次性原则: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应按照决策、指挥、执行这样一种运行层次来组织管理活动,明确校、系和教研室的责权与职责

(4)常规性原则:教务管理的常规性主要体现在教务管理程序化的常规性、工作内容周期化的常规性和教学活动规范化的常规性。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教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文件和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使常规性的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地开展。

6、明确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教务管理是一项具体、复杂、繁重,而又时效性、目标性很强的管理育人系统,它既服务于教学又指挥教学。在影响教务管理水平的诸要素中,管理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对教务管理人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知识、行政能力和人文素养应有明确的要求。

二、教务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

1、影响教务管理目标诸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内容的确定

教学质量是众多教学环节和教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有着其自身的形成过程。既有校内因素又有校外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就学校内部来说,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

在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虽然有他们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作用。要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结合,发挥最佳效果,就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管理水平高,管理手段、方法先进,规章制度健全,组织严密,人和物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水平低,人和物不但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负作用。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的管理,使其不断改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如何进行管理,我们尝试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对教学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如今,全面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更多人的关注。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已是教学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

2、教务管理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只注重了决策、执行、检查三大系统,而忽略了信息系统。实际上,教务管理活动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通过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反馈来指挥和控制教务管理活动。教务管理的有效性、适时性和前馈性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了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成立了学生信息员队伍;实行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巡视制度;建立了教务管理网站、开通了处长信箱,从队伍、制度、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建起了一个多渠道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3、教务管理手段的提升

教务管理牵涉到诸多的教学环节、教学因素、教学信息和统计资料,为了提高其有效性、准确性,扩大信息的互通性,教务管理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手段为支撑。我们通过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4、教务管理监督系统的强化

建立教务管理监督系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奖励项目的评奖活动,并制订了严格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查处制度。同时,还推行了主辅修制、学分制,并着手修订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系统地搜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出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并坚持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强化了过程管理和适时控制的效果。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学、管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规范教务工作流程与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因此,我们主动适应当前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在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逐步制订各项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与管理制度,这对完善教务管理建设、规范教务管理行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运用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可行性

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思想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为传播和应用,但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实际上,以BPR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们在借鉴吸收国内高校BPR方法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流程的再造,引进并实施了综合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使教学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教学管理一体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效果显著。

依据BPR的基本思想,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使所有影响教育质量的每个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全部环节上都受到控制。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首先要识别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所有过程,并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找出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2、基于BPR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BPR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进行教学管理流程重组,再根据流程需要建设网络环境支持系统与应用系统,并进行组织方面的重组,以确保信息化建设在正确方向指引下顺利、高效、低成本地实施。主要步骤如下:

(1)明确目标。这取决于组织对其自身结构和优劣态势的明确理解以及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理念、其他高校所采取的创造性活动、自身技术能力等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2)过程分析与设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信息技术能力视角,对当前过程结构和流程进行分析和描述,寻求过程之间的数据流程和传递、控制关系,建立新过程的设计参数和标准、数据模型和过程模型,再造出新流程框架。

(3)系统建设。针对新流程进行系统建设,可以引进也可以自主开发。教学管理有其固有的、固定的规律和模式,更会随环境、需求等变化而发生过程改变和方式调整。信息系统建设要具有动态性、可扩充性和便于二次修改。

(4)再设计和再实施。TMPR最终目标是为教学管理提供能产生创造性绩效的新过程,而不是设计、编码和测试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目标仅仅是TMPR目标的一部分。过程再造是实施—改进—再实施—再改进的过程,信息系统建设也是不会终止的,只有不断再造才能被接受并应用于实际。

2、现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流程

现代高校学分制教务管理过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操作过程和细节涉及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与角落,涉及的层面非常宽广且复杂。在具体的教务管理过程中,不同的高校操作管理过程不尽相同,便运行机制大抵相似,主要包括:排课、选课、考试、学籍、教学、实践、教材、成绩等几方面的管理,现就现行学分制运行管理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提出一个通用的工作流程:如图1:

图1教务管理工作流程

3、我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概述

(一)系统结构

本系统采用“数据集中、统一处理、分层分布”三层结构,如图2所示。实现统一处理、同步更新、自动备份、容错恢复,同时在操作上按权限分级分布进行。系统基本构成如下:

1.系统体系结构:

教学部门

教学部门

教学部门

图2、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1)数据集中区

在本部数据中心划定总数据集中区,包括:总数据库服务器,总Web+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员主机。在总数据集中区内进行数据库总备份,应用程序总维护与备份。

(2)数据处理区

在本部总服务器上设置统一处理区,在其中建立中间层服务器、分数据库服务器、分Web+应用程序服务器。统一处理区中的分数据库服务器受C/S、B/S调用操作在不断更新,其数据定期导换到总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备份。中间层服务器负责远程数据库连接、数据操作安全认证和大容量事务处理。

(3)客户端

C/S系统主要服务于教学管理部门,基于校园网跨校区、跨网段通信模式,以Power

Builder

6.5开发的应用程序为客户端,面向系部管理人员操作。B/S系统主要对外开放,基于Web模式,以浏览器为客户端显示ASP开发的应用程序,面向全校学生和教学单位。

2.系统软件结构

针对用户层次广、类别不同的特点,系统在应用层面提出“分层分布”的软件结构。建立系统管理员—系部管理员—学生三层“倒金字塔”形权限级别,建立数据库安全角色、程序访问控制与功能相匹配的权限设置。

为提高访问速度,系统数据存储采用冗余式数据库结构。选排课信息复杂多样,系统设计了多表冗余式共存的表结构,将与选课信息有关的课程表、成绩表设计成一张表,将多表结构、一人多条选课记录融为一条记录,极大地减少了表信息数,较普通标准范式关联多表的查询方式加快了查询、更新速度。

3.系统安全结构

安全可靠是系统应用的前提,也是用户最关心和担心的方面,因此系统提出分级强安全控制。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系统建立物理级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安全、应用层强安全访问控制四级安全控制,由下至上实现设备监控,网络流量监控、病毒监控、数据库监控、应用层用户身份绑定等安全措施,并在应用层使用“安全屏蔽”,将远程数据连接、安全认证与应用层隔离,由中间服务器单独处理。

(1)物理级设备安全

保证总Web

+应用程序服务器、总数据库服务器、分校区集成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镜像Web+应用程序服务器集成合三为一)、用户主机在硬件配置上的安全,以及联网安全。

(2)网络安全

系统采用的是B/S、C/S混合模式,对外Web部分进行Web服务器安全管理,流量检测与监控,访问IP检测,数据库操作检测与备份。对内C/S部分是保证各级用户按权限访问,避免非法用户渗入与攻击,保证跨区子网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系统安全

保证所有服务器、主机上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软件安全安装与设置,病毒防范与检杀,网络通信流量检测,最小服务开放。此外,数据库服务器所采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遵循强有效的安全、性能准则,自动冗余备份,自动快速恢复。

(4)用户级强安全访问控制

①、数据库服务器安全:设置数据库权限、角色,按照DBA、管理员、各系部管理员、学生这四级进行不同用户权限级别分配。此外,总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也遵循集中、分布的原则,总数据库由系统总DBA负责,而分布式数据库由系部管理员负责,但其权限小于总DBA权限。

②、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安全:提升IIS+ASP服务器的安全,将其上的服务开放减少到最小,进行网络流量监控,IP访问检测,禁止非法用户访问和漏洞攻击。

③、中间层服务器安全:中间层服务器的作用是提供C/S客户端访问数据库的服务。因此它集成有数据库访问公共函数和C/S客户端用户权限的认证措施。中间层对客户端完成校验后,提供访问许可标志给用户,客户端才能调用其数据库访问接口来访问相应的分布式数据库,这样对客户端屏蔽了远程数据库的配置与重要参数,安全性增强。

④、主机安全:主要是内部C/S模式的主机安全设置,基本的病毒防范与检杀(正版杀毒软件,可在线升级),主机用户安全管理(操作系统用户安全权限级别分配与认证),强密码措施,应用软件安全。

⑤、Web应用程序安全:在IIS+ASP系统基础上实行有效页面级访问控制,安全设置,登陆时间,登陆次数的设置及强密码管理。对Web部分的学生信息查询、网上选课等操作采用基于身份认证的强密码措施;对于系部管理、成绩录入等操作采用IP绑定、授权下放、身份认证措施来保证安全性。

⑥、PB应用程序安全:①定时升级PB应用程序版本,保证程序性能、效率和安全;②应用程序代码优化与升级;③应用程序直接通过中间层的安全控制来进行数据库访问,避免直接操作远程数据库。

(二)系统主要功能概述

系统基本功能丰富,深化和拓展的管理功能强大,多级用户立体交互,实现管理数字化,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协调兼容性能优良。

据系统应用功能需求,把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成十个子系统和一个数据接口:系统维护、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试管理、WEB管理、教学质量评估。总体是基于C/S和B/S相集成的运行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现代高校教务管理一般采取二级管理模式:校级教务处和各系教务秘书。校教务处侧重于对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以及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而系教务秘书则侧重于数据的录入、查询、打印以及从局部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等。不同校区的各二级教学单位可在远程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对所在部门的教务数据进行录入、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而据系统权限设置而不能修改其它部门的数据。教务处则可根据网上汇总上来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对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全盘的规划,最后拿出一个管理全校教务工作的合理方案来。不同的用户则可通过浏览器从系统服务器中获取相应的动态信息。

1.基于校园网跨校区、跨网段网络设置,系统功能实现全校培养管理全程网上监控。建有完善的基本信息库、根据培养的程序要求和管理需要的教务、学籍管理及信息维护等系统。拓展建立起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决策支持子系统,统计在校生情况;成绩统计分析;毕业情况统计,超年限未毕业者统计等,及时、准确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和历史数据,供学校领导参考与决策。

2.实现多级用户立体交互。各信息库、功能模块之间用网络结构联系,各级用户间能即时、交互联系与协调,保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处理问题即时化和接受信息数据零滞后。应用功能模块均有帮助式信息提示,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简洁。

3.实现学生培养管理工作数字化、办公无纸化。促进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4.引导整个教学管理体系运转更加快捷方便。无处不在的网络为各级用户通过本系统上传、修改、增减数据信息提供了便捷之路。

5.系统安全可靠、协调性好。系统在数据结构上采用信息集中统一处理、信息实时更新发布、自动备份;在软件平台上采用“分层分布”四级层次;采用物理级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用户级强安全访问控制四级安全结构。所有这些硬软件结构确保系统性能安全、稳定,并且安全措施紧扣功能设计,与层次分明的功能模块相互配合,保证了系统安全措施与丰富的功能以及使用快捷方便等能相互协调一致。

4、我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创新点

1.

提出新的教学管理思路。将全面质量管理及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到教学管理领域,提出“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是先导,规划业务流程再造是核心,应用教学现代化手段是保障”的建设思路。强调教务流程再造是技术和组织的统一,是系统再造和流程整合的统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创造性运用,是一个连续、动态的科学发展过程。

2.

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初步建立了我校教学管理新的业务流程体系,将以往分散、低效的过程经再造后形成一个高度集成、高效的开放式、共享式信息化大系统,实现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两者的统一。

3.

实现新的教学管理效能。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应用带动了崭新的、深刻的教学管理变革。一是实现了科室间、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和数据共享,整体优化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二是实现了信息化系统与教育管理理念的结合,提升了现代化教学管理的整体功能;三是实现了信息化系统与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的结合,有力推动了整体教学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现代化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新的教务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

我们对该体系的研究采取了边研究、边总结、边实施、边改进的方法进行,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随着优化的全面教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都自觉地转移到了教学工作上,各项教学工作也都自然的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任务来开展,全校上下形成了“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线”的共识。教务处的工作也进一步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视和支持,从根本上确立了教学的中心地位。

2、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保障更为有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随着教务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与优化,各项教学文件更为齐备、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更加先进、信息交流更加准确及时,使我校的教学管理有了根本的保证,即使在学生人数倍增,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我校各项教学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管理上也一直未出现过教学事故,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3、管理育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全面增强。自实施了新的教务管理体系以来,教务处推出了“一心替师生着想,一切为教学服务”

的人性化管理宗旨,教务管理的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服务态度进一步端正。

4、

教务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由于新的教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用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我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受到广泛的好评,向我校索取教务管理资料的兄弟院校越来越多,我校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5、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现已全面应用到我校6000余名在校生的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和其它培养过程当中,实现培养全过程网络化、信息化,为我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几年来,系统运行正常、稳定。

6、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管理新思想、教育新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本项目研究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模式选择,具有案例研究和实践参考价值,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7、历经三年基本建立了覆盖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支持体系,低成本、高实用性、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管理过程再造的基本任务,全面整合与优化了教学管理过程和各子系统功能,教、管、学、评各级用户整合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8、成果产生一定的效应和社会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师专、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来我校参观,对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我校的一些做法。

9、创造性使用青果综合教务系统,被系统研发单位确定为“具有自主创新的全国样板用户”,并两次在全国用户交流会上做主题发言,产生了较大反响。

10、本成果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融入到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兰州工专教务处被评为“2005教学改革先进单位”;课题组成员发表了4篇相关教学管理论文。

五、体会与展望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管理制度的革新,教务管理系统也将不断更新升级并逐渐成熟。在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我们有在以下几点体会:

1、近年来,我省高教事业发展迅猛,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手段)没有很好地跟上形势发展需要。随着学科专业数不断增多,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与管理两方面不适应处越显突出,管理信息化更趋必然。我校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积累的一些做法与经验,愿意与各兄弟单位交流与共享,共同为我省教育管理早日实现信息化而贡献力量。

2、规划科学、需求准确。在系统设计规划阶段,应多方争求意见和建议,力求科学规划,特别是要与本单位的特色吻合,适合本单位的实际。尽量避免因功能需求提供不准而在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更改系统设计,造成不同程度混乱和增加不必要的开发成本。

3、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安全性。①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对现有的设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原有的投资。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因此开发时起点应当适当提高,将技术水平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③系统作为数据、信息资源的交互载体,要求开放程度高,保证进出信息的畅通。④系统的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系统应用、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系统可推广的首要条件。

总之,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硬件、软件技术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因为包括信息标准、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等因素都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只有在边开发、边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才能使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为新形势下培养更多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篇2: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本文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本文简介: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班级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体、智、德育、美互相渗透,创设利用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让幼儿情绪愉快,主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具体要求:(一)来园、离园活动1.做好幼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本文内容: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一、班级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

活动,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体、智、德育、美互相渗透,创设

利用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让幼儿

情绪愉快,主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

二、具体要求:

(一)来园、离园活动

1.做好幼儿来园准备,搞好活动室清洁卫生,做到室内空

气流畅,光线充足,环境整洁。

2.教师热情接待幼儿,相互问早,观察幼儿精神面貌,了解幼儿所带玩具,安定幼儿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3.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指

导幼儿自由、愉快地开展活动,并做好个别幼儿教育工作。

4.冬季幼儿进室后,自己脱去大衣、帽子、围巾等,并整齐地放在指定的位置。教师注意观察,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点。

5.离园时,提醒幼儿拿好自己的衣物。

6.态度亲切和蔼,关心尊重幼儿及家长,利用离园时间,做好随机家访工作。

7.值班老师必须对留园幼儿组织适当的活动。

(二)户外活动:(包括早操与体育活动)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水、空气、阳光),让幼儿进行适当的锻炼,保证每天2小时户活动时间(其中1小时体育活动)。

2.根据大纲、季节变化合理安排早操、体锻的时间,并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安排体育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兴趣,提高能力,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3.活动前,教师检查幼儿着装(系好鞋带、寒好内衣、带好手帕),并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中,根据气候条件,幼儿体质和运动量大小,适当增减衣服。活动后,做好整理工作,如擦汗、洗手穿衣、喝水、适当休息等。

4.幼儿参加升旗仪式,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

5.早操时,教师必须精神饱满,示范动作正确,幼儿的站

位要背光,背风。

(三)

生活活动:

1.盥洗:培养幼儿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要提醒幼儿认真地洗手,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点心之前,洗手后不进行其他任何活动。了解幼儿大小便的习惯,允许幼儿按需要入厕,指导幼儿使用便纸。指导帮助幼儿便后整理好服装。随机进行生活知识、技能教育,重视个别指导。

2.进餐:餐前不组织剧烈活动,为幼儿创设安静、愉快的进餐气氛,适用“午餐报告”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引起幼儿的食欲。

指导值日生发放餐具,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和收拾碗筷。进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做到细嚼慢咽,关心食欲不振和体弱幼儿。点心后用手帕擦嘴,饭后用正确的方法漱口、擦嘴、擦脸、擦手。

(四)

游戏活动:

1.保证游戏活动时间,做到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

2.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3.激发幼儿参加各种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教师主动参与游戏,与幼儿共享乐趣,随时观察并引导、启发、帮助幼儿选择游戏主题,理解角色,丰富内容,开展交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收集玩具材料和自制玩具。

6.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教育活动

1.按照《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熟悉大纲,钻研教材,制

订计划。

2.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直接感知、体验、操作、提高迁移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幼儿提问,发挥想象,保护幼儿思维过程中的创造意识。

4.面向全体,因人施教。活动中加强观察,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重视反馈,及时调控。

5.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6.注意室内采光,保持视距,并根据不同教育活动,变动幼儿座位。注重幼儿坐姿、握笔姿势的正确,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篇3:课堂教学管理制度2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2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2 本文简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汉族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不是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保障,使校长管理监督监督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管理标准方法一、直观指令法1.教师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实现对课堂教学主动控制的方法。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2 本文内容: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汉族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不是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保障,使校长管理监督监督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课堂教学管理标准方法

一、

直观指令法

1.

教师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实现对课堂教学主动控制的方法。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请注意黑板”“请注意这句话”“不要随便讲话”等,就属于这种方法。

2.

使用这种方法,一是要适时;二是不宜过多地使用“不要”之类的否定性指令;三是要努力做到令行禁止。

二、

间接暗示法

1.

教师通过运用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在某种暗示情景中,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要求的方法。

2.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又能体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像“现在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有的同学还动笔圈点,已经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之类的暗示语,会使用本来认真看书的学生更加认真,使一些不怎么认真的学生自动端正态度。

3.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洞察课堂情景,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准确而巧妙,淡化管理“痕迹”。

三、

恰当评价法

1.

教师依据课堂管理的现状,及时作出恰当的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内在进取热情的方法。

2.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注意程度、遵守纪律的状况,也可以是学生作业的优劣情况。

3.

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进行评价,无论是对全班学生还是对小组、个别学生,都要力求具体(评价的是具体行为、具体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慎用否定性评价,尤其是对后进生,以免挫伤其自尊心,形成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隔阂。

四、

体语控制法

1.

教师通过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体态语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调控课堂秩序或气氛的方法。像收住话题、注视学生、微笑、蹙眉、适当地走近分神的学生、高低快慢的表达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用饱满而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情绪等等,都是常用的体语控制方法。

2.

主要方法包括:

(1)

短暂沉默法。在学生听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或者说话、做小动作时运用。教师讲课时,发现有上述情况,突然收住话题,沉默片刻,这时刺激强度发生了变化,学生会不自觉地把目光转移到教师身上。此时教师再以目光予以注视,学生就会马上有所意识,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

(2)

目光注视法。当教师捕捉出有不当行为学生的目光时,即刻以一种表示不满的、强烈的、连续的目光接触该生的目光,并辅之以皱眉、扬眉以示提醒,使之意识到教师已经觉察到他的行为。运用该法,既不能使学生有过大的窘迫感,又能保持教学的正常行为。

(3)

身体逼近法。该法是指教师通过逐渐向有不当行为的学生走进,促使学生有所意识并及时改正的方法。事实上,只要教师表露出向有不当行为的学生走进时,就会使该生迅速改正不当行为。

(4)

变换音量法。指教师运用音量技巧和声调的变化、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速度和停顿来控制、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个别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旁移的现象。

五、

有益忽视法

该法适用于不当行为(甚至为破坏性行为)中暗藏着赢得他人注意愿望的学生。对于有该种不当行为的学生,若教师采取言语反应,可能正好迎合其正在寻求的目的,而采用此法,实际上是向其表明,教师对他的不当行为完全可以保持泰然自若,无须用言语方式回敬他,使其自讨没兴趣后改变这种行为。

六、

提问法

即采用临时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提倡学生自觉纠正不当行为,专心学习。

七、

悬挂法

1.

课堂教学时,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了,但由于缺乏仔细思考,语言表达不当,学生接受有困难,影响教学进程。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可把问题暂时悬置起来,让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继续学习,防止他们因此分散注意力。、

2.

运用这种方法,可后要查找有关资料,尽快给学生以正确的答复。

八、

刹车法

课堂教学中,看学生对某个问题十分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这时让他们一一回答下去,会影响教学进程。对此,教师要当机立断,及时刹车,以防止课堂教学前松后紧或完不成任务。刹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九、

培养助手法

教师通过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维护课堂秩序的方法。这样做,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像让学习骨干、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检查小组作业等,就属于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复式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课堂素质教育工作规范

一、

面向全体

1.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

——全员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但是,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在目的是层层选择因而也是层层淘汰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面向全体的这一要求,长期以来没能得到真正落实。

2.

面向前提,就是承认素质教育的全员性。素质教育的全员性,是指不但要保证中学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要保证他们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尊重人的发展权利,努力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都能成功。

3.

各科的课堂教学,都应堂堂、环环坚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学习,参加训练,构建并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四五“教学模式就能保证面向全体,即三种教学形式,四个训练方式,五动学生感官。

(1)

三种教学形式是:面向全班的讲授;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各种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更不是来时问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练出来的。所以,教师要精讲,要把讲、问有无所到最低限度,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同学间多讨论、多交流。

(2)

斯哥训练方式是:轻声自渎,自说;同桌互读,互说;小组轮读,轮说;全班选读,选说。运用这些训练方式,既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说自练,又体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一定要控制”全班选读,选说“这种训练方式的运用,因为一个一个地读,一个一个地说,不是教学,使表演;训的是少数,是少数表演,多数陪读,不是面向全体。

(3)

五动学生感官是: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

全面提高

全面提goa,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二——整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一个人受过学校教育后,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的培养上。

全面提高包含以下内容:

1.

国家教育方针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的规定了学校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高。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四个素质”也应该是中学生全面提高的内容。

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四个”也应该是全面提高的内容。

4.

李岚清同志指出的“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6个学会”,更应是全面提高的内容。

5.

各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理所当然地是学生全面提高的内容。

三、

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三——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展得的主体,也就肯定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1.

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使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内趋.力。

2.

佳偶俄汇总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他们禀赋的潜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

3.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东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评估工作方法

一、

课堂教学评估的功能与作用

1.

信息反馈功能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师生调节教与学的活动,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

2.

鉴别功能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便于对教师考察与鉴别,并实事求是地,公平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准确的判断。

3.

导向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指标体系及其含义是根据教育原则、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等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

4.

激励功能‘

科学的、公正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钻研大纲、教材,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湿度紧张状态,达到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目的。

二、

确定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制定指标体系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地态度,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大纲、教材、教学目标要求来确定,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确定。

2.科学兴原则

评价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时间。科学性原则是指制定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则和教学原则,同时,票价指标的权值分配要科学并切合实际,评价的手段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论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消毒,并且具有可比性。

3.整体性原则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艺术。它的质量效果是综合多种因素形成的,如果过分地强调某一因素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失去平衡,这是不公平的。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制定指标体系时,必须用一致的标准,坚持一致性原则是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只狼为目的,有利于构造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5.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建立指标体系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重点突出,标准事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6.

指导性原则

要求对评价对象的行为作出判定,从而使被评价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三、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一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案中对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过程中对上述目标的体现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价值判断。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由书面文字加工后,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导”的形式的创造性地教育行为。

(2)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应从教师对教次阿德挖掘与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布局,知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学科思想、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及学生素质的协调发汗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知识传授准确,基础知识落实。教师传授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准确无错误,分析、推导、解题严谨规范,内容体系完整无缺陷、遗漏,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

教材处理恰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分量和深度的确定能切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确定准确。教学中能突出重点。围绕重点组织就教学,难点分散且能突破。在教学中能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恰到好处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符合认知规律。认识从实践开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练习设计层次分明有梯度,容量适中,教学环节层次清楚,过度自然,教学时间分配适当。

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教师传授知识要注意形成和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系统和结构。通过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理解、概括等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注重学科的思维过程的培养,重视思想方法的训练。教师要根据本学科思维特点,注意展开学科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掌握思维方法。结合所授内容,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从而提高能。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要从教师的教法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来进行价值判断。

(1)

教学方式选择恰当。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服从于教学原则;选用的焦虚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用的教学方式要能充分展现本学科的思维特点、思想方法等。

(2)

面向全体学生,以练为主,注重信息反馈与矫正。教师应使绝大多少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从学生练习、答问中及时了解学生“双基”掌握程度和思维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注意调控使之取得最佳效果,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4.

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专指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中所应具备和现实的教学基本能力。焦虚呃基本功评价主要从教学态度、语言文字的表述、操作技能、教学手段的运用和驾驭课堂能力来进行价值判断。

    以上《【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及其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