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本文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改革,课程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本文简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贴近实际,重在运用,繁荣校园文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点滴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实际,重在运用,为繁荣校园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搞清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学习儿童文学的浓厚的兴趣儿童文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本文内容: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贴近实际,重在运用,繁荣校园文化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点滴
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实际,重在运用,为繁荣校园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搞清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学习儿童文学的浓厚的兴趣
儿童文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形象化教材,是伴随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精粮。孩子们在听家长、教师讲述的故事中,在课本和课外读物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人生的启蒙;开始具体、直观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使一些简单而基本的道理和知识在他们心田生根——儿童文学是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教师是少年儿童人生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不论是师范生、幼儿教师、小学教师还是初中教师,系统地初通一些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一些中外儿童文学的作家、作品,进而能够创作一点各类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一)儿童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
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是“未来”的塑造者。振兴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重担历史地落在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肩上。当今世界处在知识的、科学的、速度的新世纪。世界文明国家为了各自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发达,都在努力繁荣儿童文学事业,以其陶冶童心、增益智慧、发展创造力,使少年儿童成长为新世纪健全、健康的公民。少年儿童总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和前途,看一个国家、民族的希望,主要是看少年儿童的教育水准,而儿童文学的发达与否,恰是衡量这一水准的重要标尺。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真正不朽的典型形象里,有许多是世代相传的儿童文学作品里的神话、童话人物。它们常常是给一个国家、民族彩绘上梦幻般的、充满诗意和魅力的美好境界。孙悟空、小人鱼、木偶匹诺曹、米老鼠和唐老鸭……早已超越时空、超越国界,走向全球,走向未来。我国的儿童文学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曾产生深刻影响。但当今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还不尽人意。尽管经多方呼吁,境况逐年有所改善,可是亿万少年儿童仍处于没有足够好书看的精神饥渴之中。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儿童文学的巨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都必须引越足够的重视。在建设“四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要努力繁荣儿童文学事业,把它当做“人生的教科书”,来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品德、情操;增长少年儿童的知识、才干;发展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总之,要充分利用、发挥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以之塑造、陶冶少年儿童美好的心灵,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二)儿童文学对教师的熏陶
1、阅读、创作儿童文学,可以迅速提高师范生的文学修养
师范生中普遍存在着语言修养、文字功力、口头表达(尤其是即兴口头表达)较差的现象。有些同学在各种场合不同程度地出现文不及义、语意含混、表达不畅的通病,有时甚至“挂”在讲台上。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文学修养较差:笔下无“文泉”奔涌,口中少妙词应对。其实,师范生中有许多文学爱好者,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缺乏恰当的引导。通过儿童文学的学习、研究、创作,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文学志趣,迅速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不仅能使他们在校时参加各类同语言文字有关连的活动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对于他们从教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大有裨益。
2、阅读、创作儿童文学,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增添色彩
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都是少年儿童。选修儿童文学的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儿童化,倘若结合教学穿插一点顺手拈来的小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少年儿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在写作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黯熟儿童文学的教师还可以自己动手编写恰当的范本、生活故事、寓言、朗诵诗、文艺节目,在课内外活动中灵活应用。而这些基本功都源于儿童文学的阅读、研究和创作。
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师范生学习儿童文学并学会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确能为以后的幼教、小教工作增添色彩
3、阅读、创作儿童文学,可以使幼儿园、小学教师更好地熟悉少年儿童地心理特征,胜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
一个学前班、教学班的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性格迥异,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备不相同。童心,既象莹洁的水晶,又象难猜的谜,一个高明的教育者要以高尚、真诚的爱心与幼小的心灵碰撞,迸射出挚爱的火花,达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习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儿童文学中多姿多彩的少年儿童生活画面,形形色色的少年儿童典型形象,常常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从某种程度来说,你熟悉了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孩子,也就帮助你熟悉了周围生活中的孩子。儿童文学会给予你的教育工作以许多有益的启示,会为你的教育工作提供许多具体形象的“参照物”。例如,我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风筝》,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朴素的真理。鲁迅先生因当年撕毁小弟的风筝而痛悔终生,拳拳爱心,灼灼可鉴。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切切不可轻易挫伤童心稚嫩的幼芽。
阅读、创作儿童文学,拓宽了师范生、教师在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他们更出色地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是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当然后备军
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起步于“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如鲁迅、叶圣陶、朱自清、冰心、陈伯初、张天翼等,都曾为发展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留下许多瑰丽的儿童文学作品。其间,更有一个并非巧合的文学现象:这些大师们竟无一例外地曾在中小学、中师任教,边教学、边写作。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就在家乡的中师、中学任教,以后一生为“救救孩子”奔走呼号,以他犀利的文笔直抒关于儿童、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见解,还在《故乡》、《社戏》等小说、散文中逼真地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塑造出动人的儿童文学形象。叶圣陶先生从二十年代就在小学,中师一边任教,一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小白船》、《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许多著名童话作品,他曾在《我和儿童文学》一文中写道:“一九二一年冬季,正是我和朱自清先生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朝夕相处的日子,两个人在一间休憩室里备课、改本子、写东西。朱先生又一篇散文提到我写童话的情形,说我构思和下笔都很敏捷…”叶圣阳先生当时生活在师范生中间,曾著文论述师范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并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有价值的儿童文学,至于另一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陈伯吹,更把小学
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描绘得很有情致。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九二二年秋,我已当了一年半的小学教师,既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有所观察,也有所认识;又对于师生亲爱无间的生活有所陶醉,乐在其中。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是在这个情景之下,创作之波时时冲动着、腾涌上心头,而在教学工作的客观方面又颇有需要。所以写了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雪泥鸿爪,为我和学生们三年的共同生活留下了一个纪念。”读了这段精彩的文字,我们可以感知,是小学教师的生涯,把陈伯吹先生引向儿童文学艺术大师的道路。
在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及当代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教师“出身”的更是比比皆是。如:何公超、郭风、贺宜、稽鸿、刘厚明、罗辰生、张成新、夏有志、张之路、董天柚、范锡林、余通化、葛冰等。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现在仍在教学第一线,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其实,这一文学现象绝非偶然,不论任何时代,师范教育从来都是儿童文学作家的摇篮。试问,有谁能比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更热爱儿童、熟悉儿童、理解儿童呢!再举一个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海政幼儿园教师诸葛怡业余时间从事儿童电影、电视剧本的创作。近些年来,连续创作了《师魂》、《好爸爸、坏爸爸》、《亲亲我,老师》等十余部影视剧本,获得“飞天”、“双燕”等编剧一等奖。文学创作的丰收源于她幼儿教育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她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留心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每有所得便及时记在本子上。她说,孩子们一个个调皮的动作,一句句天真的话语,都深深撞击着她的心,唤起她强烈的创作冲动,使她倾注了全部的心与爱,为孩子们写出一部又一部优秀影视剧。
教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是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当然后备军。
二、做好儿童文学创作的准备,引导师范生热爱儿童文学创作,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储备感性认识
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并尝试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是师范生涉足的新的知识领域。所以,首先应该以敏捷的步子跳出两个“圈子”:一是学习正规语文工具课的程式;二是真人真事命题作文的写作惯例。然后,在头脑中逐步增强“文学”与“创作”的概念与意识,这就很有必要在文艺理论、思想、生活、艺术技巧等方面加强修养,做好创作前的准备。
(一)初步熟悉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过程
1、懂得写作文艺作品是一种创作性的精神劳动
创作者要在正确世观的指导之下,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从中提炼出题材和主题,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塑造典型,形象直观地反映生活。但它绝不是现实生活的照搬和自然主义的生活“录像”,而是以生活为依据的虚构和再创造。初学创作的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罗列生活的表象或直陈对生活的肤浅感受。当有人指出他们的作品表现主题不准确、不深刻的时候,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
“我写的人和事全是真的。”这显然是对“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缺乏足够的认识。
儿童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支,它的总体规律同其他文学创作门类是一致的。
2、弄清“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典型化”的文学原理
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就是说,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典型化。典型化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它要求作者通过外在的现象反映出事物内在的本质,通过鲜明的个性反映出充分的共性,通过个别的事物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意义,通过人物命运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文学作品只有经过典型化,才能突破生活原型的局限性,使典型形象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意义。
3、理解文学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辨证关系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但它又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虽然具虚构的,但它又必须是真实的。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确能反映生活的真实。这就是说,文学作品不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而是要写出经过艺术加工的符合生活真实的人和事。鲁迅先生讲过:“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因为后者需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有些小说或影片,我们看的时候明明知道不是真的,却要为其中的人物担忧、欢喜甚至感动得流泪,这就是因为它逼真、感情色彩浓,引起了读者与观众的共鸣。所以!生活是水,文学艺术作品则是作家用它酿造的醇香的酒;生活是花,文学艺术作品是作家采得百花后酿成的芳馥的蜜。
4、熟悉文学作品的一般创作过程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创作素材的积累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积累素材多为亲身经历和自己耳闻目睹的直接体验。送第一手材料是极可贵的写作素材,积累得越多,创作的底蕴越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间接素材积累是指听别人转述的、文字读到的、影视观看到的等,这些素材虽不及直接积累感受强烈,但如果能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也往往能成为很好的素材。王愿坚没有经过长征,却写了《七根火柴》等多篇反映红军长征生活的小说。莫言是当代青年作家,却在《红高梁》中酣畅淋漓地写了“我爷爷”抗日的悲壮故事。他们都是调动了丰富的间接素材积累。
[触发灵感,提炼主题]创作者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之后,感情受到生活浪花的激荡,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要把感受到的生活美感或矛盾表现出来。但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一时还心中无数。这时,就需要苦思冥想,反复敲击“生活的矿石!”,进射出灵感的火花,去引燃创作构思的火种。这灵感常常是偶然触发的:不一定在何时、何地、何种因素,促使它犹如一道火光闪亮在脑际,引发了主题,贯穿了一个又一个题材。
[潜心构思,精选题材]契诃夫说过:“写作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提炼主题,提炼故事情节,提炼人物形象及各种细节,苦苦思索,直到烂熟于胸。这一创作过程,也有人称之为“创作骚动期”。创作者深深陷入作品的故事、氛围中,倾注全部情感努力表现它:开头怎样写?中间怎样写?人物如何描绘?情节怎样发展?细节如何丰满……都要考虑周全。
[“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这是创作的完成阶段。创作者已经把写什么、怎样写都想好了、理顺了。便可以酣畅自如地尽情挥洒,创作者充分体验到了“瓜熟蒂落”的创作快感。
上述四点为文学创作中的一般过程。初学儿童文学创作的人要熟悉这个规律,并在创作实践中有所体验。
(二)“热爱”与“兴趣”是儿童文学创作者成功的思想基础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因为它“是一种促使人们把全部精力动员起来,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潜心研究、创作儿童文学,必须发自内心的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事业,对它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与精力,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有了正确的写作宗旨、正确的教育思想,而后便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与体验,以极大的兴趣与情致为孩子们创作,用自己的笔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启迪他们分清是与非、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创作出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来。
(三)初学创作者的生活和知识的修养
儿童文学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必须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生活。这就需儿童文学创作者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头脑中有一个丰富的“材料仓库”,创作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流。这源流来自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儿童世界,是充满情趣的世界;儿童心理,是充满稚气与幻想的奇妙心理。要探究少年儿童生活,就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世界,然后再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审视它,对少年儿童的性格、心理、兴趣、问题等加以分析、集中、概括,再加以联想、生发,从中提取出他们应该接受而且乐于接受的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学精品。
儿童文学创作者除了要熟悉、了解少年儿童的生活而外,还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学习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你笔下的少年儿童生活画面和主题才会有色彩、有力度。
(四)初学创作者要注重艺术技巧的修养
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作品要描写人物、结构故事、抒发感情,都离不开艺术技巧。那么,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不妨打个比方:如果把一篇较完美的、艺术技巧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比作一个活泼、美丽的孩童的话,那么,鲜明、深刻的主题就是“可爱孩童”的灵魂;生动的故事、曲折有韵味的情节、丰满新颖的细节,就是这“可爱孩童”的躯干;独特的个性、风格、新奇的童趣,则是“可爱孩童”的活力;准确、优美、诗情画意的文学语言,是这“可爱孩堇”漂亮的衣衫。
构成一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这诸多因素,都涉及到了艺术技巧问题。尤其是学习优美的、符合儿童特点的语言,更为重要。高尔基说过:“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可见,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晓畅、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文学创造者的创作准备除了初通必要的文学理论,加强各方面的文学修养而外,还要注重学习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细细体味,融会贯通,化作有益的文学营养,用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水平。
三、培养师范生指导小学生编创和演出校园文艺的能力,为繁荣小学校园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校园文化指学校文化生活中在各个场合演出的各类文艺节目,它对配合思想品德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美学、音舞、表演、朗诵等综舍艺术修养,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气质风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范生和小学教师熟悉、掌握一些校园文艺的编创、指导的方法,会给教育工作、课外活动(比如会演、主题班、队会,节日活动等)带来方便。
在园文艺的编创与指导,是师范生和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基本功。
(一)校园文艺“寓教于乐”的应时实用性
校园文艺的应时实用性同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赶形势”的文艺演出不尽相同。它不仅仅是为了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或单纯通过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校园文艺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和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它的应时实用性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周而复始的教育活动中。根据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律,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大体有如下几类:
1、节日校园文艺
指一年中各大节日的庆祝文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早已筹划好的大型演出会,也可以是中、小型的即兴节目表演;可以是演员登台、观众欣赏的剧场式演出,也可以是演员、观众环座,由主持人串联的文艺、游艺、即兴谈话等穿插进行的“综艺大观”式的娱乐活动。演出节目的内容一般要突出节日特色。按时序,节日校园文艺大致有:
新年文艺:以分年级或分班举行的中、小型文艺活动为宜。内容要突出对集体和每一成员的成长、成绩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祝愿。要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感奋、有益的氛围中。形式力争花样翻新、独特别致。一般要设2——4各思维敏捷、口语流利、气质风度好的主持人,用诗句或即兴对话来串场。晚会情绪的起伏、高潮的迭起往往与主持人的机敏、干练、幽默、善于协调下很大关系。活动内容力争灵活多样,色彩纷呈,比如:在“新年快乐”的乐曲声中摸取新年老人带来的小礼物(每人必准备一份,事先放入篮中)会把少年儿童带入欢愉、神秘、友情的气氛中。“每人说一句祝愿的话”,又使他们紧张、激动、兴奋起来,心理上透着一股庄严、哲理、圣洁的感觉。由主持人指定人参加的诸如“项气球”、“抢椅子”、
“逆向口令操练”等观赏性游戏,往往能使晚会气氛进入高潮。至于演出的文艺节目,可以是早有准备的:如小品、歌舞、相声、小魔术等,也可以是大家写条子举荐或做集体游戏“抓”来的即兴表演。如果晚会进行中有来宾到场,出于礼节,一般要暂停一会活动,互致问候,祝贺,并欢迎来宾出节目。
新年文艺的活动小型多样,以只即兴表演为主,比较容易准备。难度较大的是怎样在节俭的原则下,布置一个新颖、别致、色彩缤纷、节日气氛浓郁的新午晚会的会场。
清明文艺:内容单纯,主题单一: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激励少年儿童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勤奋学习,天天向上,锁骨互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形式以诗朗诵和演唱革命歌曲为主。但泛泛的赞颂、怀念,不及根据当地革命史料,集中缅怀几位先烈,可以把他们的事迹编写成短剧、故事、歌表演等专题演出,教育效果会更好。
“六一”(或“五四”)文艺:时值春末夏初,正是桃红柳绿气候宜人之际,可以组织野游文艺活动。在风景幽美的山水间军训、爬山、划船。文艺节目在活动间隙或野餐前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