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设计师辞职申请书 本文关键词:申请书,辞职,设计师
2018年设计师辞职申请书 本文简介:2018年设计师辞职申请书范本一:尊敬的技术部经理:您好!我是技术部模具工程师xxx,目前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调试和维护注塑机,管理修模及生产模具;②对模具工艺进行分析改进,以不断完善提高工艺流程;③制定、完善注塑模具文件和具体操作规程,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模具;④主持新模具的试
2018年设计师辞职申请书 本文内容:
2018年设计师辞职申请书
范本一:
尊敬的技术部经理:
您好!我是技术部模具工程师xxx,目前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调试和维护注塑机,管理修模及生产模具;
②对模具工艺进行分析改进,以不断完善提高工艺流程;
③制定、完善注塑模具文件和具体操作规程,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模具;
④主持新模具的试模及修正和完善注塑工艺,解决模具实际的质量问题。
在工作方面上,由于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已经吃不消。
虽然公司也已经考虑多增加人手,但是模具这一块的人手迟迟未能增加,毕竟现在从业人员不多。我也知道这个时候辞职,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麻烦。然而我辞职的打算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毕竟公司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只能说声抱歉了。
最后,希望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同事们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范本二:
尊敬的店长:
你好!我是发型设计师xxx,今天是向您提出辞职申请的,辞职实属无奈之举,但也别无选择,下面是我的辞职信内容;
在红日已经工作五年,我已从当初的学徒工成为一名合格的发型设计师,这个首先要感谢店长一直细心的培养,再者感谢同事们的帮助,除了感谢外就是愧疚了,因为这几年都没有帮店里多赚点钱,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其实辞职的原因还是因为家里的要求,我别无选择,家里一直让回家结婚,我都拖了两三年了,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再拖下去,因此请原谅我的辞职。最后祝愿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电气设计师辞职申请书范本
理发店发型设计师离职申请书
平面设计师入职转正申请书
设计师辞职申请书范本
设计师的辞职申请书
室内设计师辞职申请书
平面设计师转正申请书
篇2:20XX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三篇
2018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三篇 本文关键词:转正,申请书,三篇,员工,范本
2018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三篇 本文简介:2018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三篇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篇一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机会到西安立丰公司从事行政文员工作,行政人员转正申请。我于20xx年7月9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现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特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现对试用期间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以汇报总结。自入职为立丰公
2018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三篇 本文内容:
2018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三篇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给我机会到西安立丰公司从事行政文员工作,行政人员转正申请。我于20xx年7月9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现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特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现对试用期间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以汇报总结。
自入职为立丰公司的一名员工起,就一直本着学习的态度尽我所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保持优点,改正缺点,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公司、为自己做出最好的成绩。
在试用期间,我认真及时的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虚心的向同事学习请教,积极沟通,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希望能够尽早的独当一面,
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期间难免出现一些小差错需领导指正,但这些经历让也我不断的成熟,之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也考虑的更加全面,杜绝以后类似失误
的发生。
行政这一职务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和我的专业知识相差也较大,记得刚到公司的时候,对公司的一切都感到新奇,自信十足,对新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坚信自己
可以作好行政工作,经过3个月的工作与学习,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的整个操作流程,对自己的
岗位及工作职责有了新的认可。同时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水平得到了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对于公司的行政工作有了更深入地认识。行政工作是涉及到公司内部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现在我已能够处理好本职位的日常工作及领导所交代的工作。
针对自己,一定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逐步前行。使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积极争取每一次学习机会,培养自己的工作协调能力,提高应有的职业道德,不断进龋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也希望领导能批准我的转正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日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篇二
尊敬的领导:
我自20xx年7月份到公司财务科上班,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在公司各位同任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一道,团结一心,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材料会计转正申请。
下面我将近几个月年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我在公司主要从事财务工作,为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公司成立以来,我是兼职会计,所以只负责每月的帐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报送,使得公司财务上的制度不够健全。自到公司正式上班
后,我将财务人员的工作合理划分,在公司的财务方面按规定进行了要求,特别是发票管理方面,严格要求正确填开和索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财务收支方面,严格执行公司的财经制度。
2、正确核算,按时结算,及时报送税务相关报表。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我能严格按财务规定正确核算公司的经营情况,按时结算有关帐务,每月末及时将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报送时间。
3、及时将财务状况汇报于公司,积极为经理当好参谋。每个月我都将公司的财务情况给公司经理进行汇报,使经理能及时了解、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对经营中出
现的问题我能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为建立当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另外,对其他人员在销售、采购中有关不符合要求的做法,我也能
及时提醒和指出。
4、认真负责,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10月初,税务部门对我公司进行稽查,在这期间,我能积极配合,并加强和稽查人员的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多与他们沟通,对存在的问题与他们交流,争取他们的宽容,使公司的利益得到最大保护
二、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遵章守纪,团结同志。
自到公司上班以来,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能正确处理好公司与家庭的关系,从不因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也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
规章制度,从不搞特殊,也从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工人,我都能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围绕自身工作职责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公司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自己来公司时间短,一些情况还不熟
悉,尤其是对每个销售人员的核算,工程部分和零售部分没有明确划分清楚,给销售人员带来了麻烦,同时也给公司对每个销售人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掌握不够准确。
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最后,还想说三点:一是我的述职报告还不全面,有的具体的工作没有谈到,就今天我所谈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二是我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
绩,首先要感谢我的助手张晓莉,她对我的工作能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任劳任怨,特别是在有身体不便的情况下,坚持上下班,帮我做了许多工作。同时,我还要
感谢公司其他人员,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配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作成绩,你们是公司金字塔的基矗特别是在公司生产经营,销售盈利方面,你们精诚团结,积极为
公司出谋划策,充分反映出我们公司员工是一支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有进取精神的队伍。三是希望大家在明年,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我的工作,我将一如既
往地与大家一道,为公司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做出努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日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篇三
尊敬的公司领导: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汽车销售顾问一职的工作锻炼机会,感谢这三个月以来公司领导及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关心和照顾。通过这次机会我对自己所学的一些专
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强弱所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与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并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
结,同时向公司领导汇报我的工作,请领导审查并给予同意我的转正申请。
20xx年3月1日我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三个月试用期已满,在岗试用期间,我在销售部学习工作。汽车销售是我以前未曾接触过的,在销售部领导的耐
心指导和同事热心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汽车销售的规范操作流程。其中我掌握了各车型的报价组成,汽车销售的流程、了解汽车行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
度.
在销售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日常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
贡献。当然,刚进入销售部门,业务水平和销售经验上难免会有些不足,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销售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悉心的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
中提醒和指正。
经过这三个月学习,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承担一般车辆销售业务,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争做一个优秀的汽车销售顾问。
在此我申请转正,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和销售业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日
证券公司员工转正申请书
新员工转正申请范本大全
物业新员工转正申请书
建筑公司员工转正申请书
软件开发新员工转正申请书
银行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
试用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
公司员工转正申请书长短篇
收费站员工转正申请书
最新员工转正申请书两篇
篇3: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教学改革,申请书,项目,研究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本文简介:附件4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基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与支撑体系研究申请人杨友文所属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申请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学校类型教育部直属联系电话0551-62901165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填表日期2014年6月安徽省教育厅制二○一四年六月项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本文内容:
附件4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
目
名
称
基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与支撑体系研究
申
请
人
杨友文
所属学科专业
高等教育学
申
请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学
校
类
型
教育部直属
联
系
电
话
0551-62901165
电
子
信
箱
[email protected]
填
表
日
期
2014年6月
安徽省教育厅制
二○一四年六月
项目主持人情况
项
目
主
持
人
姓
名
杨友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05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
职务
常务副院长
所从事
专业
无机材料
国防科技管理
主
要
教
学
工
作
简
历
1996.7—2000.8:担任化工学院辅导员,从事学生教育工作,担任《邓小平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
2000.8—2003.8:担任高新技术产业化科科长,从事科研管理实践与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
2003.8—2008.1: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从事思相教育与团学工作,担任大学生团校、《创业指导与实践》、《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
2008.2—2011.4:
担任科研处副处长、党政办副主任、军工办主任,先后从事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及国防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作;
2011.4
—至今:担任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事国防科技创新管理与产业化、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主
要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领
域
及
成
果
先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学工作与国防科研管理实践。2007年起,本人作为导师指导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7名,已毕业5名。主要教学研究领域是结合化工专业研究生课程内容开展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多次指导校内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全国优胜杯一次,金银奖多次;参与学院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实践、专业建设等工作。
参编《大学生科研训练教程》一本(本人3.3万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出版,并被南京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选用。
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机制研究》(2008sk036)一项;指导学生主持完成合肥工业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
主
要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领
域
及
成
果
近年来,项目负责人发表各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管理论文近30篇,
SCI或EI收录14篇,部分与本项目相关的论文有:
[1]汪静,杨友文(2)等,基于AHP-FCE的高校国防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10)48-52。
[2]汪静,杨友文(2)等,德尔菲法在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体系中的应用,中国高校科技,2014(1-2)31-32。
[3]汪静,杨友文(2)等,基于AHP的高校科研人员绩效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高等农业教育,2013(12)57-61。
[4]杨友文,汪国林等,浅析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管理观察,2012(8)199-200。
[5]杨友文,徐晟等,高校如何服务国防科技创新,中国高校科技,2012(12)28-29。
[6]杨友文,朱峰等,浅析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管理观察
,2012(8)199-200。
[7]Chao
Zheng,Youwen
Yang(2),A
Novel
Model
for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Factors
Evolution,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2012(10)137-140.
[8]汪国林,杨友文(2),高校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探讨,安徽科技,2010(12):34-35。
[9]汪国林,杨友文(2),学科交叉、会聚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11)6:8-12。
[10]杨友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管理观察,
2008(11):113-114。
[11]杨友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成才之路2008(1):2-4。
项目主要成员情况
项
目
组
主
要
成
员
情
况
姓
名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工作单位
主要教育研究领域
承担工
作
签章
丁运生
48
教授
副院长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工材料
培养模式与改革
王
磊
49
副研究员
主任
专业学位办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与改革
徐
晟
42
副教授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
文化融合与分析
汪国林
40
副研究员
副院长
光电院
光电技术
典型案例
尹勇生
41
副教授
所长
微电子所
微电子技术
培养实践
柴立平
45
研究员
所长
化工机械研究所
化工机械
培养实践
方炎松
45
副研究员
副院长
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
科研管理
支撑体系
汪
静
34
讲师
科长
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
科研管理
支撑体系
朱
峰
31
讲师
科长
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
科研管理
支撑体系
一.立项依据及目标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包括已有研究与实践基础)
1、研究意义: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是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加强军队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升军队高层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关键领域人才建设局部跃升。在军民融合思想指导下,全国已经有118所非军事院校参与国防生的培养,每年为军队输送了大量人才。但从层次上来说,这种以集中式知识传授为主的本科层次国防生还不能满足国防高层次人才需求。如何有效实现国防发展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要融得上,更要融得好,为国防工业和军队输送更高层次(硕士及以上)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现实与战略意义。本项目拟以合肥工业大学国防装备技术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化工机械研究所、微电子所、化工学院特种材料所等专职科研单位所开展的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为载体,不断丰富硕士以及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构建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以期为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探索与借鉴。
2、现状与背景分析:
美国在二战后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从国家层面赋予了非军事院校开展国防教育与科研的责任。在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明确要求完善以军事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为核心的国防科技技术体系,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视作关系国家安危乃至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二战结束后,日本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逐步建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军事工业,成为日本国防科技的主力军,并形成官、军、民三方相结合的决策运行体制。英国国防部在2006年公开发布《面向21世纪的国防技术战略》,并强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要充分了解英国国防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鼓励更多的学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研究。英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十余所大学设立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俄罗斯普通高校继承了前苏联设置军事教研室和军事训练系的传统,大力支持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注重国防教育融入学生课程与生活环境,为军队培养了大批具有高层次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防人才。
十七大以来,我国实施了军民融合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要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军民融合式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就人才培养而言,目前,全国已有118所高校承担了国防生的培养。但这种以基础知识传输为主的培养方式,学生的军政素质相对偏弱,国防生的专业而局、创新能力与现代国防发展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国防科研具有战略性、前端性和先进性等特点,高校承接、参与国防科研可以更好地以需求为导向,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教育与实践载体。高校教师与研究生参与国防科研项目对提升其国家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张希元(2010)认为:实施军队人才战略,要用足用活地方丰富的人才资源,要重点培养与引进理工类和部队没有来源的专业人才,其层次应以硕士以上研究生为主,重点从列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院校引进,但就具体实现模式与途径而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于峰(2010)认为把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国防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凌光(2012)认为:要把科研实践作为培养主课堂,支持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在完成重大任务、重点课题中培养军队科技人才,要高度重视对军队高层次人才特点规律和人才安全的认识和把握。近年来,我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从个别军校的个别专业发展到军地联合培养,规模上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我军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弱、创新成果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教育模式的陈旧和滞后。叶培建(2013)提出要营造良好的科研与创新氛围,形成相对全面的国防科技教育体系,支持与著名高校和企业等机构的合作交流,通过重大工程实践锻炼,促进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快速成长。高建伟(2013)针对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发展需求,分析了大学科研组织模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我国大学科研组织模式和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对面向国防科技创新的大学科技创新组织模式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高等学校通过承接国防科技项目、加强与军工集团、院所产学研用合作等形式,加快了“民参军”步伐。高校通过国防科技创新实践,在为国防工业和军队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升。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的军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引领作用。但是,由于办学历史以及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相对封闭性,高校对国防科技创新的认识、模式、标准、管理等方面的理解与实践不够,进而也直接影响到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发挥军工科研文化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相互作用与促进,正确应对国防科技创新过程复杂、保障条件要求高的特点,完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模式与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3、研究与实践基础: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来自于学校从事国防科研一线的专职科研机构及管理部门,在推进高校服务国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组织与实施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近年来,学校组建了若干专职科研机构,专职从事国防科技创新工作,承担了包括国防973、国防基础科研、军品配套、产学研合作项目多项,每年国防科研经费达5000万以上。项目组围绕军民融合和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实践,并承担省级以上项目2项,积累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数据、资料等等,发表论文近20篇。同时,项目组及学校相关单位,以国防科研项目为载体,对高层次国防科技人的培养模式(如文化培育、工程训练、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项目承担单位近十年来在国防科技创新的组织、项目管理、保密与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三证”齐全,还是省军民结合发展研究院的建设依托单位。学校与二炮部队、中航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及其所属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参军入伍、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班等形式为军队和国防军工单位输送了大量高层次毕业生。如,2011-2013年,学校毕业生参军或到国防工业企业就业有1117人,其中硕士以上约占1/3(参军71人,到十大军工集团从事国防科技创新的人数为276人)。同时,2011年以来,学校每年为二炮部队培养30名工程硕士;学校与中电38所、中航新乡集团都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工程硕士培养的合作。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与目标达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项目申请人所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有各类图书资料几百万册,而且拥有电子阅览室和各类中外文期刊、论文数据库,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研究资料查询等需要。项目组成员在长期研究中积累了约300篇国防科技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还有一些学位论文和图书;项目组积累了与本项目相关的大量原始资料,收集并研读了国内外有关文献100多篇,以及有关统计方法的文献28篇,积累了与本项目相关的部分实证案例与数据。
(二)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1、研究目标:本项目围绕普通高校为军队培养、输送高层次(硕士及以上)科技创新人才这一主题,以专职科研院所(如国防院、光电院、化机所、微电子所、特种材料所等)的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为载体,探索文化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建立符合国防安全和军队需求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主要研究目标有:
1)通过对校园文化与军工文化的相关研究,推进校园军工科研文化形成,以文化引领并促进国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实践,提升学生保密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2)通过对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的不同培养实践与比较,分析、研究专业学位教育、科学实践、合作培养、交叉轮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作用发挥;
3)以科研实践为基础,从学校、教师、人才三个方面提出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对人才培养改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研究内容
1)军工文化与校园文化现状与融合研究
分析高校军工科研文化内涵(精神文化、创新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与特征,研究高校军工科研文化对高校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如引领性、荣誉性、团队性、创新性、竞争性、规范性等)。分析军工文化与校园文化特征与差异,从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高校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等角度提出构建校园军工科研文化的意义、原则、方向、思路与对策。
2)基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a.分析、总结高校通过专业学位教育(工程硕士)、科学研究、合作培养等形式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实践与发展模式,研究课程设置与创新实践的衔接、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国防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结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完善培养机制;
b.分析、总结普通高校通过承接国防科技项目培养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现状与特点,研究高校如何通过承接重大安全计划、国防基础科研、军工产品配套等项目,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引导、规范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加强保密意识、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教育;
c.在长期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加强与相关军事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军队、国防高层次科技人才教育、实践平台或研发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与保障机制,支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军工关键与核心科技研发,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3)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a.以促进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为主线,从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国防科研与实践结合,探索建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与文化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基本思想政治素质(政治坚定、献身国防等)、身体心理素质(身心健康、保密意识、质量意识等)等具体内容与要求;
b.加强多学科交叉培养与导师指导,探索、完善军地、双导师制与培养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和培养对象的工程科技素质(文化知识、创新能力、工程素养等)的提高;
c.完善普通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构建支撑体系(发展规划、组织引导、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激励机制等),给出对策建议,引导、支持更多研究生参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促进基本国防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3、研究思路
文化融合与军工科研文化
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发展
国内外文献查询与案例分析
发展现状、动态、问题与不足
概念、特征与基本素质要求
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学位教育
科学研究
产学研合作
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学校
教师
学生
案例分析
规划、文化、保障、激励与政策建议
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实践
国防科技人才内涵与特征分析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正确处理创新能力培养与国防素养提高的关系: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科技人才,其人才特征应满足未来军事科技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国防建设的战略部署与要求。其培养模式也应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与基本国防素养的关系,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2)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运行机制创新:地方高校培养国防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实践过程。立足于服务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科研管理等)和管理运行机制(政策条件、组织保障等)都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推进军地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以支撑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5、主要特色
1)从校园文化与军工文化融合入手,以校园军工科研文化引导、促进高校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与需求的矛盾。
2)以国防科研为载体,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研究并实践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直接为国防科技创新服务。
(三)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1、预期效果:项目研究将直接指导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导师指导研究生从事国防科技创新,为校园文化培育与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为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和借鉴,如,将有关工程硕士的培养向工程博士层次扩展等。
2、具体成果
1、撰写发表有关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与支撑体系的学术论文3-4篇;
2、以本校实践为基础,改革并建立起服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军工科研文化规范、科研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等;
3、提出高校服务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及相关对策建议;
4、完成相关调研与分析,总结、撰写课题总体研究报告一份(3万字左右)。
二、具体安排及进度
2015.01—2015.06:前期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证案例的调研与分析;
2015.07—2015.12:对军工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总结梳理,分析时代特征与背景;重点对校园军工科研文化内涵与培育进行研究,进行研讨交流;发表论文1篇;
2016.01—2016.12:以学校部分专职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为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着重探讨以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途径与规范,达到创新能力与国防素质的同步提升;发表论文1-2篇;
2017.01—2017.06:从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军工科研与实践探索,建立课程改革、科研保障、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与文化环境,服务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表论文1篇;
2017.07—2017.12:以军民融合与协同创新思想为指导,提出推进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与政策建议;完成项目总结与结题验收工作。
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该项目针对以国防科技创新为载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开展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进度安排合理,研究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前瞻性,对丰富军民融合背景下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改革具有直接的探索与示范作用,符合2014年省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要求,符合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对省内同类院校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及示范、辐射作用,同意申报。
(盖
章)
主任签字:
2014年06月27日
四、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及配套支持
同意推荐,学校将给予经费及政策支持,并严格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申报内容做好落实工作。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2014年06月29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