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本文关键词:情况汇报,考察,学习,XX
20XX年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本文简介:20XX年学习考察情况汇报4月18—22日,遵照市委汪书记指示,我们赴昆山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短暂的学习考察,深感发达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思路开阔,干事创业大手笔,经济发展大气魄,城市面貌大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展现了一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画面
20XX年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本文内容:
20XX年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4月18—22日,遵照市委汪书记指示,我们赴昆山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短暂的学习考察,深感发达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思路开阔,干事创业大手笔,经济发展大气魄,城市面貌大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展现了一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画面。
一、昆山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情况
昆山东靠上海,西邻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人口65万,下辖10个镇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国百强县第一位等称号。经济社会呈现六个显著特点:一是强市与富民良性互动。XX年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51.8亿元,增长20.5%;全口径财政收入201.8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6.56亿元,分别增长33.3%、32.4%;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增长14.4%;工业产值4031亿元,增长30.7%;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XX元,分别增长15.3%和14.2%,全市银行存款余额1000亿元。二是结构与效益不断优化。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3.7%和51.5%。三是内资与外资竞相发展。全市新增注册外资2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新增注册民资110亿元,分别增长19.4%、22.7%和25.3%。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达30%。四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评估,教育主要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形成城区医疗、乡镇医疗、社区医疗有机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五是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昆山市区已具现代工商城市的中等规模,城市化率达68.7%,综合功能大为增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同等享有公共服务,初步形成了空间合理布局、资源双向流动、生活各具特色的城乡统筹格局。六是环境与质量同步提升。XX年首批荣获“国家生态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XX年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昆山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突破:一是以经济转型为核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四大发展格局”(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叠加发展的格局;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的格局;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一手抓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在制造业方面,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和外资企业本土化、民营企业国际化,加快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产业向高端环节、核心技术发展,着力构建光电、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基地,并做大机器人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3—5年内形成千亿元级的光电产业、2—3个百亿元级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服务业方面,集中力量开发建设花桥国际商务城,建设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在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在产品创牌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自创品牌。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累计注册外资超200亿美元,到帐外资超120亿美元,注册民资突破400亿元。二是以自主创新为关键环节,增强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实施100项科技创新项目,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6万件,授权9000多件。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设立311家企业研发机构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分站,拥有省市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6家,推进了产学研合作。建立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功能性科技载体,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孵化项目。强化招才引智,每年举办“百所高校昆山行”人才交流会,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位居江苏省各县(市)之首。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近5亿元,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三是以富民优先为第一导向,加快共同富裕进程。通过实施“三有工程”(个个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完善“五道保障”(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落实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等“八项举措”,形成较为完善的持续增收机制。四是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促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城乡富民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五是以集约节约为基本原则,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项目选择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严格落实节能降耗措施,把万元gdp能耗每年下降4个百分点作为刚性指标,每年环保投入超过20亿元,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坚持集约用地“八个度”(企业投资有强度、配套用地有限度、地上建筑有高度、土地开发有进度、村庄整理有深度、产业转移有梯度、盘活存量有力度、市场化运作有透明度),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