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XX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题细做(含解析)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题细做(含解析) 本文关键词:高考,新课标,复习,化学实验,课堂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题细做(含解析) 本文简介:【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题细做(含解析)A组双基题组1.(2014·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图及描述均正确的是()A.制取Fe(OH)2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D.中和热的测定【解析】阳极产生F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 高考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题细做(含解析) 本文内容: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题细做(含解析)

A组

双基题组

1.(2014·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图及描述均正确的是(

)

A.制取Fe(OH)2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D.中和热的测定

【解析】

阳极产生Fe2+、阴极产生OH-,二者能产生Fe(OH)2,其中苯层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试管的口部应低于试管的底部,B项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玻璃棒的下端应该深入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C项错误;图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且没有环形玻璃搅拌器,D项错误。

【答案】

A

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用HNO2溶液作导电性实验,灯光较暗,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

B.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将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相同倍数,醋酸溶液的pH变化大

D.利用溶解性的不同,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解析】

导电性与离子的浓度有关,题中未指明浓度,不能证明,A项错误;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而加BaCl2,会生成BaCO3沉淀,CO减少,红色褪去,说明此红色是由CO水解引起的,B项正确;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在稀释过程中又会电离,故其pH变化小,C项错误;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萃取,D项错误。

【答案】

B

B组

高考题组

3.(双选)(2013·广东高考)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解析】

A项,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浓硫酸将蔗糖中的氢、氧原子按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2∶1脱去,并且与C反应产生CO2、SO2等气体,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项,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Al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该钝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反应;C项,钠放入无水乙醇中,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D项,水蒸气与灼热的铁粉发生反应生成Fe3O4和H2,Fe3O4粉末呈黑色。

【答案】

AC

4.(2011·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D.已知I

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解析】

A项中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B项中应先滴加KSCN溶液,没有现象,排除Fe3+的干扰,再加氯水,若溶液变红,说明有Fe2+;C项中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酚钠,再通过分液把苯分离出来;D项说明I2的溶解度在CCl4中比在水中的大,而不是KI3。

【答案】

C

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

(1)LiCO2中Li为+1价,O为-2价,故Co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正极碱浸过程中,导电剂中Al箔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3H2↑。

(3)由流程知:正极碱浸→过滤→滤渣中,反应物LiCoO2加入H2SO4、H2O2后,产物有Li2SO4、CoSO4,分析该反应知Co由+3→+2(CoSO4中Co显+2价),化合价降低,则只能是H2O2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O2。配平(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该化学方程式得: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反应温度在80

℃,H2O2易发生分解反应2H2O22H2O+O2↑;盐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盐酸中的Cl-被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有毒,能污染空气。

(4)由流程知“沉钴”反应物为CoSO4和NH4HCO3,产物有CoCO3,CoCO3中CO来自HCO的电离(HCOH++CO),由于Co2+结合CO使HC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一部分HCO发生反应:HCO+H+===H2O+CO2↑。故反应方程式为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CO2↑+H2O。

(5)根据题干信息,充电时负极发生反应6C+xLi++xe-===LixC6,放电时负极发生LixC6-xe-===6C+xLi+,结合LiCoO2与Li1-xCoO2的转化可知放电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6C。

(6)由于Li+带正电荷,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进入正极材料,便于回收。从流程图可看出,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和Li2SO4。

【答案】

(1)+3

(2)2Al+2OH-+6H2O===2Al(OH)+3H2↑

(3)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2H2O22H2O+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5)Li1-xCoO2+LixC6===LiCoO2+6C

(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Al(OH)3、CoCO3、Li2SO4

4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