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在幻想的废墟上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在幻想的废墟上 关键词:废墟,有感,基因,自私,幻想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在幻想的废墟上 摘 要:在幻想的废墟上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  原创:郑云潇  不知是不是最近陷入了什么魔咒,我从书名中获得的理解,经常会和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出现些许偏差,《白熊实验》是这样,这本《自私的基因》亦是如此。最开始,我以为它所介绍的,是人类自私特性的成因与演化,以及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手段避免或者至少减小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在幻想的废墟上 详细内容:

  在幻想的废墟上

  ——读《自私的基因》有感

  原创: 郑云潇

  不知是不是最近陷入了什么魔咒,我从书名中获得的理解,经常会和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出现些许偏差,《白熊实验》是这样,这本《自私的基因》亦是如此。最开始,我以为它所介绍的,是人类自私特性的成因与演化,以及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手段避免或者至少减小自私给全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在我的理解里,“自私”二字只是用于表达程度,意为“骨子里的自私。”

  没想到,在作者笔下,基因已经成为了此书的主角。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基因的演化其实才是漫长历史间真正在上演的大戏,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都只是基因为了进一步复制、更好地复制所制造出的生存机器。至于任何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其根本的形成动机都来源于基因那种无情的自私性。

  一边是牛津大学教授,一边是畅销书作家,同时身兼皇家科学院院士、皇家学会会士与皇家文学会会士的道金斯博士,最主要的贡献可能还是为人类科普事业做出的贡献,这部《自私的基因》也正是为此目的服务。作为主修生化,且在大学第一学期就修完进化论导论的学生,这部书,尤其是其中用于科普基本概念的前三章,其实并不难以理解,但正如道金斯博士在序言中所言,认为自己懂进化论的人很多,真正理解进化论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也时刻不敢掉以轻心。

  实话实说,虽然有着不算少的专业背景,但从核心观点到部分分支,这本书中充斥着的,还是无比具有颠覆性的观点与言论。可即便如此,我还是得说一句,我十分佩服道金斯博士的论述功底,那种可以让我心服口服、又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论述功底。例如在叙述“基因才是”进化的单位时,他说:“生物学家通常把种群当作进化的单位,说基因是为了什么种群利益服务,但既然如此,种群又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里切割,为什么我们不能让狮子从整个猫科动物甚至哺乳动物的角度出发,不去捕猎呢…即便说只是为了个体的自私利益服务,类似的道理也十分适用,最终,我们只能承认,进化的单位,还是最为基本的基因”。

  在最开始,道金斯博士就不一样了地为读者做出了大量预警,说看这本书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读者甚至在看完后写信告诉他自己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尽管如此,看到很多内容,感性的我还是觉得接受起来不是很让人舒服,即使如前文所说,理性的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基因会为了更好地保留进行适者生存的战争,我能接受,这可是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常识;物种与物种之间会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尔虞我诈,我能接受,任何物种经历残酷的斗争幸存到今天,都不是为了来保证其他物种的福祉的;同类之间会合作,但总会有自私的个体选择背叛,并获得更大的实际利益,我能接受,从高一就知道什么叫囚徒困境的我,虽然显然还达不到可以让人吸一口雪茄,来一句“早都看淡了”的程度,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丢丢阅历的。总而言之,一切重复地告诉我人类很自私的言论,我都能接受,我们不本来就是多种意识与情感的混合体嘛。

  那些真正让我感到有些痛苦的,是《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逐渐让我发现,很多让我们这个物种引以为傲的,那种在最亲近的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其实也只是基因所设计出来的自私策略罢了,之所以我们自我感觉良好,无非是因为它已经在漫长的进化史中被设计为本能,让人根本注意不到这样的博弈罢了。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投资与回报方面进行着针锋相对的博弈。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明白,很多恶习,并不是后天可以影响,而是已经刻在了预先设定好的程序中。(www.16fw.com)例如,说得通俗一点,男性的优势策略就是出去乱搞,占有更多的雌性,遍地播种后撒手走人,而不是与伴侣白头偕老共度一生。说实话,形如这样的例子,不仅比较颠覆三观,有的还让人深深感到愧疚。

  这就是科学吧,科学的作用,就是击碎人们赋予事物的那种小清新式的幻想,探究背后那种无情却真实的本质规律。然而,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本身就是少数真正的猛士才具备的本领,多数人选择回避这块非舒适区,也就情有可原了。

  然而,《自私的基因》真可谓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著作。最后两章,用同意详实的资料与同样强大的逻辑,将那层关于自私的悲观阴霾一扫而空,还给人类的,则是充满希望的蓝天。当真正看完全书时,我觉得那些看完这本书就产生抑郁倾向的人,或许是没能坚持看完结尾吧。

  基因无疑是自私的,基因操纵下的生存机器无疑也是自私的。但呈现出的结果,却未必是自私而不能是合作的。囚徒困境固然经典,但囚徒困境所展现的,也只是在条件与信息极其有限情况下的单次博弈罢了。事实上,大量模拟实验已经证明,他人善则善,他人恶则恶的针锋相对策略虽然不一定每次都在博弈竞赛中夺魁,但至少可以保证相当高的竞争优势。就整体来看,无论笑到最后的是“针锋相对”、“斤斤计较”还是“宽容”,位居前几的,大多还是善意策略。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要让他们知道博弈的长度与次数,生命本身具有的,也正是这个特点。敢问在这世上,真的还有多少人相信好人有好报,恐怕现在,还是不得不信了吧。或许不仅限于结果,即便在纯粹的精神层面,道理也依旧如此,这就很好理解了,如果从内心就认为自己很无私,比单纯去做无私的行为更有利于基因的生存和发展,那无比自私的基因,又有什么理由不让个体这么去思考呢。

  或许,更有说服力,也更让人对智人这个物种本身感到骄傲的,还是对“觅母”这个自造概念的论述吧。在基因之外,一种独立的复制因子“觅母”悄然产生。它具有和基因几乎相同的特点,存在复制,存在变异,存在相对差异,也会因相对差异导致优胜劣汰的产生。最重要的是,无论更新、复制还是淘汰,它的速度都要远远快于基因。没错,这所谓的“觅母”,其实就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文化,文化不依附于基因而产生,有时甚至可以逆过基因选择的正常情况。例如不婚主义者的基因不可能被传下去,但信奉不婚主义的神父通过传播这种思想,可以让比自己去结婚生子能得到的更多的人信奉它。道金斯博士断言,正是文化,正是这种智人独有的文化,帮助我们从基因的操纵中独立出来,也让我们成为唯一有希望通过认识自私、并传播利他主义思想来反抗基因暴政的物种。

  顿时,在这片不久前刚刚形成的,幻想的废墟之上,呈现的不是对死寂的绝望,而是对重生的欣慰。如果说有什么区别,恐怕是这种欣慰,不来自可悲的自我欺骗,而来自建立在丰富知识与缜密逻辑之上的再认识。在这种认识中,人类不用在面对潜意识里那种怀疑,而是能以自信的态度表示,对,没错,这就是事实。

  毫无疑问,道金斯博士的这些言论,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自私的基因》问世四十年来,有关它的论战是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这部书的最后三章,似乎是历次再版过程中对之前观点的补充论述。不仅如此,道金斯博士更是在所有正文后面,附上了长达几十页的读者提问与答复合集。只不过,相当认同他观点的我,确实没有很专注地看这一部分罢了。

  想来,这样的反应也情有可原。且不说主流科学界一直就对十分革命性的观点保持着高度警惕,生怕捍卫他们心目中的学术根基。光看此书前半部分内容便可想象,那对广大读者群体造成的不适,就已经足够大量的人对他怀恨在心了。尤其是,当人们对另一个人产生偏见时,便会在无形中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任何与偏见产生点有关或无关的言论与行为。纵观那些质疑,很多都是对其理论细枝末节的挑刺,甚至明眼人一 日常写作好助手【教师范本吧】http://www.16fw.com/ 下都能看出的故意歪曲和非理性倾诉,让人十分尴尬。不过对这一部分,道金斯博士也一一进行了回应,实在不可谓不耐心。

  只可惜,达尔文指出了进化论,但很显然进化论不是达尔文负责发明的。任何时候,有资源短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有丛林法则,达尔文及其继任者们所做的,只是点明了这世界运行的根本大法之一罢了。没有达尔文,没有达尔文主义,世界上多的只是愚昧,而不是和平。只可惜,人类的大脑,就是会进行随意的联想,就是会把坏消息与提供坏消息的人建立直接联系。人们都讨厌那个点破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尽管这并不能让皇帝从此变得光鲜亮丽。从这个角度上说,实在是要为科学家群体,至少是那群专攻理论的科学家群体鸣个不平。但同样让人欣慰的是,尽管知道会面临这些不公正的压力,这群可爱又纯粹的人,还是会向着真理勇敢前行,并将他们,据实描绘在全人类眼前。因为,这是这群人的天职。

  感谢基因,也感谢“觅母”,感谢这两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相互作用让我们在有幸存活、有幸站上食物链顶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属于世界与生命的美好。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