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200字

篇一: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

我们学习的榜样---罗文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完《把信送给加西亚》感触很深,对罗文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罗文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物,只不过他比我们这些没有去送信的人多一些责任,多一些忠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罗文那样的人,能够出色的完成送信任务,但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又不想去完成任务甚至是直接的逃避,把信送给加西亚有困难吗?有!但是罗文不畏艰险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从他身上想到了很多。他有很多我们要学习的优点。

要想成功把信送给加西亚,要做一个“没有任何借口”的人,在我们接手一项艰难的任务时总是先设想很多的困难,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想去完成或者是给完不成任务埋下伏笔,上级交代任务后,我们会问:这么艰难的任务为什么交给我来做?为什么不交给甲?这件任务太难了,我完不成怎么办?什么时候完成,能不能给个期限?这其实是我们的懒散心理在作怪,我们遇到困难时不是去想办法,而是在那里去想法设法找借口。而罗文没有这么多借口,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他当然知道任务的艰巨性,但他也知道这件任务的重要性,他没有去推诿,而是接受任务并出色的完成了它。我们不要持一种拒绝做事的心态,要为个人的未来去努力进取,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工作与生产中,服从是一种美德,上级交代的任务,我们是100%的服从了,还是给它打了个折扣呢?一个团队,一个车间,一个公司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呢,第一,我们要成为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群体,什么是团队,团队就是所有的成员能够自动自发的去协助,去与别人合作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群体是什么,群体是所有人不会去想合作,去协助其他人,而是自己做自己的,没有任何团体精神;第二,要实现所有人的既定目标—---赢;第三,要做好不愿做的事情,做好各个艰难的环节,逃避辛苦寻求安逸是所有人的天性,但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所有人都必须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如日复一日的站在机器旁边,重复着枯燥而乏味的工作,天天称料进料,很累,不想干,有很多人精于狡猾的伪装,领导安排任务时点头哈腰,但内心深处充满拒绝和排斥,会找种种借口来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但还是没有完成任务,让领导怀疑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过分

的,在当前的条件下实现不了。任何一个团队都是有分工的,你做好你不愿做的事,他做好他不愿做的事,我们就可以做好任何事。服从是执行的前提,是成功的保证。

“不可能”其实都“可能”,罗文在接受任务时没有说“不可能”,而是坦然接受了任务,每一个“不可能”事件其实并不像罗文送信那么凶险。很多人在听到领导安排有难度的任务时会脱口而出“不可能”,这样的人们注定成为不了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遇到难事不去想办法而是直接说完不成,我们去努力了吗?我们去尝试过吗?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前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但他继续去努力,继续去尝试,最后他成功了,发明电灯泡的是爱迪生,而不是那些脱口而出“不可能”的人。我们中没有“不可能”的人吗?有,而且很多。要想成功,不要说“不可能”。

要想成功,必须要拥抱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试想一个逃避责任的人怎么可能做好事情呢,你要想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的任务,就会认真的去工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尽责,尽自己最打的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活会变的毫无意义。只有承担了责任才好为做好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的分内工作多做一点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你没有义务去做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但是你可以选择自愿去做,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让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

忠诚和尽责,一个人能够自动自发的去做事情,比那些在领导面前表现的人更易达到成功的巅峰。我们工作要忠于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别人督促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们工作时真的尽100%的努力了吗?是,有的工作确实很难完成,坚持和遗憾哪个更痛苦呢。我们要竭尽全力的工作而不是尽力而为。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想成为罗文,只是被自己的懒惰,不认真给打败了,我们可以成为罗文,只要坚持,认真的去做事情就可以,而不是在那里抱怨,失败者才会在那里怨天尤人,成功者是努力争取得来的。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

梁艳孟

篇二:《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不一样的解读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曾经已读过,此次重读,感觉大不相同。作者哈伯德在此文中所描述的是一个叫罗文的中尉军官,接受总统的任务“将一份总统的亲笔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加西亚是古巴反抗军的首领,藏身之地非常隐密,美国总统与军队不知其具体的藏身之地。

罗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没有问及诸如“问什么、在哪里、如何去”等问题。其在接到任务之后,经历多次的生死考验,并最终完成任务。也因此其被称为美国的英雄。

作者通过此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借口、没有抱怨,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本书不仅载有《致加西亚的信》原文,还载有罗文本人所写的送信的具体过程《我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以及其他人员对《致加西亚的信》一文的评价和看法。

在我看来,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精神才塑造了人类的进步。在这样精神的带领下,世界上出了无数的英雄,并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这种精神是伟大的,但是我们对这种精神的认识必须是理性和清晰的。否则,就会被带入盲从的境地。正如书中所收录莫雷斯的《如今,加西亚不曾收到他的信》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从书中所收录的作者哈伯德的其它小短文来看,受困于当时的思想体系所限,作者对此种精神的理解不完全正确。

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不要多问“工作思维模式,在如今看来,显然是不合适的了。他的其它短文要透露出了同样的思维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式的命令模式。而在如今的社会,我们所要倡导的是双向的、互动的沟通模式。

书中收录的罗文本人所写的《我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一文中透露出了一个细节之处:其上校在给其布置任务的时候,告诉了他开始行动的时间、地点、接待人等信息,并告诉他“方法是会找到的”“后面就全靠你自己了”等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罗文他并不是不问,为是已经没有什么好问的了。其上校所知道的已经向其交待清楚了。“后面的就全靠你自己了”,这就与作者哈伯德所描述的不想符合了。

当然,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使命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需具备的。以这种精神理念,配合上我们现代的管理沟通方式,可以打造出完美的职业人。

在后80、90后中、缺乏责任感、工作生活的随意性似乎成了一种常态。这种使命感正在丧失,在现在的企业中,大部分管理者都认识到平等沟通、员工辅导、人性化管理等的重要性。

所以,从管理的角度讲,发现使命感的人能力是一个管理者所必备的能力。但是,正如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一样这种类型的人才难得。所以做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呆坐在那里等待这样的人才来工作,作为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利用和激励这些尚不具备罗文那

样使命感的人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简单的说,就是用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现代企业的管理所应用的目标绩效考核、组织管理系统、人员的激励等管理手段,无不在实践这样一个目标。总结一句话:管理者必须具备用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事业的能力。因为你的团队,不可能人人都生而就是“罗文”。

篇三: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讲述是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年轻的中尉罗文临危受命,经历千难万险,把美国总统麦金莱的一封信交给西班牙起义将领加西亚的故事。这本书倡导的忠诚、服从、百折不挠和主动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如今,每一个企业、政府机关部门都在呼唤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重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已成为今天职场的主旋律。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至今人们还在传诵它,是因为它倡导了一种精神。虽然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对该种精神的阐述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在读到《送给加西亚的信》这个故事时却都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源于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追求,源于人类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短短个人一生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可以说是每一个正常的人或者说是有理想的人毕生的努力,无论他或她给自己制定的是怎样一个目标,也无论他或她是在怎样一个组织之内。中国古人对追求理想、坚韧不拔用“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来表述,今天的人则用“体现个人生存价值”、“实现自我”、“事业有成”等来给自己确定生存目标。不管理想和目标是怎样的,要想达到多数人认可的成功标准,个人素质的高低是不可或缺的

重要因素。当麦金莱总统需要一个特使时,军事情报局推荐了罗文。相信当时的军事情报局不会仅仅有罗文,但罗文却是最具备“送信”条件的人。也可以这样说: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提供的。细想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周围并不乏智者。那些怀才不遇者,怨天尤人者,郁郁寡欢者,甚至大骂上苍不公者,大多都是智者,他们大多也没成为罗文。

这是因为很多人做事时是持着一种拒绝做事的心态,就像竖起羽毛的公鸡准备着随时反抗,缺乏足够的责任与热情。回想工作以来,我也曾很多时候都持着这样的心态,对同事或者领导分配的任务持一种抗拒的态度,特别是当任务打乱了我原来计划的时候,心里更是莫名的烦躁不安。同时,对自己的能力总是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做某件事的能力。但是,中尉罗文告诉我:我们是在别人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长大成人的,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开始回馈社会,回馈的具体形式是履行岗位职责,为社会作贡献。

在执行任务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逐渐变成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人。书中写到“在职场上,不能独当一面的人就像个瘸子,总得依赖别人的扶助。”对于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在乡镇工作当中,我自认为没有很多农村经历,没有能力去处理这样那样的事务,因而常常对一些具体事情避之不理。但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会吃饭走路,如果每次都拒绝学习,拒绝给自己这样的机会,那么我们永远成不了

罗文。能力其实很像一粒埋在体内的种子,有了环境和压力就会涨大、爆裂,吐露新芽。环境是机会赋予的,压力是责任感带来的。拒绝承担责任就等于拒绝机会,缺乏责任感就是排斥压力,这样一来那粒名叫“能力”的种子会萎缩并窒息在体内,永无见天日之机会。

一名合格的政府职员应该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民众谋福利,而不是做不了事,站在工作岗位上白白地消耗着社会提供的资源。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必须时刻背负责任感,对工作、对群众充满热情。责任绝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而是有着岩石般冷峻的面庞。它是我们生下来社会赠给我们的一件礼物,我们应该像佩戴十字架那样时刻将它带在身上。这份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的,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能逃脱责任,因为你对逃避责任的这种欲望本身也负有责任。而生活将奖赏充满热忱的人。你身上的热忱正如沙漠中的泉眼,它会为你灌溉出一片绿洲,让你收获累累的硕果。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