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长给幼儿园的一封信
家长的信
你好!晨晨是我们家的唯一的宝宝,也因为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不在身边,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育儿心得。现在老师要求,我们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讲一讲晨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感触。以抛砖引玉,达到共同教育好宝宝的目的。
说到小孩子的教育,我们认为首要任务在于与宝宝加强沟通,但在与宝宝沟通中存在宝宝的思维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个沟通都需要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交流,引导,并且一定要现场模拟,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让宝宝明白我们所要传送给他的信息。我家宝宝在13个月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宝宝刚学会走路,是12月份的事情。周末,一家三口在家里,爸爸在看电脑,妈妈在洗衣服,宝宝在小桌子旁边玩耍,妈妈就提醒宝宝,宝宝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床上去,盖上被子。宝宝说不冷,并忙着要帮妈妈一起洗衣服。此时妈妈手机响了,就去隔壁接电话,等回来发现正在洗的衣服都被宝宝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后来经过仔细询问,宝宝回答:衣服冷,我就把他们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从上面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孩子对于妈妈说的,冷了就坐到床上,盖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类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们有没有耐心去了解、去发现小孩子的心思。从而达到与宝宝的有效沟通。只有让宝宝正确的理解了父母、老师的指导,小孩子才会按照父母、老师的预期方向发展。
身教胜于言传,小孩子在模拟能力方面是非常强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这都是身教的直接结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么样,首先父母、老师必须按照自己交给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宝宝就学会了父亲的所有习惯,好的,坏的都学会了。小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基本是没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我们都是外来打工人口,没有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但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渴望老师能在这方面多给我们支持,指导。非常感谢老师举办的这次育儿心得分享活动。我们会认真学习其他父母及老师提出的育儿心得,最大努力的督促、帮助宝宝健康的成长。最后感谢老师对宝宝的教育及支持!
篇二:幼儿园给家长的一封信模板
给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您好。
2014年的春季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我们很荣幸与您一起陪伴孩子度过这个美妙的学期。
我们都知道,3-6岁是人一生最关键的一段时期。成人几乎所有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甚至对事物和学习的好恶、兴趣,均来源于这一时期孩子所接收的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压力沉重。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的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加个性化、富有成果的教育。 然而,幼儿的成长并不全是幼儿园的事。我们都知道,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绝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家庭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模仿并最终成为孩子的习惯。家庭同时是进行亲子教育的绝佳场所:孩子对家长是绝对信任的,在家庭中进行的亲子活动,能够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我们非常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并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将在本学期开始着手进行“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支持”工程,给与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为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应该构建更加即时、互动的桥梁,避免出现“幼儿园的小乖乖、家庭的小皇帝”,避免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使得幼儿无所适从,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大力推进家园共育、家庭教育的服务和支持。基于这个思想,我们引进了移动家园共育平台——中国联通互动宝宝,该平台能够实现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即时互动、幼儿成长记录、电子化家园联系册、记录宝宝的精彩瞬间、入园离园签到、宝宝异常情况登记、宝宝成长发展数据库、宝宝测试评价等,并最终形成宝宝的成长档案。家长可以实时的看到这些信息并和老师互动。同时这个平台还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育儿建议,同时还有专家在线解答家长的育儿问题。我们非常希望家长能够用好这个平台,并在做好家园共育的基础上,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携手培养更加聪慧的宝宝。
愿意使用这个平台的家长请先登记,并到班主任处领取账号和密码,老师会告诉您使用的方式,平台在试用期是免费的,在试用期结束后,家长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继续使用。
愿我们携手为孩子打造一个梦幻般的的童年。
园长:
年 月 日
宝宝姓名:班级:是否使用:
篇三:写给幼儿园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写给幼儿园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年幼孩子的家长,担心孩子冻着,引起感冒发烧,从而影响健康发育。因此,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再去幼儿园了,直到明年春暖花开。事实上,无论从身体健康发育的角度,还是心理发展的层面,家长的此种做法,都是违背科学不正确的。
第一,温度变化与孩子感冒发烧关系不大,不当穿衣才是罪魁祸首。随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来加减衣服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儿童正处在快速身体发育时期,其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维持身体温度所需的能量释放也多于成人。因此,按理说儿童应当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学。但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家长更容易给孩子多穿。科学的道理是,正常的儿童和大人一样,体内都有很好的恒温系统。只要不给他们穿得太多,其恒温系统就能很正常的工作。如果穿得太多,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孩子的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调,这样才更容易感冒。建议宁可给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样,也不要武装到牙齿般的多穿。有一个非常重要鉴别标准,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凉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热,你应该将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热乎乎的,而且没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适。当然,也可以观察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没有红润。还要记住,在寒冷的天气里,必须给孩子戴帽子,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发散的。
第二,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室外活动,绝对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举措。它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会少得病。经常让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儿童因适应冷热变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这在百年前就是已经成为科学事实了。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不仅有规律和保持足够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由老师组织活动,快乐无比,运动量会大大增加。冷空气中的运动,由于其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使孩子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而呆在家里的孩子,由于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其脸色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血气,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几率其实更高。
第三,0-6岁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对其心理发展都是无比的珍贵。
孩子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课程活动(刺激),与家庭中单调乏味的环境相比,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0-6岁是孩子几乎所有方面发展最快时期(关键期)。尤其在脑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建构方面,只有将儿童置于具有丰富刺激(课程活动与师幼间及儿童间交往)环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丰富的结构。而结构合理与稳定,脑的
功能才强大无比;而功能的强大,才能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仅就语言和人际交往发面的发展来看,呆在家里一个冬天(至少要三个月),其损失都几乎无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终生不可逆转的。在家里,成人与孩子间的语言交流,与有教师和同龄孩子的环境相比,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而0-6岁接受性语言刺激和交流性语言影响,对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从交往方面看,家里的环境仅仅限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而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儿童间,尤其是同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对于众多的独生子女来讲,其分享与合作的品质、自我意识的形成、去中心化的完成,等等,都对儿童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终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来得越晚,其塑造的可能性越低,自我中心的改造就越困难。此外,针对适龄儿童所设计的任何课程,仅仅呆在家里,其损失是不可能有机会再可以弥补的。
第四,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都无法长成能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的。逻辑上,没有磨练,怎能茁壮成长;不能茁壮,怎能经风雨见世面。将孩子放在沙漠里都能生存下来,那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往大了说,是让孩子成才,对社会有用和作出贡献;往小了说,是要承担家庭的种姓血脉传递,生生不息。无论哪一种功能,我们都希望孩子起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以及继之自我发展的能力。然而,我们做家长的,如果把孩子固有的本能都养育没了,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还怎么能够“齐家”和“治国”?君不见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在孩子该爬时不让爬,该走不让走,该跑不让跑吗?岂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大肌肉协调能力发展受阻,走路能够把自己绊倒,受伤的几率更高,这不是得不偿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辈子吗?连冬天呼吸一点冷空气的权力都能被剥夺了,你们还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到哪里去?醒醒吧,亲爱的家长们!
最后,科学养育孩子,还要注意有病用药。
不要一发烧就去给孩子用抗生素。普通的感冒,发烧是非常正常的生理过程。通常都要持续5-7天。发烧是白血球(军队)被动员出来,对抗和杀死细菌和病毒(敌人)的自然过程。因此,白血球高不是坏现象,是好事情。普通感冒用抗生素降烧,不仅没有必要,从健康角度,反而有害无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身免疫力,即有自己产生白血球对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而你去用抗生素,就等于自己的军队不用,而使用“外来兵团”作战。这不仅会使自己的军队失去战斗力,而且,每次由于使用抗生素,而使孩子体内产生耐药细菌。再好的抗生素也无法将所有的细菌全部杀死。这样,每一次感冒发烧都打不同抗生素,致使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耐药细菌产生留在体内。长期下去,终有一天任何抗生素在孩子身上都不再管用,因为“超级细菌”身经百战之后终于产生了。“超级细菌”就是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超级细菌”的存在和严重后果,非常有可能是现在和未来全球必须直面的严酷事实)。家长们,谨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