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最近读了本叫《拖延心理学》的书,虽说是英文翻译成汉语,但完全没有一般外文书译后的生涩;全书分为三部分:一、拖延存在的合理性;二、心理层面剖析为什么会有拖延;三、解决拖延的办法; 内容缩写:所有人都会在某些事上拖延,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比解决的办法更重要;设置目标时使用过程管理,而非目标管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不喜欢的事上每天坚持5分钟那也是进步。
篇二:《拖延心理学2》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2》读书笔记(1)
2012年09月01日 18:41:52
【战胜拖延---七个简易方法】
1.按重要性排序
2.为自己时间设限
3.摆脱分心
4.建立奖励机制,鼓励自己完成任务
5.化整为零
6.执行单一任务,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
7.将最感兴趣的工作留到最后
《拖延心理学2》,这本书跟《拖延心理学》并不是一个作者,但写作风格要比1有趣一些,非常容易读下去。作者是专门研究拖延方面的心理学家,在这本书中把他的研究成果归纳成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拖延方程式。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打4分,可以做为拖延方面的必读书籍。从今天开始分享这本书的笔记。 我只是在每一章中摘录很少一部分内,有兴趣可以去阅读原书,里面说的比较系统。
第一部分 拖延的代价
01
拖延是一种习惯,总是会卷土重来。
易冲动的人会发现,提前做工作计划很困难,甚至在工作开始之后也难以计划,他们也很容易分心。于是,拖延,就无可避免地到来了。
02
冲动以及人格物质中的责任感低、自控能力低和容易分心,都是拖延的核心所在。 冲动与拖延的联系最为密切。
做事不经大脑的人,那些无法控制情绪的人,那些任由冲动做事的人,都是拖延的人。
是什么决定后果的严重程度呢?期望和价值感
拖延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意思和行动脱节
03
拖延方程式概括的是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内部互动。
拖延是一种进化的副产品。
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通常被认为具备执行功能,令我们矢志不渝,它越活跃,我们就越有耐心。它让我们能够预想行事的不同后果,在敏捷决断的大脑边缘系统的配合下,帮助我们做出选择。但比较缓慢和费力,擅长构建宏伟蓝图,制定长远目标。一旦前额叶皮层妥协,拖延就产生了。
大脑边缘系统是最早进化形成的,它做起决定来毫不费力,仅靠本能来激发行动,所控制的事情是眼前和具体的事情。被当前的视觉、嗅觉、听觉或触觉刺激后,就会增强,当前就盖过一切,于是我们就开始分心了。
拖延不是我们的错,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处理好和它的关系。
篇三: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合肥学院 09应用心理 李先梅 0911011026
一、拖延的根源及拖延与完美主义
拖延者的信条: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4,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5,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6,我必须避开挑战。7,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8,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9,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10,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11,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等等。
这些假设它们并不是绝对真理;它们是为了拖延开道的一些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延着也不愿意去努力做事,不愿意冒着风险被人评判你的失败。如果你相信成功是危险的,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保护自己和他人,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如果你将合作等同于屈服,那么你就会一直把事情拖着,直到觉得你已经准备好了才去做它,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掌控感;或者,如果你相信人们不会喜欢真实的你,那么你就会利用拖延保留你自己的想法并跟人们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拖延者信条”里的信念反映了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虽然“拖延者信条”远不仅仅只是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将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的事情。这些假设是:(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我的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可以用等式来表示上述假设: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件事情你做得好或不好的问题。你的表现好坏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而拖延正是打断了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号,即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
二、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人们面对失败时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另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而成长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
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站在成长心态上看问题是拆解自我价值感等式的一种方法。表现不仅不能反映你的个人价值,而且它也不再是你关心的重点。重要的是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到兴奋,你提升了什么,而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能力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
“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食: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作家梅·撒尔顿
完美主义者在思考他们所做事情的时候容易绝对化,也经常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一件小事的后果(比如说一个小错误)往往被他们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件小事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大祸临头。在他们这样的反应中,你可以看出是他们的固定心态在起作用。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陷进完美主义者的心里瘫痪时,想想在那种情况下最糟糕的处境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提醒自己:虽然这些幻想的处境是你所恐惧的,但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夸大了。同时,如果你更进一步,将自己的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那么,你或许会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完美——它是你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推动力,而并非致命打击。
三、害怕成功,恐惧承诺
那些害怕成功的人担忧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所以拖着不去践行可能会成功的行动。想要远离聚光灯和躲避竞争,有一个间接的方法,就是拖着不做承诺。如果你不承诺,就无法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往前迈进,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惧怕失败的拖延者害怕承诺,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犯错误,或者承诺了不该承诺的事情。而那些惧怕成功的人则担心做出承诺会让他们在为成功做好准备之前卷入战争。拖延就是他们的刹车装置。 有时候人们会感到自己从根本上出了一些问题,总觉得不对劲,似乎就是这些问题深深地根植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和满足。这种想法不过是一个观念,大脑的一个虚构而已,而不是事实,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正是它将拖延弥漫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时间感
拖延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例如,许多成人拖延者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而青少年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们卡在青少年的时间概念中,因为跟成人世界格格不入而陷入了工作、家庭、健康和财务等诸多问题之中。当你的时间阶段跟你的人生阶段不能吻合的时候,你的拖延会将自己拖到一个大麻烦中。
时间迷失: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如果延伸到平常生活中,会使人无视长期目标——要花多长时间下多少工夫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研究生学院的有力候选人?生活在不受时间限制的“现在”让人感觉自由和独立,但是这不能使她的生活真正向着未来迈进。
五、肯定自己
重要的是记住:包括你在内,没有一个拖延者是毫无希望的,即便你的拖延已经蔓延到很多领域,但是总有一些方面你是不拖延的。如果你是一个因为拖延而经常对自己生气的人,那么学会区分什么是消磨时间什么又是放松身心就很重要。即便是拖延的人也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记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开始着手解决导致拖延的心理焦虑的时候,你就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迈进。当你前进的时候,你可能会再次出现面对成功的矛盾心理。进步就是对我们的自我挫败习惯说不。当你前进两步后退一步,或者前进一步后退两步的时候,不要感到惊讶,当你明白你可以与成功共存的时候,成功并不会给你带来自己所预想的灾祸,你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更加顺利。
六、面对改变
当你在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便那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你依然会有所忧虑,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要达成自己的成功——无论它是重返大学校园,还是通过锻炼来减肥,都无可避免地会涉及生活的变故。变故会让你感到有风险。当你的人生发生了某个变故,你可能遭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一段未知的关系,或者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我们认为,跟你认为的风险相比,它会让你进入到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成功。
七、恐慌是过去记忆的产物
虽然你可能没有机会在早期互动的阶段学会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你依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习情绪调整。面对危险临近的感受,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反应:把事情想清楚(“我会排练这场谈话,到时我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想一想危险的背景(“我的新上司怪吓人的,因为他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但是他不是我的父亲”),提醒自己你所具备的能力,或者鼓励你自己。这样一番认知重塑是宽慰你自己最重要的法门。
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你身处当下这个时刻,而那些记忆,不管你是否记得,都来自过去。恐慌、羞耻、负疚、厌恶和自责往往都是过去记忆的产物。发挥你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部位的能力,你就可以让被激发的潜伏记忆乖乖听话,为自己创造不同的神经回路,转变你的大脑,允许自己采取行动,而不再拖延,改变自己面对恐惧的瘫痪局面。
八、可操作性目标
看你的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你想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专注于即将投入的行动,因为这会帮助你看清自己的方向。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可观察性;2)具体性和特殊性;3)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4)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
一周试验选定一个目标1、只选定一个目标
2、列出步骤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就是一个步骤,一个小目标。从第一步开始,往前推进,或者从最后一步开始,往后倒推。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和涉及的步骤写下来,同时也要写下你计划在下周的什么时候实施每一个步骤,别忘了将下周要做的其他一些事务和职责也考虑进去。
3、你的第一步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很可能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它进行过修正),以及你在下周将要采取的步骤,那么你怎样跨出第一步呢?什么是你将要跨出的第一步呢?这第一步应该是一件非常细小和简单的事情,类似找到去年的退税单,购买一本笔记本,或者找几个空盒子。你清楚自己该确切地在哪里喝何时开始行动吗?不管一开始你做的事是多么微不足道,你毕竟已经在正确的方向上往前迈进。就像谚语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征求意见。启动1、观想你的进步2、将你的机会最大化:尽量选择容易执行和不易受诱惑和改变目标的时间的地点3、坚守时间期限:如你决定花30分钟在某件事情上,时间一到不管在你眼里这段时间的成果如何,你已经成功了。它会帮你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和信心,而一个拖延者能够重拾自信是难能可贵的。你所设定的时间期限越短,你就越容易起步。最初设定15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期限效果最好。也可以设定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的期限。当时间期限到了的时候,绝对有必要停下来。如果继续做下去,在超出的时间内你也做得很好,那么在下一次你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再干两个小时。这是一个陷阱,最终会将你引入失望和逃避。4、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这点很重要)。如果你想等到你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开始做事,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始。有些人认为在做某件事之前应该完全地做好准备,应该感到平静,无忧无虑,对自己没有一点担心。但很多事情怎么会让人完全准备好呢。一些人盼望自己产生开始做事的意愿,所以他们等着那个欲望产生。然而,世界上有些事情天生就是让人不快的或者单调乏味的。然而,即使你不在理想的状态,或者心情不对,你依然可以动手做事。
5、跟进1) 小心自己的借口:借口的出现意味着你处于选择的路口:你可以选择拖延,你可以选择行动。你不必对你的拖延倾向听之任之,相反,你可以将拖延的借口转化——将你的结论从“所以这事我留着以后再去做吧”转变为“所以现在我会花15分钟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借口可以是了解自己对目标感受的一个信号——你是否处于矛盾之中,是否害怕什么,内心是否在反抗什么,是否处于气愤之中?当你开始制造借口的时候,花几分钟关注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关于你自己的重要一课。2) 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3) 解决困难。在你暂抛开那个难题的时候,你也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有其他相关的事情可以做。虽然你暂时在某个领域停了下来,但是你不一定要完全把事情放在一边。拖延者的危险不在于暂时从难题中撤离,而在于完全地放弃。4) 在取得一些进步之后奖赏你自己。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即便这个进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或许也没有达到你想象的那个结果,但是你还是可以给自己一些支持。任何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奖赏:在自己钟爱的饭店用餐,看一场电影,周末去爬山,或者读一本书。这会让你在将来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吸引成功”。5) 灵活对待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有必要改变你的目标。修正目标并不一定以为着失败,事实上,它意味着你足够灵活,而不是顽固不化,一个稳健而又成熟的人做事方能变通。修正目标可能是一种面对现实状况的态度和反应,表明你能够评估现实可能性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而不是一味坚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6) 无需完美。把你的节日贺卡发送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必讲究给每个人都写一段独特而优美的文字。如果你能在每一个环节都放下对于完美的执着,长远来看你一定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当你在等待完美的时机、盼望完美结果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万事无须完美,只要做到就行。”
6、回顾1) 评估你的进步(也包括不足)。或许你在计划之外采取了其他一些步骤,但是它们对你往前迈进有好处,这些步骤应该算数。或许没有将做事的某些环节归功于自己,因为你认为它们微不足道。这些环节也应该算数。你或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但是当你回顾自己所做的一切时,你或许会很高兴地发现自己做得不算少。你是否达成目标其实没有你怎样看待这件事那么重要。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成功和挫败有所理解,你就是在帮助自己,让自己下一次少一点拖延。2) 观察你的感受。不管你在一周后的感受是什么,试着不带判断地去观察它们。感受,即便是强烈的感受,都是来来去去,不会久留的。3) 回想你的选择关口。4) 你学到了什么?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处理实现目标的那一系列过程的?从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到起步开始,再到跟进,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在下次有所改进从而增加下一次成功机会的是什么事?我们希望在这一周里你对自己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关于你自己,什么事情是你原先不了解而你现在了解的?不管你学到了什么,它们都应该可以帮助你为下一轮的拖延之战做好准备。所以,不要低估你的一周试验,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你都可以从中学习。
专注于必须采取的每一个步骤对你也是一个提醒,让你知道:为了到达终点,你必须一路走去。大部分拖延者脑子里只有“终点”,至于“怎样到达”,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