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学校制度 内容页

兴川中学教学六认真细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则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学校根据相关要求,制定教学“六认真”的常规要求,希望全校教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总的要求是要做到四备:

  1.备教材——理解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具体知识及内在联系。弄清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或每篇课文),明确教材及相关课时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钻研教材要明确重点,选准难点,搞清疑点,掌握关键。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摸准学生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因材施教,提优补差的目标和措施。

  3.备教法——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积极进行改革的探索,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4.备作业——必须精心设计作业。作业练习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利于减轻负担。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备课一般应经历下列三个阶段:

  1.提前两周至一月钻研教学大纲、德育大纲、考试大纲,熟悉教材,了解情况,积累素材,进行初备。

  2.提前一至二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研究:研究大纲、研究考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情况,研究教法。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外作业。

  3.提前半周至一周吃透教材,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出有特色的教案。每课教案要求做到六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准确的重点及难点分析;有适当的教法;有适量的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年轻教师还要求有教后感。

  二、上课: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中环节。 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课内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后要自我评教,严禁无教案、无准备上课。课堂教学要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课的时间,做到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内,保质保量地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2.要依照现代教学理论来组织安排教学过程,加强直观、演示、实验等形象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联系教材实际有机地将思想教育寓于知识的传授中。

  3.要严密组织教学。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精讲巧练,语言简练,板书工整。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要阐发得清楚、准确、透彻,使学生听懂想通,能学会用、得益于课内。

  4.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学习过程符合认识规律;要重视知识结构的教学,使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而不是孤立的知识;要十分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力求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与发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5.大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高难度、大题量的应试训练,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要严格执行课堂规则,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要按时上课和下课,学生要严格纪律和训练。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班风、教风和学风

  7.不断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要注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远程教育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8、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适当开展活动性、开放性式的有特色课。

  9、上课要准时,不拖堂。

  三、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

  完成课外作业是学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弥补知识缺陷,不断改革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认真抓好作业的适量布置与及时批改。

  1.作业的内容要精选。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要重视系统训练,体现梯度,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要为打好基础发展智能服务。作业的布置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的总自习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做到题量适当,难易适度,类型多样。各门学科作业总量,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

  2.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实习、制作、测量、调查总结等。

  3.作业的规格要统一。具体做到:独立、及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4.作业的批改要及时。作业中的错处要批示并让学生订正。无力订正的学生应采取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的办法。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体订正或评讲。作业的批改符号、等次,各组要统一,批改要及时。

  四、认真辅导:

  加强个别辅导是实行因材施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我校教学的具体情况,个别辅导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任课老师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在教学期间深入班级进行个别辅导、答疑。

  2.根据教学需要在正常的教学安排中,对学生进行“专题性”的小结和辅导。

  3.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根据作业等有关反馈渠道汇总的信息,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集体答疑、指导。

  4.为优秀生开设讲座,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