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新课改的进一推进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的阅读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强调打造校园文化;高考中语文的阅读题量加大、阅读类型多样,份量最大的作文也与学生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密切相关,包括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心理的调节、对人格的塑造都会从阅读中得到收益。基于以上种种,开展阅读活动非常必要;又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进程,阅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有一个积淀发酵的过程,所以,阅读要尽早开始,且坚持日久。
理念:“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是否有广泛的阅读群体?是否形成了鼓励阅读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旨趣。
语文的根本和内核就是阅读与写作,而阅读先行。
目标:培养阅读习惯,增强文化氛围,促进心智发展,应对高考变革(使一般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不失手、不吃亏,使有的学生在考试中在阅读上和写作上显出一定内涵或特色从而获得意外的好成绩)。
活动形式:
1.平时阅读。主要时段为2007年9月——2009年9月;主要时间是课余时间。
教师推荐读物、学生推荐读物两者结合,介绍给学生;学生自选读物,自组小组(每组四五人),定向文本阅读大约一个月读16开本60页(32开本120页);有对读物的批注、摘录、读感、交流情况记录。
阅读重在平时,选准读物,持之以恒,形成习惯,自我积累,分享成果。
2.活动展示。主要时段为2007年12月——2008年月12月;具体时间地点是每周四16:50——17:30,于校生物探究室。活动展示提供平台、提供机会,起到促进推动作用。
3.活动领导单位:高一级委会。
活动主要指导者:高一语文教师。
活动主要组织者:高一读书促进会(学生会社团部成员与各班读书骨干成员)。
附录:
一、推荐的读物
作品系列:
体裁(人物传记、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美学,哲学,科学小品等)
题材(战争、武打、言情、历史、城市、农村、科幻、现实、青年、女性等)
不同主题(思想感情类如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离别之情等,思想品质类,思维方法类)
相同人物形象(青年、老年、妇女)
作家系列:古曲作家、现代作家(如苏轼,鲁迅,80后作家等)
比较阅读:作家作品、思想主题、题材、人物形象、流行与经典、不同流派、文学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学、博客等)
具体另见读物表(且根据情况进行增减或更新)
二、展示的方式
在规定的时间与地点由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读书情况,包括:介绍、评价、名言名句名段朗诵或表演、演说、论辩、研究论文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