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1、阐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提高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的能力4、感悟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调动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探究实验课,探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1)探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探究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第一个方面运用了淀粉遇碘变蓝色的性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第二个方面是通过遮光与不遮光的对照比较得出的。最后说明植物还能把淀粉等糖类物质转变成蛋白质和脂肪。在此基础上阐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2、重点: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3、难点:要严格规范实验的操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4、课时安排:建议本节教学时间为1-2许课时。三、教学准备: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曲别针、酒精、碘液、生物挂图等。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1)本节课的导入可围绕着“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产者的知识点,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2)关于实验,教师可设计下列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步骤,在老师指导下4-6人小组进行实验,其中,黑暗处理、遮光处理、阳光照射在课前完成。其余的步骤均在课上完成。方案二:所有的实验过程均放在课前完成,要求各实验小组充分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并做好实验记录,上课时各小组进行交流。方案三:可设计成对照实验,即设置甲、乙两组装置,一组进行暗处理,一组不进行暗处理,实验后对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此方案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明确暗处理的意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千万不能把实验变成演示实验,只让学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指导,特别是用酒精灯脱去叶绿素一步,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安全。然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课本的3个讨论问题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的结论”。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可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书自学了解,也可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2、例的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实验应根据学校实际,采用合适的实验材料,选用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实验,在活动和思考中获取知识。实验时不但要重视现象的出现,更要重视实验过程的体现。并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五、案例1、导入:复习提问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当学生产生急于知道这些知识时,老师话语一转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相信你通过实验自己能找到答案”。2、新授:第一部分:实验:本案例采用前面介绍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实验方案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即在老师指导下,课前按实验小组分别完成暗处理(注意设计对照组,一组进行暗处理,一组不进行暗处理)、叶片遮光照射处理,上课后再完成摘叶片去纸――隔水加热、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水冲掉碘液――观察现象等实验步骤。第二部分:分析实验结果:先让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看看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情况,可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原因,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对比讨论下列问题 ①进行暗处理和没有进行暗处理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说明该步骤的意义是什么?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③该实验探究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如下拓展点拨:①暗处理过程中,叶片是否制造淀粉?暗处理时间为什么要一昼夜?只处理几个小时行不行?②为什么要把一片叶的一半遮光,为什么不把整个叶片遮光?最后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果。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第三部分:光合作用的意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3、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本节课运用了什么学习方式?探究了什么问题?在总结过程中,特别要总结每一步实验步骤的科学原理,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4、练习:见同步探究5、开拓思维:见同步探究的开放性作业。6、课后实践:完成课本P122第二题六、板书提纲: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法步骤:1、黑暗处理、耗尽淀粉2、遮光处理、阳光照射3、隔水加热、酒精脱色4、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二、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