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在我校教科研副主任王老师的带领下我来到双岗小学,有幸观看了庐阳区的微课展示活动,我感到幸运是因为能有机会学习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出发前我激动的心情已经久久不能平复,以前看过微小说,也看过微电影,而对于微课虽有所耳闻却从未亲见。此次的微课展示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观看由双岗小学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视屏;第二环节由专家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并向在场的老师传授更专业的微课知识技能;第三环节便是在场老师与专家互动过程。
通过此次活动我颇有收获,以下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到什么是微课
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资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二、了解制作微课需注意哪些
微课是由教师自己制作或者团队合作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有四点值得注意:
(1)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碎片化”,便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记忆。并且教师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精准,要有自己对内容的阐释,能够符合新课改精神同时富有主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来学习。
(2)在语言上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讲解时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此时可以多用一些短句来增强节奏感,不仅能使学生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在录制时还应注意尽量减少噪音。
(3)在画面的设计上需动静结合,可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图文并茂,图版率在50%-90%;插图表现出的亲和力要比照片好,照片表现出的专业性要比插图好。图片要合适,表现力最强的图片是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不适合做背景。表现力最弱的图片是云海,适合做背景,不适合做主题。视觉3B原则:Beauty(女)Baby(孩童)Beast(动物)。(4)在人称上应该强调“一对一”。
三、体会微课的意义所在
(1)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调查发现,如果是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学生认为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5分钟左右,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2)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此次活动我切实感觉到微课堂的重要性,为“翻转课堂“做了准备,可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小时的学习,可能我对微课堂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也不熟悉制作,可是我已经有种冲动想制作一节自己的微课堂,这也为我今后对微课堂深入的学习制定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