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诗》中的伊人指的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中人。 2.《桃花源诗》中与《桃花源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意类似的句子是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3.从表达方式看,两文的不同: 《桃花源诗》(以下简称《诗》)属诗歌的体裁。而《桃花源记》(以下简称《记》)以《记》为体裁; 《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战乱、黑暗腐败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渴望和平的愿望;《诗》则是借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直接抒发自己追求隐逸是恬淡生活的志向。 《记》以通篇是叙述和描写讲故事。没有作者的议论。《诗》故事在中间是为前后的议论服务的。 《记》是以第三人称视角统帅全篇。《诗》则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统帅全文。 二者的相同: 其表达主题都是为了表现对黑暗腐败、战乱现实的不满,表达追求和平安宁田园生活的愿望。 表达方式所写的内容上,二者都一段对桃花源安宁和谐富足的田园生活的叙述。
《桃花源诗》中“世外桃源”是虚构的,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d?d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