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皇帝的庙号是按照祖先的尊号排序的,通常是“祖孙”和“太祖太宗”。因此,始皇称“太祖/高祖”(汉太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继任者开始称“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太祖高祖,在中国古代谥法中,是后人赐给开国皇帝的庙号。颜师古注《汉书·高帝集尚》,引张颜曰:“《礼》谥法不高,以为功德最高者为汉帝祖,故特名颜。 “
按照这样的规定,“永乐皇帝”朱棣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被直接略过)的继承人,死后庙号也应该叫“太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本该被称为“明太宗”的朱棣,现在却被我们称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朱棣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五月二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防备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炳为北平布政使,都督谢贵、张信为都督。北京首都。又令都督宋忠驻守开平,并调调北原燕王所辖部队。后来发动靖难之战,起兵讨伐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即位,改元为永乐。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五次征伐外蒙古,收复安南,东北设努尔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微,西南设达古茨、地马萨、地乌茨。设立宣威司、贵州承宣政使司,巩固南北边防,维护中国版图完整。郑和多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同时,他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加强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由靖难后的满目疮痍,发展到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被誉为“
事实上,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一百多年来,朱棣的庙号一直都是“太宗”。但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嘉靖帝朱厚翀(明世宗)将朱棣的谥号为齐天弘道高明昭云圣武神公纯仁为孝文帝,庙号改为“成祖”,明成祖朱棣与明太祖朱元璋并称“明朝二祖”。
从此,朱棣的庙号变成了“成祖”,于是很多人对朱棣印象最深的标签也变成了“燕王”、“永乐帝”、“明成祖”。
那么,嘉靖帝朱厚翀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改变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表面上,朱厚翀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太祖朱元璋称“明朝二祖”是为了抬高朱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私心。
朱厚翀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但他并没有从父亲朱佑椤那里继承皇位,因为朱佑椤从来没有当过皇帝,而是朱佑昉同父异母的弟弟明孝宗朱,他当了皇帝。游棠。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由堂与张皇后之长子)于宝房病逝。由于朱厚照无子,张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内阁大臣杨廷和决定让最亲近的皇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照继承皇位。按照“兄弟结兄弟”的原则。
两个月后(1521年5月27日),朱厚璁正式登基,成为嘉靖皇帝。就这样康熙皇帝的庙号是,与皇位毫无瓜葛的朱厚翀终于幸运地当上了皇帝。
与孝宗一起承继大统的嘉靖皇帝朱厚翀不甘明孝宗皇太子之位,大作大典。他尊他的生父兴宪王,从未当过一天皇帝,为兴宪帝、献帝,并追加爵位,与正式的始皇同等对待,于是朝廷产生了“帝位之争”。大礼仪”。
所谓“大礼之争”,是指“谁当嘉靖皇帝(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谁当嘉靖皇帝之父的争论”。皇室之争生父尊号”。当然,在这场争斗中,嘉靖皇帝明显是站在张琮这一派一边的。
经过三年半(1521-1524年)的奋斗,嘉靖皇帝终于在“大礼之争”中胜出,成功册封其父兴宪王朱佑昭为献帝(1521年10月追谥朱佑昭)“兴宪帝” ”),尊号“皇考恭穆献帝”。相应地,生母被封为兴国皇太后,明孝宗朱由堂改名为“皇伯考”(已故皇叔)。
看似大获全胜的嘉靖皇帝对此并不满意。终于,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嘉靖皇帝再次追封朱献帝为“睿宗知天守道弘德元任宽穆春生恭敬鉴靖文帝”,并成功安放了朱献帝的牌位。佑召胜利太庙正殿位居明武宗之上。
虽然这件事最终还是成功了,但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主要原因是嘉靖年间,太庙正殿的九座已经座无虚席,无法直接安放朱由昭皇帝的神位,只好将一位皇帝搬进先是偏殿。
动谁?周礼早就规定了“亲近则免”。“彼此亲近”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说,当太庙正殿没有足够的地方供奉先皇的牌位时,就会把离现任皇帝最远的先祖请到太庙的偏殿(也就是,即“苗庙”)供奉。不过,有一个例外——开国皇帝“永远不变”,必须永远放在中间。
按照这个规律,除了太祖朱元璋之外,离嘉靖帝最远的始祖就是朱棣了。但是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强民强,文化武术大有进步,出现了“永乐盛世”。所以,嘉靖皇帝不敢让朱棣出去。
不仅如此,嘉靖帝还得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也就是说,不除掉朱棣肯定是有原因的。嘉靖皇帝的做法非常巧妙和简单:先是为了显示太宗的功绩,然后下诏将朱棣的庙号“太宗”改为“成祖”,并立他与太祖朱元璋为“太祖二祖”。大明”,宣告二人同为永生之王。
这样做之后,嘉靖皇帝又将朱棣的儿子仁宗朱高炽按亲属关系“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迁到偏殿,又将自己的父亲献帝朱佑榧迁到太庙正殿。因此,朱棣的庙号后来变成了“成祖”,而不是“太宗”。
明世宗朱厚从
“嘉靖帝为何尊朱棣为祖”?
嘉靖皇帝一直想让生父召称宗禄寺,但阻力太大。这时,有人提议恢复“明堂”制度,给嘉靖的生父加一个庙号,称他为始祖以配神。什么是明堂系统?按照周朝的礼仪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在郊祭之后,粮食与天相配,在明堂,周文王与神相配。明堂之所以选择周文王为天配,是因为周文王为周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明朝相比,作为始祖的明太祖自然要将自己比作后稷。而朱棣重建家族的时候,自然可以比作周文王,在明堂享受祭祀。然而,周朝以后,汉、唐、宋的一些帝王,都曾用他们的父辈来享受明堂祭祀。嘉靖自然可以以此为借口,让亲生父亲进入明堂。
而嘉靖的父亲,作为一个没有功劳甚至当过皇帝的人,却与朱棣争夺明堂祭祀,实在是触犯了宗法。于是大臣唐舟上书,主张用朱棣来享明堂祭祀。嘉靖自然严惩了对方。嘉靖为了让父亲称宗禄寺,还专门题写了“明堂或文”。
《明堂或问》提醒不合作的礼部尚书严嵩:“太宗靖难,功德同创,宜称祖,以区别之。” (《明史纪事》卷五十)
附录《明堂或问》
发问者:也有说培仪虽然明明叫宗族,但目的是什么?
答:本无今称宗族之意,不过是尊亲之意,并无比较依据,无轻重与利弊。
问题说:是不是叫宗真寺?
答案是:庙宇与氏族一脉相承。今之文官,以为庙必葬之,不如百世享之。这简直就是在忽悠本王的耳朵。虽然我皇考核不是存亡之位,但今日却像是活祖舍烈圣齐聚一堂,独自前往我皇考核。受不了。孤人残忍至极,不损于义礼,则无义矣。争辩必称宗室,必称宗庙,亲属必祭祀。便可成为一代宗祠的祭祀。太庙怎么会有四个亲戚?是礼物吗?一个没有父亲的人拥有一切?匡人君是极人?
”问者又道:“那时,你若是太宗,不配为竞争者。
答:这不是崇敬的真理,这是一个非常没有道德的人,打着控制时间的幌子来欺骗太宗皇帝。借故操纵皇帝罪重,欺凌太宗罪尤重。今祖太祖也,始祖分郊,今严父专考,严父分明堂,此文人亦知。知太宗既不能登祖,又不能下仿近亲,便说祈谷可以供奉,要回府崇明殿祭祀。
问:若是言者,则太宗将无可享之典。你愿意忍受吗?
答案是:礼仪上做对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回避是自欺欺人,放弃是辜负苍天。礼仪不端正,不可狂妄自欺,狂妄自负,损人情事奉天,天岂不欲圣人如此教人?
问:太宗如何报答他的功劳和造化?
答曰:我太宗即位初期,当得建文毁而复兴,故为新创。今同祖太祖百世不迁于此,乃报崇之义。不过太宗这个称号,跟列为圣人没什么两样。应列为祖宗,百姓见之为宜。这就是人情世故的道理。夫君,何谓古之祖有功,祖有德,总令敬之。在太宗有功的人,怎么会被同宗召见?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得出,嘉靖之所以尊朱棣为祖,是因为他的父亲抢夺了明堂的朱棣,觉得不妥,所以才尊朱棣为祖,一时不动。寿命。这个办法就是用来“补偿”朱棣的。于是在嘉靖十七年九月,朱棣被“升”为太祖,而嘉靖的生父也被“升”为睿宗。因嘉靖改朱棣为明成祖,他们将朱棣的靖难之战视为开山之作,但又得不到另一个太祖,便想成就帝业,新庙号成祖。但是,祖宗有功,祖宗有德。与朱棣' 文武双全,定都北京,修大典,西航征夷,兴天下。说他是“祖宗”也不为过。清朝雍正皇帝也仿效明朝,称康熙帝庙为清朝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