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勇士队发布了长篇报道。 做长尾来,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从目前来看,骑士队的加仓是失败的。
一方面,勇士队的报告遭到了一批国际投行的联合“打压”。 法国建设银行强调,鹰派严重曲解了蔚来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包括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Morgan)、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在内的机构均发布报告称,Grizzly Research的报告不支持推论。
反观长期事件过后的蔚来,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步入下行通道,反而送货率飙升,给勇士队打了业绩耳光。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资本市场认知的加深,有望开启新一轮超级周期,进入新的上升拐点。
出货猛增新车现身 下半年上行曲线成扰动大概率
根据蔚来7月1日公布的2022年6月交付量,6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2961辆,环比下降60.3%,创月度交付量新高。
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25059辆,环比下降14.4%,连续九个季度环比正下降,超过了交付指引。 2022年二季度。2022年1-6月,蔚来交付新车50827辆,环比下降21.1%。 蔚来累计交付217,897辆。
此前,受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蔚来汽车的交付量出现了短暂的波动,但随着外部影响的加大,蔚来汽车目前正重新进入上升曲线。
另一个趋势是未来新车将密集发布。 去年6月,蔚来发布了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NT2.0打造的全新SUV车型ES7。 除了之前发布的ET5和ET7奥迪起诉蔚来侵权,NT2.0平台上还推出了三款新车型。
新车在这个时间点的密集投放,无疑关系到下半年的销量和新车的竞争力。
从整个行业前景来看,复工复产后,此前阻碍整车、零部件、原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正在逐步消失。
从蔚来自身来看,6月以来,蔚来供应链、整车生产、交付等工作全面恢复,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整体升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因此,从行业市场向好的趋势来看,汽车产销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加之部分乘用车购置税下调新政、电动车下乡活动,下半年消费回升趋势明显。
从智能化产品布局来看,其新发布的NIO NT2.0平台提升了手动辅助驾驶体验,提升了人机交互。 包括NT2.0平台上的NIO Pilot手动辅助驾驶系统,都是基于蔚来自有技术打造,从感知、算法到整个调控。
全新推出包括新一代语音交互、情境智能引擎在内的200多项新功能,推动NOMI交互体验全面进化。 升级NT2.0的能力将覆盖更多场景的NAD服务,手动驾驶体验有望更上一层楼。
随着其软硬件平台和智能化体验的加强,其新车在消费者端的吸引力有望提升。 比如作为NT2.0推出的首款车型ET7,在智能化方面相比以往车型有着突出的表现,动力性能更佳,智能化配置更高。 自去年3月交付以来,销量稳步增长。 据悉,蔚来还对经典车型进行了升级,包括2022款ES8、ES6、EC6等。
从蔚来的产品升级和行业市场预期来看,下半年蔚来销量下滑的可能性较大。
国际投行看好其超级产品周期
目前,各大投行都看好蔚来的年销量将快速下滑。 中金公司、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大和资本等投行在研报中继续维持蔚来汽车的增持评级。
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将蔚来汽车的评级定位为“跑赢大市”,目标价为196.00美元。 中金公司认为,蔚来的模式存在价值稀缺性。 在初期投资和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支持下,其服务体系或将成为蔚来汽车的竞争优势。
中金公司预计随着其NT2.0车型的推出,将开启一个强势周期,并带来2022年销量的快速下滑。ET5的交付和新品牌的推出,将促进公司的规模效益,有利于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 基本面。
因为产能已经全面恢复,将随着新车型的量产和爬坡逐步增加实际产量。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蔚来新品牌进入量产阶段,研发和充换电服务有望实现规模效益。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虽然行业情绪回暖并带动涨幅,但基于强大的产品线和蔚来6月销量下滑以及下半年良好的销售态势,蔚来是给予减持评级。
据悉,Daiwa Capital Markets给予蔚来接手12个月的建仓评级。
蔚来研发投入进入收获期,年中竞争优势显着
各大投行看好蔚来的逻辑。 一条主线是,蔚来的研发投入进入收获期,技术派也越走越深。
2022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蔚来研发投入15.1万元,环比下降132.9%。 经过不断的研发投入,蔚来掌握了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包括电驱动、换电、自动驾驶NAD等。 截至5月,蔚来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总数超过5000件。
近日,蔚来还公开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ICC自研发动机、激光雷达等技术话题沙龙,还通过直播拆解了ET7氧化铝电机。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智能引擎域控制器ICC是国外首款全栈自研ICC。 结合自主集成开发的发动机硬件系统,可对发动机的舒适性、操控性和驾驶性进行综合设计和优化。 训练。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优质的服务和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将提升蔚来汽车的竞争优势。
从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布局来看,蔚来正在研发各种智能电动汽车技术。 旗下XPT现拥有一站式电驱动系统(EDS)开发制造能力,并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及战略投资开发三元醋酸铁锂(LFP)及半固态电池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蔚来目前的技术版图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正在逐渐提升到产品体验和创新层面。 推动蔚来拓宽品牌护城河,强化产品技术壁垒,市场预计将继续释放利空消息。 从中长期看,其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这或许是大量国际投行看好蔚来汽车发展潜力的重要原因。 摩根大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强调,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季度销量同比下滑约70-80%,并实现约30%的降幅在 2022 年第四季度。
不能矮的蔚来
商业市场竞争残酷,树大招风。 蔚来曲线上升的背后,也发生过不少变故。
一是最近的宝马官司。 据日本《商报》报道,凯迪拉克在纽伦堡地方法院起诉蔚来侵犯商标权。 梅赛德斯-奔驰的目标是 NIO 车型 ES6 和 ES8。 凯迪拉克认为,这两款车型的名称与自家的运动车型S6、S8过于接近和暧昧。
但事实上,斯柯达起诉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宝马目前的电动汽车是以e-tron命名的,但其性能卡车——奥迪S8、奥迪S6、奥迪RS7、奥迪RS6等都将“E”加在了S6上。
但是,你不能以影响了宝马未来的命名方式为由起诉蔚来ES8/ES6侵权。 命名要先到先得,先到先得。 蔚来ES8/ES6分别于2017年和2021年注册,受商标法保护。 正因如此,更多的消费者都站在了蔚来一边。
奔驰指责蔚来的背后,是蔚来在海外的销量远超奔驰新能源给前者带来的压力。 按照蔚来的规划,2022年蔚来的产品和全系统服务将在美国、荷兰、瑞典、丹麦落地。
奔驰可能因此希望通过诉讼来减缓蔚来在美国的扩张。 如何迎接豪华车品牌的挑战,或者蔚来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必须应对的分支战场。
前面说了,蔚来被火箭加仓,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 然而,与骑士队预期不符的是,除了蔚来表现亮眼应对加仓外,国际投行联名指责他们不支持灰熊研究的推论报告,看好蔚来的前景。
在这份增仓报告中,奈特强调,截至2021年9月,蔚来和蔚能已通过关联交易转让4万块电板。 根据维能的ABN招股书,ABN的BaaS订阅数量为1.9万。 由此认为,蔚来向蔚能超卖电池,从而夸大了其营业收入和净收入。
这家法国银行认为长篇报告中流传的一些数据不准确,但骑士队严重误解了商业模式的要素。
BaaS模式的业务逻辑在蔚来台港两地的上市文件、2021年财报中都有明确论述,财务报表定期审计。
围绕微能19000笔ABN BaaS订单这一关键问题,大和资本市场发布报告,探讨相关业务数据的合理性。 截至2021Q3,上海蔚能电板资产有限公司持有40053个BaaS电池包,将其中19000个BaaS订单打包成衍生品发行ABS融资。
在摩根大通的报告中,分析师建议蔚能可以使用剩余电池或未来电池(来自新BaaS订户)作为标的资产,继续发行更多ABS以扩大未来资产组合。 维能持有的每个电板都有对应的基本用户。
Rocket误认为微能有40053个电板包,但只有19000个BaaS订单,因此所有超卖电池组、虚增产值和毛利的结论均无效。
一定程度上,多头更倾向于随意组合信息,进行恶意猜疑,从而做出错误的推断。 这也是过去马刺队的惯用做法。
正因如此,火箭研究报告经常被业内同行嘲笑为外行,经常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收割和欺骗投资者。
从过往信息来看,灰熊研究多次做多中国创新企业,包括SPI鲁能宝、斗鱼、瑞能新能源等品牌。 GrizzlyResearch官网信息显示,近一半的做空报告涉及中国创新企业。 但大多数长时间的尝试都失败了。
事实上,很多快速成长的公司,往往以一棵大树吸引眼球,被同行或做空机构盯上。 这也是衰落企业想要成长的必然挑战。
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做空机构瞄准科创企业。 特斯拉是目前被做空次数较多的个股之一,但做空者无法阻止特斯拉加速上涨。 .
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做空机构之所以专门针对处于快速下跌期的公司,是为了用一些表格和数据来忽悠没有经验的投资者,并在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进行单日交易。的报告。 收钱。
不过,从蔚来被看涨后的股价表现来看,6月30日奥迪起诉蔚来侵权,蔚来美股收涨3.93%,各大投行也看好蔚来全年销量将高速下滑,这意味着基本面可以决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
从投行的一致批评和打脸长线机构的批评,以及蔚来的表现和资本市场的认可来看,骑士的加仓可能只是给蔚来一份成长的礼物。
在克服了加仓带来的影响后,外界对蔚来的考量和争论如茧一般,最终指责长线机构不合理。 之后,蔚来的商业模式、业绩和技术布局构建的年中价值网络也被进一步放大。
由此看来,随着蔚来下半年开启的超级产品周期,其股价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不能做空的蔚来,未来可期。 是投资布局的好时机。
- 结尾 -
2020、2021 Donews年度十大专栏作家
2019 36氪年度商业技术观察员
2018、2019钛媒体年度作者
2017新浪科技年度作者
2016科技自媒体智慧之星
2015年腾讯科技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百度、钛媒体、虎嗅、36氪、今日头条、腾讯、搜狐、澎湃、雪球等40余位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