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体现的是班主任的人格、智慧和才能,是脑力劳动,而不应该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做班主任工作是需要技巧的,也就是班主任的智慧,它来源于班主任的信念,源于对班级具体情况的不断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早曾说过,“谁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的问题,那么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并且认为,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班主任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做智慧型班主任。
如何有效进行反思呢?学会反思对一名教师,对一名班主任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学会有效反思却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反思呢?我试着去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1、做到时时留心观察,时时反思记录。
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洞察一切,知道今天这个学生为什么迟到了,知道这个学生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班级里同学们都在谈论谁?班级里今天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班主任要多去教室转转,特别是下课的时候,多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到了空课的时候,我就想一想刚才班级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会想到很多对策,很多好点子就能冒出来。
2、反思必须与再实践相配合
看看自己多年所写的班主任反思记录,发现很多内容重复出现。其中不乏对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深刻反思。剖析问题背后理念的缺乏,还千思百虑的想出了相应对策。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是反思与行动的脱节,言行不一,言而不行。例如在反思时提出要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遇到问题时又是急不可耐的充当保姆,事事包办代替。又或,在反思时说教育应该是师生平等的对话,可是不自觉间又摆出说教的面孔…反思和行动是形影相随,相辅相成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反思才有意义,才能促进班主任的成长。
3、必须具备交流的意识
我曾误认为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的行为,没有交流的意识。实际上,班主任工作中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容易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难以发现真正的问题。此时,我们需要通过交流来帮助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我和汪老师经常在一起讨论班级现在最近情况,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时,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通过交流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更深入的思考。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相互碰撞,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反思意识。还可以多与学生交流,通过学生眼睛审视自己,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反思过程中。
我们班的有一个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总是遇到做不出来的题目,就停在那里,不愿再做下去了,堵在那里,如果你不去告诉他,他就一直拿着铅笔,转呀转呀,十分钟,二十分钟,就一直堵在那里。我就一直琢磨,一直思考,如何才能改变他这个不良习惯。
措施一:集体教育。在班队课上,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题目做不出的时候,同学们都说有,消除了孩子题目做不出的恐惧,看看大家的情况跟你也是一样的。然后问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说:“先空着,等做完了别的题目,回过头来做,也许就能做出来了。”
让这个孩子认为做不出题目来是很正常的。
可是在遇到题目做不出来的时候,他还是很固执地停留在那里,不肯做下去。
措施二:反思家庭教育。我先找孩子谈话,你为什么遇到难的题目就一直停在那里,假设了很多可能性,最后,我问孩子你是不是因为反正做不出了,成绩考不好了,就不想做了。孩子点点头。
我想到了两件事。有一次,我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我试着让孩子考了98分,是他入学以来成绩最好的一次,可是他的父亲告诉我,孩子考了98分,我是说,怎么那么粗心,怎么没有考到一百分。我还联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让学生每人书包里带一本课外书,这个孩子带的书是鲁迅的书,跟他爸爸沟通过,爸爸说是孩子的姐姐留给他的,当时我觉得有可能孩子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书。后来我和汪老师家访过他家,其实家庭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还过得去,买本书不成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是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他认为看鲁迅的书,能让孩子更聪明。
找到了孩子的爸爸,爸爸告诉我确实平时对孩子要求很高。
后来,过了几天,我发现孩子的书包里放着简单的注音读物。后来,孩子的爸爸当着我的面,跟孩子说,以后你只要考到90分,爸爸就表扬你。
措施三:反思自己。当我看到孩子做不出题目的时候,不会像以前一样,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孩子,做不出,没有关系,先空着,等全部做完了再做。
至此,孩子这发面明显好转。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教育无时无刻不充满艰辛,充满挑战,有时伴随着痛苦,正因为如此,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变化,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做智慧型的班主任。只有善于反思,才能成为一名时代所要求的智慧型班主任。但真正做好反思是困难的,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更是困难的,要付出诸多的努力,可是努力反思的过程是快乐的。学会反思,努力成为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这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