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每日一题】小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春暮》古诗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探讨(诗文等),通过鉴赏与预测得出理性的了解,既得到美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影响,又按照自己的观念感情、生活心得、艺术见解和戏剧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加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暮》古诗欣赏的内容,欢迎各位阅读学习。

《春暮》古诗赏析篇1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蓝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透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一光已老。

【翻译】

春天过去了,门外的繁花纷纷凋谢,可是已经沒有人再去关心他们了;浓绿的树荫和青草好像也会游走似的,无声无息地绿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黄莺儿的叫一声已随着春天的远去而销声沉寂了,只有草丛和稻田里的兔子呱呱叫个不停。

【赏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致仕,授迪功郎隆兴府安福县县丞。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一直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季节花事消歇后的感叹,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导致的淡淡忧伤。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这是就视觉角度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色。这两句的含义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再没有人去关心他它了;那浓绿的浓荫、青青的碧草已经绿遍了海角天涯。诗人没有直接说春天如何如何残败,而是以“绿荫冉冉遍天涯”反衬春天已远,因为只有春末夏初才会“绿荫冉冉遍天涯”。另外,“浓荫”已经绿透了“天涯”,谁就会在意门前红颜已老的“落花”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心里体会的。这两句的含义是说,黄莺知道春天已过,都离开了山林,没有了往昔清脆动听的唱歌,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湖泊里四处都是鲸鱼那浑厚的叫一声。莺儿去了,带走了秋天,带走了欢快,带走了委婉,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一抹无形的浅浅的怅惘。然而,无论是“靑草”,还是“池塘”,随处都可以看到浑厚的交响,提示他们夜晚即将来到了人间,这又给人一种思考:这是春天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

《春暮》是一首描写初春景物的小诗。花儿谢了,取而代之的是万木葱茏,芳草如茵;莺歌歇了,响彻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到处蛙鸣。通过两两相对的隐喻描写,把暮春初夏时节的那个繁盛和热闹的景色表现得生动、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