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根据百度mp3资料整理而成。鼎盛时期,百度mp3在中国音乐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数据具有代表性。
此信息全网绝版。我截图并一一整理。随后,百度大规模删除旧帖。大多数不受欢迎的帖子都没有被恢复。所以,这条信息在全网绝版,像这样:
这个信息包含了很多信息,所以我会重新发布。
一,黄金时代的七大巨星。
在华语乐坛的鼎盛时期(2006年至2009年),出场歌手数量明确且稳定。一共有7位顶级歌手,大致分为三类:
PS:以上7人是2006-2009年无可争议的代表巨星,很多人印象中孙燕姿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但其实2005年之后,她基本跌出前10。
二是“新加坡歌神”林俊杰被低估了,很多人都过分低估了当年“新加坡歌神”的存在。毫无疑问,他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之一,时至今日依然炙手可热。他是当年延续七大巨星热度的两位之一。
第三,很多人称之为“周王林涛时代”,也就是印象的流动。从创作上看,王林涛仅次于周,但从时代影响力上看,王力宏林俊杰和周杰伦至少落后于刘德华和SHE。至于陶哲,他(在中国大陆)一直没有红过。更客观地说,那是“周杰伦时代”。
第四,2007年的周杰伦堪称华语乐坛最恐怖的人。
今年中国人听得最多的10首歌曲中,周杰伦独占四首(根据2007年百度mp3年终总结:青花瓷、菊花台、难言的秘密、彩虹)。
这是什么意思?其中一首热歌,所有其他华语歌手加起来是周杰伦的六四(六对四)。
不仅如此,由于灵感过多导致溢出,2007年周杰伦还为张韶涵创作了《亲爱的那不是爱》,为容祖儿创作了《笑笑》,为陈奕迅创作了《淘汰》等热门单曲。
不仅如此,由于灵感太多导致溢出,他还自导自演了一部经典青春片(不能说的秘密)。
五:
周杰伦的巅峰播放量是什么水平?(2005 年至 2009 年)。
保守估计,约等于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总和:周杰伦=SHE+刘德华+张学友+王力宏。
首先,播放量分为流行歌曲和冷门歌曲。
先说命中率:
根据我之前整理的资料,2006年百度mp3前100名中,周杰伦一人就占据了13首歌曲。
周杰伦以外最受欢迎的歌手(SHE+刘德华+张学友+王力宏)加起来一共5首歌,远远少于周杰伦一个人。
至于冷门歌曲:周杰伦巅峰时期的优势可能比流行歌曲要大,因为他的巅峰专辑是出了名的没有冷门歌曲(每首歌都有高听量),他的实力很强《冷门歌曲》前100名之外。所以,即使以上四人的冷门歌曲总数高于周,也必定是有限的,很难回到周的热门歌曲的劣势。
所以我保守估计:巅峰期的周杰伦播放量大约等于华语乐坛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
六:每周播放量世界乐坛排名。
2008年以来,受到各种因素(谣言、抹黑等)的困扰,周的播放量每年都在断崖式下滑。经过这样的下滑,直到2010年,仍保持中文第一,但优势不大。即便如此,“下滑不少”的周杰伦歌曲下载量仍位居全球第三:这个消息人尽皆知,据当时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诺基亚统计(前两名是 lady gaga 和 mj)。
由于Lady Gaga的超高人气和MJ的意外离世,播放量激增。二人合计全球前二(2010年),“落伍”周杰伦的下载量排名第三。可以想象,在2005年到2009年的鼎盛时期,周杰伦大概是全世界玩得最多的。
七:新专辑刚出的时候,周杰伦的播放量很恐怖。
周杰伦虽然一年365天垄断流媒体榜第一,优势巨大,但他的流媒体量也有周期,堪称“爆款选手”:新专辑发行2周内,流媒体音量远高于“其他时期的周杰伦”,尽管“其他时期的周杰伦”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歌手,稳居榜首。
“周杰伦新专辑”远大于“其他时期的周杰伦”远大于“其他歌手”。
八:周杰伦和凤凰传奇的对比。
先分两个概念,主动播放和被动聆听。
周杰伦讲究的是主动播放,而凤凰传讲究的是被动听:凤凰传说众所周知,大部分人都是被动听的,比如很多店主在外面玩,广场舞音箱等等。可能只有播放一两次,但整条街都听到了。因此,实际播放量并不高。
主动播放一段音乐,这种行为是有目的和计划的,会形成记忆。多年后,有些人会重复这种行为(再次点击打开,播放那首歌)。但由于凤凰传奇主要是被动收听,观众没有强烈播放行为的记忆和惯性,所以一口气过后很快就凉了。
事实上华语歌手唱功排行榜,凤凰传奇的播放量与周杰伦相去甚远(被动聆听不能算在播放量中)。2010年到2012年,巅峰凤凰传奇一直在百度mp3前五,偶尔还能排名第一。单论播放量,凤凰传奇未必能达到薛之谦的水平。凤凰传奇外接播放带来的效果很强(一传百的效果),播放量不高。可以想象,如果学生组的耳机有扬声器的功能,周杰伦比凤凰传奇还要恐怖十倍不止。校园将被完全炸毁..)
九:播放音量的意义非常大。
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当代音乐评论家最忽视的重点。音乐美学是主观的,取决于观察的角度。比如有些人喜欢故作深沉,喜欢港歌的番石榴风格(番石榴是慢版的歌词,跟歌词无关,比如李宗盛的山丘也是番石榴) . 但在我的审美体系下:香港歌手唱的是苦涩和仇恨,死气沉沉,死气沉沉,所以我很讨厌香港歌手的死鱼风格。那么香港歌手到底是深沉还是死气沉沉、苦难仇恨?可见音乐审美的主观性。
只有播放量才是衡量音乐的统一标准,是一个客观的、最重要的音乐指标。因为不管是什么作品,其受众一定是人,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影响不同。所谓高雅的音乐作品,推崇备至。首先,他们要有听众,要有听众,也就是要看播放量。当同一部作品被更多人听到时,它的影响就更大。再好的作品也只有作者自己听,对其他人的影响为零,一文不值。所以,作品本身是不能孤立的,一切都是看播放次数:同样的作品,播放次数增加了,其实就变得更好了(因为实践了作品影响力更大的最重要原则)。
只谈作品和小观众是不可取的,播放量也不客观。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认识到哪些音乐作品和歌手对人类社会和华语社会的影响更为根本和深刻。
十:从2015年开始,周杰伦为何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巅峰?
前面说过,主动播放音乐的行为是有记忆的,有些人会因为多年后的某些事件回到过去的记忆中。我们假设这部分人口是“五分之一”。
2015年,周杰伦因上综艺节目而引起大众怀旧,即使此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怀念他的音乐,也一定会掀起一股热潮。(我们已经意识到他的峰值播放量有多离谱华语歌手唱功排行榜,在碎片化时代,五分之一的峰值播放量也能称霸乐坛)。作为对比,王力宏出演过很多综艺节目,这也让很多观众对他的音乐怀念不已。假设像周杰伦一样,有五分之一的人错过了,播放了王的音乐,但是没有掀起波澜,因为基数太小了。(当然,五分之一只是一个近似值,肯定不准确)。
所以,每个歌手都可以打怀旧牌(比如周传雄最近每年都有一波怀旧),每个歌手都可以通过宣传手段“挽回”五分之一的听众(比如一些老歌手去在各种综艺节目中),但只有周杰伦的怀旧引起了热潮,因为周杰伦的“五分之一”具有巨大的听音量,是一种耸人听闻的听觉狂潮。这股怀旧风潮甚至引发了一股新风潮:不仅是老听众,年轻人都在跟风听周杰伦,而这股风潮是由老听众发起的。老听众掀起一股风潮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老听众的基数肯定是巨大的(因为它只能靠之前活跃度的五分之一),
,
十一:澄清“XX当年55岁就能驾驭周杰伦”等传闻。